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渡劫飞升\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渡劫飞升山下有个村子唤作柳溪村,村里有个樵夫叫王六。王六这人老实巴交,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日头落了才挑着柴火下山,换几个铜板,买些米面油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也安稳。
这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一个多月没下半滴雨,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河床也干裂出口子。村里老人都说,这是山里出了妖怪,惹得天怒。王六听了,只当是闲话,依旧每日上山砍柴。
这日,王六为了多砍些柴,往深山里头多走了几里路。正午日头最毒的时候,他寻到一处背阴的山坳,看见几棵枯树,便抡起斧头砍了起来。砍着砍着,忽然听见一阵细微的呜咽声,像是小兽哀鸣。王六放下斧头,循着声音找去,竟在一丛枯草中发现一只白狐。那白狐通体雪白,无一杂毛,只是后腿被猎人的铁夹子夹住了,血肉模糊,眼见着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王六心善,见不得这个,便蹲下身,小心翼翼扳开铁夹。那白狐睁眼看了看他,眼神竟似人一般,带着感激。王六从衣襟上撕下一条布,给白狐包扎了伤口,又把自己带的水和干粮喂给它些。白狐吃了东西,精神稍好了些,挣扎着要起来。王六见它伤重,便道:“你这般模样,哪里走得动路?若不嫌弃,我便带你回家养伤吧。”
白狐竟似听懂了他的话,不再挣扎,温顺地让王六把它抱在怀里。王六也无心砍柴了,抱着白狐便下了山。
回到家,王六将白狐安置在柴房里,每日给它换药喂食。说来也怪,那白狐的伤好得极快,不过十来日,便能下地行走了。它极通人性,王六在家时,它便跟前跟后,王六上山砍柴,它便留在家中看门。村里人听说王六捡了只白狐,都来看稀奇,那白狐也不怕人,只是谁要想摸它,它便嗖地躲开,只肯让王六亲近。
又过了几日,白狐的伤彻底好了。这天晚上,王六睡到半夜,忽见窗外亮如白昼,接着一声炸雷响起,震得屋顶簌簌落土。王六惊醒过来,听见柴房里传来阵阵悲鸣。他放心不下,起身点灯去看,却见那白狐蜷缩在角落,浑身发抖,眼中满是恐惧。
王六以为它是被雷声吓到了,便安慰道:“莫怕莫怕,只是打雷下雨罢了。”说着推开窗子一看,却见外面月朗星稀,哪有一丝雨意?正诧异间,又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直直朝他家劈来,竟似长了眼睛一般。王六吓得倒退几步,那闪电在窗外丈许远处猛地一折,轰一声击中了院中一棵老槐树,顿时将树劈作两半,燃起熊熊大火。
王六惊得目瞪口呆,再看那白狐,竟人立而起,前爪合十,似在叩拜。王六揉了揉眼睛,疑是自己看花了眼。那白狐拜了几拜,忽然口吐人言:“恩公救我!”
王六这一惊非同小可,指着白狐颤声道:“你、你究竟是妖是怪?”
白狐道:“恩公莫怕,我非妖非怪,乃是修行五百年的狐仙,只因近日要渡天劫,故化回原形躲避。那日身受重伤,幸得恩公搭救。如今天劫已至,若无恩公相助,我必死无疑。”
王六虽是樵夫,却也听过狐仙渡劫的传说,知是九天雷劫,威力无穷。他见白狐眼中含泪,楚楚可怜,想起这些时日的相处,便壮起胆子道:“我该如何救你?”
白狐道:“天劫共有三道天雷,方才已降下两道,皆被我设法引开。第三道最是厉害,片刻即至。恩公可去院中,见天雷落下时,将这把伞撑开。”说着,从口中吐出一物,见风即长,化作一柄油纸伞,伞面上绘着八卦图案,隐隐有光华流动。
王六接过伞,只觉入手沉重,非同一般。他不及多想,依言来到院中。此时夜空之中已是乌云密布,电蛇乱窜,隆隆雷声不绝于耳,仿佛天塌地陷一般。王六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两腿颤颤,几欲先走,但想到白狐哀求的眼神,又强自镇定下来。
忽然间,一道紫色闪电撕裂长空,粗如儿臂,直朝柴房劈下。王六不及多想,奋力撑开纸伞,举过头顶。说也奇怪,那伞一撑开,便放出一道金光,化作光罩,将王六和柴房护在其中。天雷击在光罩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金光紫电四下迸射,刺得人睁不开眼。
王六只觉一股巨力从伞上传来,震得他双臂发麻,几乎握不住伞柄。但他咬紧牙关,死死撑住。僵持片刻,那天雷终于力竭,渐渐消散。此时伞面八卦图上已有多处焦黑,显然受损不轻。
雷声渐息,乌云散去,又露出满天星斗。王六惊魂未定,忽听身后有人道:“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回头一看,却见一位白衣女子俏生生立在柴房门口,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只是脸色苍白,显得十分虚弱。
王六愕然道:“你是?”
