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子夜异闻 >第174章 资本的罪恶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4章 资本的罪恶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民国初年,江南水乡有个叫清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年轻人叫陈明远。他家道中落,父母早亡,只留下一间破旧的书铺和满屋的书籍。明远虽穷,却志存高远,日夜苦读,盼着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重振家业。

  这年春天,明远带着家中最后一点盘缠,赴省城参加乡试。考场之上,他挥毫泼墨,自觉文章做得极好。谁知放榜之日,他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明远失魂落魄地走在省城街头,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几文钱,连回乡的路费都不够了。天色渐暗,他蹲在街角,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一片凄凉。

  “这位公子,为何在此发愁?”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明远回头,见一位身着锦缎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微笑地看着自己。这人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庞白净,手指修长,腰间挂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一看便知非富即贵。

  明远苦笑一声,将自己的遭遇简单说了。

  那男子听罢,轻轻摇头:“科举之路本就艰难,如今时局动荡,即便中了举人,又能如何?我倒觉得,公子不如随我做些生意,强过寒窗苦读。”

  明远迟疑道:“可我除了读书,别无长处...”

  “诶,读书人最是明理,我这正缺一个账房先生,公子若不嫌弃,可先在我铺子里帮忙,每月十块大洋,包吃包住,如何?”

  十块大洋!明远心中一惊,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镇上教书先生一月也不过三四块大洋。

  “还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明远恭敬地问道。

  “鄙姓贾,单名一个仁字。在城西开了间当铺,兼做些古董买卖。”贾仁笑道,“我看公子面相不凡,将来必有大出息。”

  明远正走投无路,见有这等好事,当即应允下来。随着贾仁来到城西,果然见一处门面阔绰的当铺,匾额上写着“仁信当铺”四个烫金大字。

  进得当铺,只见柜台高耸,里面陈列着各式珍玩古董。几个伙计见贾仁回来,纷纷躬身问好,态度极为恭敬。

  贾仁将明远安置在后院一间厢房中,又吩咐下人备好饭菜。明远连日来食不果腹,见到热腾腾的饭菜,不禁狼吞虎咽起来。

  自此,明远便在仁信当铺做起了账房先生。他本就聪明伶俐,不出半月,便将当铺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贾仁对他越发赏识,常带他出入各种场合,见识达官贵人。

  明远发现,贾仁虽表面经营当铺,实则做的多是高利贷生意。镇上许多人家迫于生计,将祖传的田地房产抵押给他,一旦还不上钱,便血本无归。更有些穷苦人家,不得已将儿女典当,沦为贾家的奴仆。

  明远心中虽有不忍,但想到贾仁对自己的恩情,也不好说什么。况且贾仁待他极好,不仅月钱翻倍,还常送他些衣物用品,让他体体面面地出入各种场合。

  半年后的一日,贾仁将明远叫到书房。

  “明远啊,这些日子你做得很好。”贾仁抿了口茶,缓缓道,“我有一桩重要生意,需得一个可靠之人去办。你可愿往邻县走一趟?”

  明远连忙应道:“承蒙贾老爷信任,明远定当尽力。”

  贾仁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契约:“邻县有户姓张的人家,欠我们五百大洋,已逾期三月未还。你带上这些契据,去将他们抵押的百亩良田收回。若他们不肯,便告到官府去。”

  明远接过契约,见上面白纸黑字写得分明,画押盖章一应俱全,只得点头称是。

  次日清晨,明远带着两个伙计前往邻县。按照地址找到那户人家,却只见几间破茅屋,一个老妇人正坐在门前缝补衣物。

  “老人家,请问张老汉可在家?”明远上前问道。

  老妇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明远:“你们是...”

  “我们是仁信当铺的,张老汉欠了铺里的钱,我们是来收田产的。”

  老妇人一听,顿时慌了神,朝屋里喊道:“老头子,不好了!讨债的来了!”

  一个佝偻老汉颤巍巍地从屋里走出,一见明远手中的契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公子行行好,再宽限几日吧!那百亩田是我们全家活命的根本啊!”

  明远心中不忍,扶起老汉:“老伯先起来说话。你们怎么会欠下这么多钱?”

  老汉老泪纵横:“去年小儿子得了重病,不得已向贾老爷借了五十大洋救命。谁知利滚利,不到一年竟成了五百大洋!我们就是把全部收成都给他,也不够利息啊!”

  明远闻言震惊。他仔细查看契约,才发现上面写着极高的利息,且是按“驴打滚”的方式计算,利上滚利。

  正当明远犹豫之际,随行的伙计厉声道:“白纸黑字写得明白,今日若不还钱,便收了你们的田产!再不识相,告到官府,让你们吃牢饭!”

  老汉一家哭作一团,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从屋里跑出来,抱着爷爷奶奶的腿瑟瑟发抖。

  明远心软,对伙计道:“要不我们再宽限几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伙计冷笑道:“陈先生心善,可贾老爷吩咐过了,今日必须收回田产。您要是做不了主,我们便自己来办。”说罢便要强行让老汉画押交田。

  明远正要阻止,忽听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岂容你们强取豪夺!”

