1601卜加劳铸炮厂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神级插班生
女神的上门贵婿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不败战神
超能黄金瞳
贾二虎温茹玉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有些出乎意料,万历皇帝居然把举荐的三人都准许入阁办差,晋东阁大学士。魏广德微微发呆,但片刻后就回过神来,和那太监聊起这份奏疏。
“早上我入监办差,张公公就已经到了,拿给我这份奏疏,让给首辅大人送来。”
那太监说道,“至于皇爷什么时候批的,杂家还真不知道,张公公也没多说。”
打听不到细节,魏广德也就不再询问。
这个事儿,还是只能让陈矩帮忙问问。
按理说,内阁并没有表达要增补那么多人的意思,那必然就是出自陛下的考量。
为什么让陛下如此做?
魏广德很是纳闷,所以要尽力搞清楚。
等送走那太监,魏广德这才回到书案前,提笔开始拟旨。
这类旨意都很简单,不会用词丽华藻的语言先褒扬再升官,一般就是平铺直叙,升某人为什么什么,所以魏广德直接就把旨意拟好。
“老爷,申阁老过来了。”
就在这时,芦布进来站在门口,躬身对他说道。
“快请。”
魏广德不意外申时行到来,他在内阁的眼线肯定已经把司礼监太监过来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过来问问也是正常。
“首辅大人,我进来就听门口的中书说宫里来人了?”
申时行在魏广德面前知道绕七绕八没意思,都是场面人,说话喜欢直接点。
云山雾罩的对话,那是在外面,对外人的言语。
“你看看吧,这是我草拟的三道旨意。”
魏广德笑笑,直接指着书案上正在晾干的宣纸说道。
“三道旨意?”
申时行一听就是心里一惊,随即快步走过去,一眼看到那三道旨意。
毫无疑问,余有丁、许国和王家屏同时入阁,晋东阁大学士,同时三人也都分别挂上了礼部和吏部的尚书衔。
“陛下此举,出人意料啊。”
申时行呆愣片刻,才终于冒出一句感慨。
“是啊,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之后内阁事务可以少一大堆。”
魏广德笑道,随即对着外面喊道:“芦布,进来。”
芦布听到喊声,马上进入值房。
“把这三份旨意送到司礼监,我已经签名。”
既然皇帝定下来,多三个人分担内阁事务也是好事儿,魏广德也就不拖拉了。
按说这样的旨意,其实拖到明天递过去也没什么。
“对了,张阁老那边,听说后天他就要返回山西。”
申时行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那边递话过来了,晚些时候我入宫一趟,那天我们都去送送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正该如此。”
申时行笑着点头。
芦布拿着魏广德草拟的旨意快步出去,消息很快就在内阁传开,然后快速扩散出去。
内阁,无疑成为这次旨意的第一个泄露消息的地方,司礼监那边还没开始办差,张宏就把朱批的奏疏安排人送来了,司礼监里许多太监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儿。
三人同时入阁,这是多少年没有发生过的事儿了,就算是隆庆年间,大约也是一年一位或者增补的方式增加阁老,最多同时入阁办差的人也不过四人。
就在这条消息在京城快速传播的时候,大同总督府里,一身疲惫的郑洛、黄台吉和三娘子终于打开了正堂大门。
顺义王和忠顺夫人过了得胜堡,连夜赶到大同府求见郑洛。
郑洛已经知道消息,放行手令还是他下达的,所以早就准备好食宿。
只不过蒙古这次或许灾祸确实严重,老迈的黄台吉已经来不及休息就求见郑洛,开始直接谈判。
虽然谈判过程中多次闹得剑拔弩张,不过有三娘子从中调和,最后终于还是大致达成一致。
大同长城外,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蒙古部族,其中七个已经接近断粮,需要立即获得朝廷的粮食援助。