女子躬身施礼:“妾身便是恩公所救的白狐,名叫白雪。蒙恩公搭救,又助我渡过天劫,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王六这才信了,忙道:“姑娘不必多礼,举手之劳而已。”
李道士道:“人妖殊途,我收妖乃是本分!”
和尚摇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狐仙一心向善,比某些心术不正之人,更近佛心。”说着看了李道士一眼,意有所指。
李道士恼羞成怒,举镜照向和尚。和尚不闪不避,任镜光照在身上,竟毫无反应。李道士大惊,知遇高人,收起铜镜,拱手道:“敢问大师法号?”
和尚合十道:“贫僧法号圆通,云游至此,见此处妖气与宝光交织,特来一看。”
李道士心知不敌,只得悻悻道:“既然大师出面,今日便饶过这妖狐。”说罢收起法器,灰溜溜地走了。
圆通和尚扶起王六,又走到白雪身前,念了段经文。白雪悠悠醒转,见是和尚相救,忙起身拜谢。
和尚道:“女施主不必多礼。你虽非人族,却心存善念,实属难得。只是人妖终究有别,长期滞留人间,于你于人都非善事。”
白雪垂泪道:“大师所言极是。但我修为未复,无处可去,如何奈何?”
和尚想了想,从袖中取出一串佛珠,递给白雪:“此乃贫僧加持过的佛珠,可助你修炼。离此百里外有座青峰山,山中灵气充沛,人迹罕至,你可去那里修行。待功行圆满,或可证得正果。”
白雪接过佛珠,再拜称谢。
和尚又对王六道:“施主宅心仁厚,故有善报。但姻缘天定,强求无益。今日一别,好自为之。”说罢大笑三声,飘然而去。
王六与白雪相视无言,心中俱是不舍。但知和尚所言在理,人妖殊途,终难长久。三日后,白雪伤势稍愈,便辞别王六,往青峰山去了。
临行前,白雪取下一根白发,递给王六:“恩公日后若遇危难,焚此白发,我必来相救。”王六接过,珍重收藏。
白雪去后,王六怅然若失,终日闷闷不乐。这日上山砍柴,心不在焉,失足跌下山崖,幸被树枝挂住,才捡回一命,但腿已摔断,动弹不得。眼看日头西沉,四下无人,王六自忖必死无疑,忽想起白雪所赠白发,忙取出用火折子点燃。
那白发燃起,化作一道青烟,径往青峰山方向而去。不过半个时辰,便见一道白光掠至,白雪已落在身前。见王六重伤,她立即采来草药,为他接骨疗伤。又守了一夜,待王六伤势稳定,才道:“恩公已无大碍,休养数月便可痊愈。但我不可久留,就此别过。”
王六拉住她的衣袖:“姑娘留步!我、我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自姑娘去后,我日夜思念,方知已生情愫。若姑娘不弃,愿结为夫妻,白首偕老。”
白雪叹道:“恩公之情,我岂不知?但我乃异类,纵得人身,终非人类。且修行之路漫长,若沉溺情爱,必遭天谴。恩公还是忘了我吧。”
王六急道:“我不在乎你是人是妖!即便只能相守一日,也胜似孤独百年!”
白雪沉吟良久,方道:“恩公若真有意,须答应我三件事。”
王六忙道:“莫说三件,三十件也依得!”
白雪道:“第一,我仍需回山修行,每月只能相见一日;第二,不可对外人提及我的身份;第三,若有朝一日我遭天谴,恩公不可插手。”
王六一一答应。白雪这才点头:“既如此,我便依你。但需约法三章:若你违背任何一条,缘分立尽。”
王六欢喜不尽,当下折箭为誓。白雪将他送回家中,留下丹药若干,方才离去。
自此,白雪每月望日便来与王六相会。她传授王六养生之道,又暗中助他。王六依言修行,身体日渐强健,砍柴也不觉劳累,日子渐渐富裕起来。如此过了三年,相安无事。
这年中秋,白雪来时面带忧色。王六问起,她才道:“近日修炼已到紧要关头,即将面临第二次天劫。此次天劫较前次更为凶险,不知能否渡过。”
王六道:“可能避过?”
白雪摇头:“天劫乃天数,避无可避。唯有硬抗而已。若得功德相助,或可减轻。”说罢欲言又止。
王六再三追问,白雪才道:“离此五十里外有座黑风山,山中出了个猪妖,专吃孩童,为害已久。若能除此一害,功德无量,或可助我渡劫。但我修为未复,非那猪妖对手。”
王六拍案而起:“我去!”
