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炼神诀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混沌未判,鸿蒙未开,有一点真灵浮游于虚无,不见其始,不知其终。是为“神”之初源。及天地分判,清浊始辨,此灵散于八荒,寄于万类,或藏于山石,或隐于草木,或附于鸟兽,遂有“神魂”之说。大荒之野,古神辈出,观星辰轨迹而知天道运行,察草木枯荣而悟生生不息,取万灵真意而熔铸一炉,乃成此《大荒炼神诀》。

  夫炼神者,非炼血肉之躯,乃炼先天灵光与后天识神之合。先天灵光,得于鸿蒙,如北辰之恒;后天识神,生于尘劳,似流水之动。二者相济,方为完整神魂。若先天灵光失,则如灯油耗尽,神散而亡;若后天识神乱,则似歧路亡羊,神迷而滞。故炼神之道,首在调和先天后天,次在涤荡识神杂质,终在融灵光于大道,臻至不朽。

  此诀修行,以“天地为鼎,日月为薪,万法为料,我心为火”。天地鼎炉,纳四方灵气;日月薪火,炼神魂杂质;万法为料,丰神魂底蕴;我心为火,定修行根本。修者需知,神魂如琉璃,明则照四方,污则蔽真性,故需以“静”为基,以“悟”为阶,以“恒”为舟,方能渡过大荒迷雾,登至神境巅峰。

  第一重:识神篇·明心见性

  鸿蒙初开有灵光,藏于泥丸隐玄黄。

  欲修神诀先识己,静察心念起微茫。

  泥丸宫者,神魂之府也,居于顶门,上通九天,下接三田。未修之人,泥丸宫内如蒙尘古镜,灵光被杂念遮蔽,故视而不见,感而不觉。修此篇者,首当“破迷”,以静制动,以察代随。

  每日晨光初露,择东方高台,面旭阳而坐,解衣宽带,使气血畅流。闭目凝神,先观呼吸,令气息匀长,如春风拂柳,不疾不徐。待心渐静,遂将意念沉入顶门,如探深渊。初时,泥丸宫内一片混沌,似有万千蚊虫嗡鸣,此乃杂念涌动之象。修者当如局外之人,任其喧嚣,不追不逐。若杂念如惊涛拍岸,欲乱己心,则默念口诀:“念起即觉,觉即不随”,如此反复,杂念自会渐歇。

  三月之后,混沌中渐显微光,如暗夜萤火,忽明忽灭。此即先天灵光初显。当以意念轻抚之,如慈母抚婴,不可急,不可躁。若灵光摇曳欲灭,则引东方旭阳之气入体——吸气时,观金色霞光自鼻而入,如暖流直抵泥丸,包裹灵光;呼气时,观体内浊气自足心而出,携杂念沉入大地。如此往复,灵光渐稳,如星子悬于夜空。

  九月功成,泥丸宫内灵光凝如米粒,杂念难侵。此时闭目可感自身百骸,如观掌纹;静听可闻周身虫鸣,如在耳畔。修者于此时方知“我”为何物——非血肉之躯,乃此灵光与识神之合。此境如婴儿睁眼初见世界,虽懵懂却澄澈,是为“明心见性”。

  然此时神魂尚弱,如风中残烛,需避阴邪之地,远戾气之人。若遇污秽之气冲撞,轻则灵光黯淡,重则前功尽弃。故修此篇者,当洁身自好,常居清净之所,常思澄明之事,方能护持灵光不散。

  第二重:凝神篇·聚沙成塔

  神魂初显如轻烟,随风易散难久存。

  需以真意作绳索,聚敛灵光凝为本。

  灵光既显,如轻烟聚散,需以“真意”为引,凝为实相。真意者,非刻意强求之意,乃摒弃杂念后之自然流露,如明镜照物,不偏不倚。

  每日子夜,当北斗高悬,于静室中设香案,燃柏子香,向北而坐。先观泥丸宫内灵光,如观灯烛。而后以真意缓缓包裹灵光,如以柔丝缠珠,一圈复一圈。初时,灵光抗拒,似欲挣脱,修者当以“柔”化之,如流水绕石,不与之争。若强行凝聚,恐灵光崩散,前功尽弃。