郑洛答应紧急从大同调拨一批粮食过去接济,之后他们就要和另外五个部族一起东移到密云长城附近,接受大明的粮食赈济,同时也在那里登记造册,领取户贴。
而剩余继续留在大同城墙外的蒙古部族,也要逐一开始清点人口,登记造册后领取户贴。
以后蒙古各部若要请求朝廷的援助,以户贴为依据,按人头施以赈济,而不再说由各部首领说有多少人,要多少物资就给与多少援助。
朝廷对草原灾荒时,会计算人口需求,按照结果予以发放。
毫无疑问,这样做对文管系统是有利的,因为这类援助过了他们的手,就算是给蒙古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扒下一层皮。
“王爷和王妃操劳一夜,现在还是先住下休息,本官这就把商议结果火速上报朝廷。”
郑洛站在正堂门口,对黄台吉和三娘子拱手道,“别院已经安排好,请王爷、王妃移步前往休息。”
“有劳郑大人。”
三娘子向郑洛行礼说道,而黄台吉只是微微点点头,他这会儿也累得不行,如果不是真火烧眉毛,他也不会如此勤快。
那几个即将断粮的部落里,已经有祸事酝酿,那就是他们打算抢周围部族的粮食。
为此,黄台吉临行前还不得不安排人给那几个部族送去一点粮食,让他们先解燃眉之急,然后等候他从大同带回来的消息。
可以说,他也被逼到绝路上了。
至于其他貌似还有粮食的部族,其实储备的那点物资,也只够耗用一个月,即便减少供应粮,最多撑两月。
至于南下大明,这气候真不是打仗的时节。
而且,黄台吉心里多少对大明的犀利火器还是有点畏惧的。
他已经清醒的认识的,现在已经不是蒙古人靠着弓马娴熟就能掌控一切的时代了。
光是这次进入明境,在得胜堡城头上看到的黑洞洞的炮管,黄台吉不确定需要费多少人命才能那城关占下来。
而占下城关,其实能收集到的粮食也很少,除非是打下防守更加稳固的大同,这里才有大量的粮食储存。
下人引着顺义王和忠顺夫人去别院,郑洛马上回到书房开始书写奏疏,同时找来大同知府和兵备道,让他们速度筹集十车粮食。
“大人,不是说让他们去密云领取朝廷赈济吗?”
大同兵备道迟疑着说道,“府库里,粮食也仅够咱们自己的嚼用,实在是难以调拨多余的。”
“不用说了,这事儿你速度办理,筹备好粮食就行。
至于亏空那些,本官自会禀明朝廷,从山西府库或者京城调拨补充。”
大同的情况,郑洛还是知道的。
就算送出去十车、二十车粮食,大同府撑上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没到冬季来临前,边镇就会开始大量储备粮食,以应对寒冬不好输运粮草的问题。
兵备道那里的是军粮,也是唯一可以快速调拨的粮食。
至于知府那边,主要就是让他也知道这个事儿,若是调用大同府库,那就是地方储备粮,更加麻烦。
“是,下官下去就马上安排。”
郑洛这么说了,兵备道也不好再说其他,当即只能答应下来。
“这是我昨晚和顺义王谈判的内容,你们先看看,我准备立即派人送到京城,那边应该也等急了。”
郑洛把他写的奏疏也给两人看过后,这才吩咐交给驿递,八百里加急送报京城。
而此时的魏广德,也确实在翘首以盼大同的奏报。
毕竟,这次事务是他做出的判断,也是他负责执行,能不能借助天灾逼顺义王就范,很关键。
成功,大明就算把手伸进蒙古,可以开始有限的对其进行管理。
而失败的话,后果是什么,魏广德不敢确定,会不会在冬日里边镇爆发激战,这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不打是饿死,打了是战死,但有可能获得成功,从大明抢到粮食。
而兵部,在下发给大同文书后,也给包括山西镇在内的所有边镇发去紧急动员令,把大同镇的情况进行通报,让他们也秣兵历马做最坏的准备。
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只不过大家都更加关注大同的结果,而史书也只会记录这些,对朝廷为此事发布的其他命令,往往避而不谈,所以后世人看史书,很多时候会感觉似乎古代王朝的运转都是呆板的,没有活力。
但实际上,每件大事的背后,朝廷相关衙门往往已经下发数份,十数份其他文书以策万全,根本就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一点。
