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口碑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隔日,沈秀兰将昨晚从锦成行带回的藏蓝色化纤丝绒摊在桌上,她用手指丈量尺寸,心里盘算着再做几套工服。“春梅姐,婉如,都过来瞧瞧。”她招呼正在备料的两人,“咱们过年换新装,也给店里换个新气象。”
王春梅擦着手走过来,指尖在丝绒料子上轻轻一点:“这料子厚实,耐磨耐脏,做围裙可惜了。”
“不做围裙,做正装。”沈秀兰展开昨晚画的草图,“我想好了,每人两套工服:立领盘扣上衣,直筒长裤。”
林婉如眼睛一亮:“老板娘,这得要专业裁缝做。”
“你就能做。”沈秀兰微笑,“昨晚我看你补衣裳,针脚比裁缝铺的还整齐。”
三人当即量尺寸。
正月初三,沈秀兰带着图纸和料子找到西单的红梅裁缝铺。
老师傅戴老花镜仔细看图纸,点头:“盘扣要手工编,一个扣子得多收五毛钱。”
“要好的,不能省这个钱。”沈秀兰又添一匹浅灰衬里布,“袖口、领口都要包边,裤缝要双线。”
取货那天,沈秀兰特意叫叶昭帮忙。五套工服叠得整整齐齐,用牛皮纸包着。
老师傅抖开一套展示:藏蓝丝绒面料挺括,盘扣精致。
回到店里,林婉如最先试穿,她抚平衣角,转身给众人看。
工服合身得很,衬得她气色都亮堂几分。
“婉如姐真俊!”叶妍拍手笑。
王春梅换上工服后有些不自在,扯扯衣摆:“多少年没穿过这么体面的衣裳了。”
元宵节这天,秀兰麻辣暖锅正式换上统一工服营业。
一大早,五人整齐站在店门口,藏蓝工服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
头一个顾客是熟客李大爷,他拎着鸟笼愣在门口:“哎哟,我当走错地儿了!你们这是要上电视啊?”
沈秀兰笑着迎客:“李大爷里边请,今天元宵节,送您碗芝麻汤圆。”
中午生意最好时,店里坐满食客。五个穿统一工服的身影在桌椅间穿梭,藏蓝衣裳忽隐忽现。
下午闲下来,沈秀兰拿出台海鸥相机。这是她特意租来的,押金二十块。
“都站好,咱们拍张合影。”她调好定时快门,快步站回队伍中。
闪光灯亮起的刹那,五人身穿藏蓝工服,胸前兴兰二字清晰可见。
第二天,沈秀兰刚打开店门,就看到张建国带着三个工友站在门口,藏蓝色工装肩上落了一层薄雪。
“姐夫你们来得真早。”沈秀兰侧身让几人进店取暖。
张建国从怀里取出一份文件:“秀兰,按你上次说的,我们昨天接了个急活,东四胡同有三间老房要翻新,房主催得紧。”
沈秀兰泡了热茶递过去:“具体什么要求?”
“墙面重砌,地面翻新,门窗全换。”张建国从帆布包里取出图纸,“房主是退休教师,要求二月底前完工,预算一千二。”
沈秀兰仔细查看图纸。这是典型的四合院偏房,面积不大但结构复杂。
她取出算盘,手指飞快拨动:“材料费最少六百,人工费四百,预留二百应急,工期二十天,每天至少要六个工。”
张建国带来的工友小马插话:“秀兰姐,这预算太紧了吧?”