白雪忙道:“那猪妖十分厉害,等闲壮汉不够它一口。恩公虽修行三年,终究是凡人之躯,如何去得?”
王六慨然道:“为姑娘计,虽死无憾!况且为民除害,义不容辞。”
白雪见他意决,便道:“既如此,我有一计。那猪妖最嗜酒,恩公可备下烈酒百斤,掺入蒙汗药,送至黑风山洞口。那猪妖见酒必饮,待它醉倒,恩公便可取其性命。”又取出一柄短剑,“此剑乃我炼制的法宝,能破妖邪,恩公切记刺其咽喉。”
王六依计而行,备好药酒,次日便雇了辆车,运往黑风山。到了山脚下,车夫死活不肯上前,王六只得自己推车进山。一路阴风惨惨,白骨累累,果然凶险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找到山洞,远远便听见鼾声如雷。王六壮起胆子,将酒坛搬到洞口,拍开泥封,酒香四溢。不多时,洞中钻出一庞然大物,猪首人身,獠牙外露,见酒大喜,捧起坛子便喝。不过半个时辰,百斤药酒下肚,猪妖轰然倒地,呼呼大睡。
王六抽出短剑,对准猪妖咽喉猛刺下去。谁知那猪妖皮糙肉厚,一剑竟未能刺透。猪妖吃痛惊醒,见王六持剑站在身前,怒吼一声,抡起钉耙便打。王六躲闪不及,被打中肩头,顿时骨裂筋折,倒飞出去。
猪妖拔出咽喉短剑,掷在一旁,狞笑道:“无知小儿,也敢暗算你爷爷!”说着大步走来,便要拿王六下酒。
危急时刻,忽见白光一闪,白雪已挡在王六身前。原她不放心王六,暗中跟来。见王六遇险,急忙现身。
猪妖见状大笑:“我道是谁,原来是只骚狐狸!正好捉了下酒!”挥耙便打。
白雪伤势未愈,本非猪妖对手,但为救王六,只得拼死相搏。一人一妖战在一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斗了百余合,白雪渐感不支,被钉耙扫中后背,口吐鲜血,跌倒在地。
猪妖正要上前加害,忽听空中一声大喝:“孽畜敢尔!”一道金光落下,现出圆通和尚身影。原来他云游至此,感应到妖气冲天,特来查看。
猪妖见是克星,转身欲逃。和尚抛出禅杖,化作金龙,将猪妖紧紧缠住。猪妖哀嚎求饶,和尚毫不理会,念动真言,禅杖收紧,顿时将猪妖勒得现出原形,竟是一只硕大无比的黑毛野猪。
和尚取出金钵,将猪妖收入其中,这才来看王六和白雪。见二人伤势沉重,叹道:“痴儿,何苦来哉!”取出丹药喂二人服下,又以佛法疗伤。
片刻,二人悠悠醒转。白雪拜谢道:“多谢大师再次相救。”
和尚道:“女施主舍身救人,功德无量,天劫可渡矣。但这位王施主...”摇头不语。
王六苦笑道:“大师但说无妨,可是我命不久矣?”
和尚道:“施主肩骨尽碎,脏腑受损,本难活命。但女施主以元丹为你续命,损耗百年修为...唉,冤孽啊!”
王六看向白雪,见她面色惨白,气息微弱,顿时明白过来,心中大痛:“姑娘何至于此!”
白雪微笑道:“恩公为我赴死,我岂能独活?百年修为,换恩公一命,值得。”
和尚叹道:“你二人情根深种,贫僧也不便多言。但天规森严,人妖相恋,终遭天谴。女施主此次虽渡过大劫,却种下更大因果。好自为之吧。”说罢飘然而去。
王六伤愈后,与白雪返回家中。经此一事,二人情意更笃。但白雪因损耗修为,不得不回山闭关。临别时,她道:“此次闭关,少则三年,多则十载。恩公若是有心,可等我出关。”
王六道:“莫说十载,百年也等得!”
白雪去后,王六谨记誓言,每月望日便到青峰山下守望,风雨无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便是五年。这五年间,王六力行善事,修桥铺路,扶危济困,乡里皆称善人。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腊月望日,大雪封山,王六仍照常前往青峰山下。等到黄昏,不见白雪踪影,只得怅然而归。行至半路,忽见雪地中卧一老妪,衣衫褴褛,冻得奄奄一息。王六忙将她背回家中,生火煮粥,悉心照料。
老妪醒后,道:“老身姓胡,探亲迷路,幸得恩公相救。”王六见她无家可归,便留她住下,奉若亲母。
开春后,老妪忽然道:“老身蒙恩公搭救,无以为报。家中有一孙女,貌美贤惠,愿许配恩公,以报大恩。”
王六忙道:“婆婆美意,本不该辞。但我已心有所属,曾立誓等候,不敢相负。”
老妪道:“可是那青峰山中的白雪姑娘?”
