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兴平元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五日光阴,在焦灼的等待中倏忽而过。当张绣一行风尘仆仆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平陶侯府门前时,王匡悬着的心才重重落下。
“父亲!”
王匡抢上前去,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
万幸,父亲虽满面风霜,鬓角添了几缕灰白,精神尚可,步履也还稳健。
站在父亲身旁的,正是三叔王森和泰山太守应劭。
两人同样形容疲惫,衣袍上沾染着仆仆征尘,显然一路奔波劳苦,所幸都未曾受伤。
看到至亲安然无恙,王匡连日来因兖豫乱局而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
王磊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吾儿勿忧,为父无恙。”
“此番能顺利脱身,全赖文则将军沿途护卫,击溃数股趁乱劫掠的流寇,我等方能平安抵达。”
只见于禁身姿如松,虽面带疲惫,眼神却锐利沉稳坚韧。
此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同乡的名将,于禁,于文则!
“文则!”
王匡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正欲行礼的于禁双臂,语气真挚而激动,“许久不见!蒙你救护家父性命,此等恩情,山高海深,匡铭感五内,无以为报!若不嫌弃,我愿与文则结为异姓兄弟,从此祸福与共,生死相托!”
王匡说得情真意切,他深知于禁的才能与品性,更感念其救护父亲之恩,结义之心。
于禁闻言,心中震动。
他出身寒微,父母早亡,在乱世中凭着一身武艺和胆识摸爬滚打,深知人情冷暖。
王匡如今不再是当初那个河内太守,而是贵为平陶侯、并州牧,位高权重,竟如此折节下交,以兄弟相称,这份情谊,让他胸膛滚烫。
他连忙躬身:“侯爷言重了!禁不过尽本分,何敢当此厚爱?侯爷身份尊贵,于禁一介武夫,实不敢……”
“文则此言差矣!”
未等于禁说完,王磊的声音已在一旁响起。
老人看着于禁,眼中满是慈爱与欣赏:“老夫听文则说过,你自幼失怙,双亲早逝。老夫膝下,也只有匡儿一子。今日见你忠勇仁义,气度不凡,甚合我意。你可愿拜老夫为义父?如此,我们便成了一家人,守望相助,彼此照应?也让老夫这心里,多一份挂念,多一个儿子承欢膝下!”
王磊这番话,如同暖流瞬间击中了于禁内心最柔软也最酸楚的地方。
少时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记忆涌上心头。
他何曾不羡慕那些父母双全、有家可依的同龄人?
泰山王家,在他少年时便是仰望的存在,地位悬殊,从未想过能有交集。
如今,身为平陶侯王匡愿与他结义,其父王磊更是主动提出收他为义子!
不枉他拒绝曹操招揽,全心护卫王磊。
这突如其来的亲情,厚重如山,让他鼻尖发酸。
“父亲在上!”
于禁不再犹豫,猛地双膝跪地,对着王磊重重叩首,声音洪亮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孩儿于禁,愿拜父亲为义父!从今往后,定当侍奉父亲,孝顺兄长,不负此恩!”
这一拜,拜的是王磊的慈爱,也是拜别了过往的孤寂,从此在乱世之中,有了依靠。
“好!好!好!”
王磊老怀大慰,连道三声好,亲自弯腰将于禁扶起,紧紧握住他的双手。
王匡更是笑容满面,上前用力拍了拍于禁的肩膀:“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兄弟!”
府门前,众人也纷纷露出笑容,为这桩喜事而高兴。
多日来笼罩在王匡心头的阴霾愁绪,此刻被团聚的喜悦冲散了大半。
平陶侯府内,一扫连日来的紧张气氛,充满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众人簇拥着王磊、王森、应劭和新认的义子于禁入府安顿,仆役们穿梭忙碌,准备热水热食,驱散一路的寒意与疲惫。
安顿好父亲和三叔后,王匡特意召见了应劭。
这位曾经的泰山太守,此刻神情落寞,眼神中带着失地的愧疚与无处容身的茫然。
王匡深知其才,尤其是律法方面的造诣。
“应太守,”王匡语气温和而郑重,“泰山失守,非战之罪,乃吕布势大难挡。太守力战保全军民,已尽忠职守。”
“我曾邀请您来河内指点法令之道,如今正是机会。”
“。如今并州百废待兴,尤缺修订律令、明正典刑之才。匡斗胆,恳请应太守屈就并州从事一职,专司为我并州修订法典条则,整肃吏治民生。不知太守意下如何?”