  回头一看,却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身着素衣,容貌清丽,眉宇间带着一股英气。

  “你是何人?”伙计不耐烦地问。

  “我是邻村学堂的老师,姓林名婉清。”姑娘走上前来,毫不畏惧,“你们这般行径,与强盗何异?”

  伙计正要发作,明远连忙拦住,对婉清道:“姑娘有所不知,张家确实欠了钱,我们也是按契约办事。”

  婉清冷笑:“按契约?那贾仁的契约从来都是坑蒙拐骗!你们可知,张家小儿子因无钱继续医治,上月已经没了!如今你们还要夺他们的田地,这不是要逼死全家吗?”

  明远闻言,如遭雷击。他再看那哭成泪人的老夫妇,顿时羞愧难当。

  沉思片刻,明远对伙计道:“你们先回去,此事我自有主张。”

  伙计不满道:“贾老爷那边...”

  “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明远坚定地说。

  伙计们面面相觑,终究不敢违抗,悻悻离去。

  明远转身对张家老夫妇道:“老伯,大娘,你们放心,此事我会妥善处理。”又从怀中取出几块大洋,“这点钱你们先拿着,度过眼下难关。”

  老夫妇千恩万谢,婉清看着明远,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赏。

  当晚,明远回到省城,硬着头皮向贾仁禀报。

  出乎意料,贾仁并未动怒,只是淡淡道:“明远啊,你心肠太软。这世道,弱肉强食是天理。今日你放过他,明日就会有更多人想赖账。”

  明远低声道:“可是那利息实在太高,寻常人家如何还得起...”

  贾仁笑了:“若人人都还得起,我们靠什么发财?”他拍拍明远的肩,“你还年轻,慢慢就明白了。这次的事就算了,下不为例。”

  明远心中忐忑,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数日后,贾仁设宴招待几位贵客,让明远作陪。席间推杯换盏,明远不胜酒力,提早回房休息。半夜口渴醒来,想去厨房找水喝,经过书房时,忽听里面传来贾仁与人的对话。

  “...那批烟土务必在三日内运到码头,海关那边已经打点好了。”这是贾仁的声音。

  另一人道:“贾爷放心,只是近来查得严,运费得再加三成。”

  “好说好说,只要货能安全抵达,钱不是问题。这批烟土一转手,便是十倍利润...”

  明远听到此处,心中大惊。原来贾仁不仅放高利贷,还暗中走私鸦片!这可是伤天害理的勾当!

  他正欲悄悄离开,不料碰倒了廊下的花盆。声响惊动了书房内的人,贾仁猛地推门而出,见是明远,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你都听到了?”贾仁冷冷地问。

  明远心知瞒不过,只得点头。

  贾仁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道:“既然你知道了,我也不瞒你。这烟土生意利润极大,你若跟我好好干,将来富贵不可限量。”

  明远摇头道:“贾老爷,这害人的勾当,恕明远不能从命。”

  贾仁脸色一沉:“你可想清楚了?要不是我,你现在还在街头要饭呢!”

  明远正色道:“贾老爷的恩情,明远铭记在心。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祸国殃民的买卖,断不能做!”

  贾仁冷笑一声:“好个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如此,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说罢击掌三声,两个彪形大汉应声而入。

  “将他关进地窖,好生看管!”贾仁命令道。

  明远被关进阴暗潮湿的地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万万没想到,平日待自己和蔼的贾仁,翻起脸来竟如此狠毒。

  在地窖中不知待了多久,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地窖门被打开,一道光亮照了进来。明远眯着眼,见来人竟是林婉清和几个警察!

  “陈先生,你没事吧?”婉清关切地问。

  原来那日分别后,婉清放心不下,暗中打听明远的情况。得知明远被贾仁关押,她立即向警方报案,揭发了贾仁走私鸦片的罪行。

  警方迅速行动,在码头截获了大批鸦片,将贾仁一伙人一网打尽。

  明远得救后,对婉清感激不尽。两人经此一事,互生情愫。贾仁的家产尽数充公,明远虽又变得一无所有,却觉得心安理得。

  不久后,明远在婉清的鼓励下,重回书院苦读。次年乡试,他高中举人。又过数年,民国政府成立,明远因学识渊博,被聘为大学教授。

  他与婉清结为连理,一生清白做人,时常帮助学生和穷人,以弥补当年在贾仁手下间接造成的罪过。

  每逢清明,明远都会带着妻儿去祭拜那些因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人。他常说:“钱财固然重要,但取之有道才是根本。资本无罪,惟人用之有善恶之分。”

  而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贾仁,最终在狱中病逝。他囤积的巨大财富,终究没能带走分文。只有他留下的罪孽,成为后人警示的故事。

  喜欢子夜异闻
  http://www.abcsee.cc/24572/3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