而广东肇庆宽阔的大街上一座气派豪华的府邸,这里就是大明两广总督行辕所在地。
自嘉靖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时任两广提督吴桂芳将总督署从广西梧州迁至肇庆,因当时广东惠州、潮州海寇猖獗。
自此后大明一朝,两广总督行辕就一直驻扎在此,清朝乾隆年间才又迁至广州。
此时庄严肃穆的大街上,一批驿马飞驰而来,让周围行人纷纷侧目。
带驿递到达衙署门前,驿差飞身下马,从背后取下竹筒,双手捧着就往总督行署小跑着走去。
他丢下的驿马,自有门前护卫牵引到一旁拴马桩上。
不多时,大明两广总督刘尧诲就收到京城来的加急旨意。
行署办公正堂,刘尧诲已经取出里面的文书,只是简单一瞥就眉头紧皱。
朝廷居然关注起壕镜事务,而且这次显然不同以往,是要重新确定香山县和壕镜的关系。
关键是,朝廷不止向他这里,还向在浙江的俞大猷下发旨意,让他派兵进驻壕镜。
刘尧诲字君纳,晚年自号凝斋,明湖广临武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先后授江西新喻县令,以治行高等调南京刑科给事中。
疏论御倭功罪,请撤提编法以解民困,揭发尚衣寺人冒滥等事,直言多忤权贵,罢官。
穆宗隆庆元年起,复为上海县同知,迁剑都御史,巡抚福建,复以御倭、平海寇功,进副都御史,调江西巡抚,万历八年升两广总督。
看到书案上还有魏广德的书信,刘尧诲拿起拆开仔细阅读。
好吧,他这才知道都是壕镜的卜加劳铸炮厂惹的祸。
倭人所用火炮,到底是不是那里铸造已经不重要,朝廷认为是,那就是一定是。
大明正在对倭国进行征剿,朝廷早有邸报发出,报复倭寇对东南沿海的袭扰,彻底铲除倭寇根源。
现在广东壕镜的夷人铸炮厂给倭人造炮,刘尧诲不由得浑身冷汗直冒。
朝廷真要较真,他也讨不到好去。
还好,早些年在江西,和魏广德续下香火情,才有这份书信。
“来人,准备车马,我们马上去广州。”
香山县隶属广州府,刘尧诲要先去广州,了解清楚这个卜加劳铸炮厂的情况再说。
卜加劳铸炮厂,是澳门最早由葡人经营的制造厂。
葡萄牙人在澳门留居后,为了安全防卫,陆续在澳门各险要点建筑炮台,扩大对火炮一类武器的需求。
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铸炮厂,由其本人亲任经理。
铸炮厂所需铜材大半购自日本,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
生产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
铜炮射程远而且耐用,英,法战争时,英国名将克灵顿就曾使用该厂生产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
而在美国内战时期,也曾采购过该厂生产的火炮。
卜加劳的儿子在内港河边新街开办了万奴行,专门从事军火贸易。
因为卜加劳铸造的火炮威力惊人,火炮性能异常优异,其产品在东亚地区创下很大的声誉。
明末徐光启为应对辽东局势,就曾大量从这里采购火炮,并学会西洋火炮铸造之法,甚至连最初的炮手都是在这里进行培训。
这里,也曾经被葡萄牙人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
而这次朝廷要出兵控制壕镜,无疑那些由葡萄牙人构筑的炮台就成为最大的障碍。
刘尧诲这个时候急急忙忙前往广州府,两件事儿都是魏广德书信里交代的。
第一,让所有在壕镜打工的明人立即撤离壕镜,第二就是开始对壕镜进行物资封锁,禁止粮食、药品等战略物资流入。
魏广德其实不担心水师的火炮打不过葡萄牙人,他们虽然厉害,但兵力不足,而且大明可能海陆同时进攻,让他们顾此失彼。
但这只是下策,最好还是让葡夷接受大明的命令。
为此,防止他们狗急跳墙,用明人做肉盾就是当务之急。
http://www.abcsee.cc/9831/15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