“紧有紧的做法。”沈秀兰取出纸笔,“砖瓦去南郊建材厂买次等品,挑完整的用,木料找我表叔的木材厂,就说是我介绍的,人工费按天结,完工会给奖金。”
她边说边写清单,字迹工整清晰。张建国看着清单,眉头渐渐舒展:“这样能省下一百多。”
“不止。”沈秀兰指着图纸,“老房不用全屋换梁,只加固承重墙,地面铺青砖不用水泥,用石灰混沙土,既传统又省钱。”
正月初十,兴兰服务公司正式进场施工。沈秀兰每天上午在店里忙完,十点准时到工地监督。
她特意穿了深灰色棉袄,头发利落地盘在脑后。
“姐夫,这面墙的砖缝超出一公分了。”沈秀兰用卷尺量着新砌的墙,“拆了重砌,灰浆比例也不对。”
老师傅老李有些不悦:“沈老板,这墙结实就行,差一公分看不出来。”
“我看得出来。”沈秀兰语气平静,“房主王老师教数学的,最讲究精确,拆吧,工时照算。”
过了几日,沈秀兰带着刚煮好的汤圆来到工地,工人们正在休息,见到热腾腾的汤圆都围过来。
“今天给每人加半天工钱。”沈秀兰拿出红包,“但活不能马虎,王老师下午要来查看进度,大家打起精神。”
下午的时候,王老师果然来了。这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每处细节。
“不错。”王老师直起身,“比我想象的还好,特别是这地面,铺得平整,砖缝对齐。”
沈秀兰递上施工记录本:“这是每天的进度记录,材料清单在这里,实际支出比预算少八十块,这钱会退给您。”
王老师推推眼镜:“不用退,给工人们加个菜,我有个老同事也要翻修房子,明天我带他来看看。”
工程提前两天完工,王老师验收时格外仔细,甚至带了水平仪来测量墙面。
最后他在验收单上签字,当场付清尾款。
“小沈啊,”王老师临走时说,“你们这施工队实在,记账明白,干活细致,我介绍了好几个老伙计,过完正月都会来找你们。”
消息传得很快。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同时有三户人家来找兴兰公司询价。
沈秀兰在店里辟出个小隔间当办公室,墙上挂着施工资质证明和已完成项目的照片。
张建国有些发愁:“秀兰啊,活多了接不过来啊。”
“挑着接。”沈秀兰翻看日历,“先接王老师介绍的那两家,都是文化人,好沟通,另一家要求太复杂,预算又低,推了吧。”
她教张建国怎么婉拒客户:“就说工期排满了,推荐别的施工队,但要把咱们的报价单留给对方,等他们比完价,自然知道谁实在。”
第二家工程开工,这次是文联宿舍的老楼房,房主是位作家。
沈秀兰特意去图书馆查了资料,给建议:“您这书柜墙做成七尺高,既够用又不挡光,地面铺复合地板,比实木的便宜还耐磨。”
作家很满意:“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都是现学的。”沈秀兰笑笑,“您这满墙的书,得配好灯光,我认识灯具厂的,能拿到内部价。”
施工期间,沈秀兰让王春梅每天送些点心到工地。
工人们干活更卖力了,甚至主动加班打磨地板。
验收那天,作家特意写了幅字送给兴兰公司。
月底结账时,沈秀兰发现这个项目净赚了三百。
她取出五十块给张建国:“给工人们发奖金,剩下的钱买些好工具,下次接活更顺手。”
张建国有些犹豫:“秀兰,这钱该您拿大头。”
“工具好了,活做得漂亮,才能接更大的工程。”
沈秀兰指着窗外,“你看对面那栋楼,听说要整体翻新,咱们得做好准备。”
三月初的时候,兴兰服务公司已经小有名气,来龙虾店吃饭的客人,常常会问问施工的事。
有一天,文联宿舍的作家带着朋友来吃饭,指着相册说:“老刘,我家就是他们装修的,价格实在,活也细。”
那位朋友是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看完相册后留下名片:“有结构方面的问题可以找我。”
傍晚打烊时,沈秀兰看着名片若有所思。王春梅一边擦桌子一边问:“秀兰,你真要把施工做大了?”
“一步步来。”沈秀兰收好名片,“先把手头的活做好,口碑自然就来了。”
http://www.abcsee.cc/12688/1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