应劭闻言,黯淡的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失地太守的身份如同枷锁,王匡未加责难,反而在并州给他提供了一个发挥所长的位置,修订法典之责!
这无疑是莫大的信任。
整理衣冠,对着王匡深深一揖:“侯爷知遇之恩,劭铭感肺腑!劭虽驽钝,愿竭尽所能,为并州梳理律令,以报侯爷厚恩!”
解决完应劭的安置问题,王匡独自踱步至书房。
窗外,并州冬日的阳光带着清冷。
他即将接任征西将军,职权更重,视野已不能仅限于并州一隅。
然而,并州是他的根基之地,是王家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他逐鹿天下的后方。继续兼任并州牧,精力难免分散。
必须为并州寻一位可靠的继任者。
“此人必须是心腹亲信,忠诚无二。更需有统御之才,文武兼备,能守土安民,震慑四方。” 王匡在心中反复思量。
左右思忖,一时竟难以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人选。
这并州牧的人选,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王匡心头。
恰在此时,有快马自安邑而来,带来了朝廷消息:天子改元,新年号曰“兴平”!
兴平元年,到了。
新年的钟声,伴随着改元的诏令,传遍了并州。
平陶侯府张灯结彩,一扫往日沉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与喜庆。
这是王家迁至平陶后,人丁最兴旺、最团圆的一次年节。
王磊三兄弟劫后重逢,感慨万千,坐在正堂上首,接受着子孙们的叩拜。
王匡的妹妹王翡与妹夫胡母班,带着三个活泼可爱的小外甥,特地从安邑赶来团聚,府中更添童声笑语。
王匡左右,坐着两位夫人。
范氏温婉端庄,甄氏明丽动人。
长子王腾小小的人,规规矩矩侍立一旁,而襁褓中的小女儿王婳,粉雕玉琢,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满堂的灯火与人群,成了众人争相逗弄的焦点,为宴会平添无数温馨。
王匡的义弟于禁,也身着新衣,位列席间。他的位置与典韦相邻。
这位铁塔般的巨汉,已是第二年与王匡一家共度新年,早已被视为家人般的存在。
此刻,典韦正咧着嘴,举着硕大的酒樽,热情地招呼着还有些拘谨的于禁。
少有的轻松。
厅堂内炭火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佳肴美酒,香气四溢。
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对刚刚开启的兴平元年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王匡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暖流涌动。
他举起手中温热的酒樽,目光扫过身边的于禁和稍远处的典韦,朗声道:“二位贤弟,满饮此杯!今日阖家团圆,共庆新年,实乃幸事!”
三人酒樽相碰,一饮而尽。
放下酒樽,王匡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温暖的厅堂和跳跃的烛火,望向了遥远而寒冷的边关。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慨:“只是我等在此围炉欢聚,共庆新年之时,文远、子龙二位将军,还有我并州无数忠勇将士,却依旧顶风冒雪,坚守在边关要塞之上,枕戈待旦,护卫着我等这一方安宁与团圆。他们,才最值得敬重!来,让我们共举杯,敬我戍边的将士!”
王匡的话语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让原本喧闹的厅堂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脸上欢庆的笑容中多了一份肃然与敬意。
“敬边关将士!” 王磊率先响应,举起了酒杯。
“敬边关将士!” 于禁、典韦、王森、应劭、胡母班……所有人都郑重举杯齐声应和。
“敬边关将士!”
http://www.abcsee.cc/23591/3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