王六大惊:“婆婆如何得知?”
老妪笑道:“实不相瞒,老身乃白雪祖母。她闭关前放心不下,托我前来照看。这五年我暗中观察,见恩公诚心守约,力行善事,甚是欣慰。今日特来表明身份,成全你二人。”
王六又惊又喜,忙问:“白雪她何时出关?”
老妪道:“就在今夜。但有一事,恩公需知:白雪经五年苦修,已脱去妖身,炼就仙体。然最后关头,须经情劫考验。若恩公变心,她便功亏一篑,形神俱灭;若恩公情比金坚,她便可飞升成仙。今夜子时,她将来此相见。切记,无论如何,不可负心!”说罢化作一道青烟而去。
王六恍若梦中,将信将疑。待到子时,果见白光一闪,白雪飘然而至。五年不见,她更显清丽脱俗,仙气缭绕。
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正要互诉别情,忽听门外人声嘈杂,火光冲天。王六开门一看,却是村民举火把围住院子,李道士站在前列。
李道士指着白雪喝道:“妖狐,还敢来此惑人!今日定要你形神俱灭!”
王六忙道:“诸位误会了,白雪已非妖身,即将成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道士打断他:“休得胡言!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岂能成仙?诸位请看!”说着掏出一面照妖镜照向白雪。
镜光之下,白雪身影晃动,竟现出狐形。众人大哗,纷纷叫嚷:“果然是妖!”“烧死她!”
王六护在白雪身前:“她虽是妖,从未害人,反而多行善事。诸位岂能恩将仇报?”
李道士冷笑道:“妖就是妖,现在不害人,将来必害人!王六,你已被妖术迷惑,速速让开,否则连你一并烧死!”
村民受煽动,纷纷投掷火把。王六拼命扑打,但火势愈大,眼看要将房屋引燃。白雪叹道:“恩公放手吧,我走便是。”
王六紧紧拉住她:“不可!你一走,必遭毒手!况且今夜是你成仙关键,绝不能功亏一篑!”
李道士见状,取出一张金网抛来。那网见风即长,向二人罩下。白雪被网罩住,顿时法力全失,现出原形,竟是一只白狐。
王六怒极,冲向李道士:“恶道!我与你拼了!”却被村民拦住。
李道士提起白狐,对众人道:“此妖狐法力高强,普通火焰烧她不死。需用桃木焚之,方绝后患。”
正当此时,忽听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圆通和尚飘然而至。
李道士变色道:“大师又要多管闲事?”
和尚合十道:“非是闲事,乃分内事。胡白雪已脱妖身,即将证道。尔等若害她,必遭天谴。”
李道士道:“大师休要欺瞒!她明明是妖,何来仙体?”
和尚笑道:“肉眼凡胎,岂识真仙?”说罢念动真言,金网应声而落。白雪就地一滚,复化人形,周身放出万道霞光,香气四溢。众人见状,知是真仙,纷纷跪拜。
李道士仍不死心,举剑刺来。和尚袖袍一拂,桃木剑寸寸断裂。李道士目瞪口呆,瘫坐在地。
和尚对白雪道:“女施主情劫已过,可登仙籍。然仙凡殊途,须割舍尘缘,即刻飞升。”
白雪看向王六,泪如雨下:“恩公五年守候,本盼长相厮守,奈何天意弄人...”
王六虽心如刀割,仍强笑道:“姑娘得以成仙,乃是喜事。我虽不舍,却不敢误姑娘前程。只求来世再续前缘。”
白雪从怀中取出一颗明珠,递给王六:“此乃我元丹所化,恩公服之,可延年益寿。待你百年之后,我必渡你成仙。”又对众人道,“我成仙后,当庇佑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望诸位好自为之。”说罢霞光万道,天乐齐鸣,冉冉升空而去。
众人望空叩拜,唯有王六怅望良久,方珍重收起明珠。
自此,柳溪村果然风调雨顺,人人安居乐业。王六服下明珠,活到百余岁,无疾而终。临终时,见白雪驾云来接,含笑而逝。
村人感念白雪恩德,建庙祭祀,香火不绝。后有人夜行青峰山,常见一对仙人携手赏月,疑是王六与白雪终成眷属。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正是:
人妖殊途本难全,
真情能感九重天。
莫道仙凡永相隔,
心有灵犀一线牵。
喜欢子夜异闻
http://www.abcsee.cc/24572/3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