  凝聚之际,需引天地清灵之气为助。观四方虚空,有青、赤、黄、白、黑五色气丝流转,对应东西南北中五方五行。修者当以真意择青色木气(主生)、白色金气(主固),引二气入泥丸宫,如涓涓细流汇入灵光。木气可壮灵光之生机,金气可凝灵光之形质。吸气时,观二气自左右肩而入,沿经脉直上泥丸;呼气时,观气丝融入灵光,使其渐增。

  然天地之气有清有浊,清者如甘露,浊者如毒瘴。若引入浊气,轻则灵光滞涩,重则滋生心魔。故辨气之法,在于“心感”——清灵之气触之温润,如沐春风;混浊之气触之燥烈,如遭火烧。修者需以澄明之心感应,只取清灵,拒纳混浊。

  一年之后,灵光由米粒渐凝为珍珠大小,圆润光洁,色呈乳白,是为“神珠”。神珠一成,如舟有锚,神魂便不易为外邪所扰。此时闭目可感周身三尺内草木之生机,抬手可使轻如羽毛之物微动。然神珠初成,质甚脆,需避雷霆、戾气等猛力冲撞,如护稚儿。

  此境修行,最忌“急功”。古有修者欲速求成,以蛮力逼聚灵光,终致神珠碎裂,神魂溃散,化为大荒孤魂,戒之慎之。

  第三重:养神篇·培风育火

  神珠初成尚稚嫩,需以灵泉常滋润。

  天地灵粹为养料,温养神珠渐雄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神珠如幼苗,需雨露滋养方能茁壮成长。此篇修行,以“采天地灵粹,哺神珠之形”为要。天地灵粹者,朝阳之精、皓月之华、山川之灵、草木之韵也。

  晨曦之时,观日出于东海,霞光万道,其中有一缕至阳之精,如赤金流动。修者当引此精入体:双目微闭,意想霞光自天目而入,经泥丸宫,如暖流浇灌神珠。朝阳之精至刚至烈,可壮神珠之阳刚之气,驱避阴邪。然采此精需在日出三刻内,过则阳气过盛,恐伤神珠。

  月满之夜,望皓月悬空,清辉遍洒,其中有一缕至阴之华,如白银凝结。修者当引此华入体:静卧于地,意想月华自顶门而入,缠裹神珠,如清泉洗涤。皓月之华至柔至润,可滋神珠之阴柔之质,使其温润。采此华需在月上中天时,过则阴气过盛,易生寒滞。

  除日月之精,更需寻山川灵秀之地。如昆仑之墟,有千年雪莲,其灵可养神;东海之滨,有万年珊瑚,其韵可润珠。采灵物之法,需心怀敬畏,不可强取。若遇雪莲,当以真意沟通,言明所求,取其一片花瓣即可,不可伤其根本;若遇珊瑚,当以神珠之光映照,感其灵韵,使其自愿分一缕精气,不可硬夺。此乃“顺天取物”,不伤天和,灵粹方能为己所用。

  养神之时,神珠渐长,由珍珠至弹丸,色由乳白转淡金,再至金黄。珠内隐有流光,触之温润,如握暖玉。三年功成,神珠已具灵性,修者可凭神珠之感,预知三里内吉凶——遇凶则珠体微凉,遇吉则珠体微暖。此时神魂之力大增,可闭目辨人形,闻声知人心,如具“神视”“神听”之能。

  然养神需知“过犹不及”。古有修者贪求灵粹,滥采山川,终致神珠灵光驳杂,滋生黑斑,修为倒退,沦为废人。故修者当明“知足”二字,方能稳步前行。

  第四重:炼神篇·百炼钢化

  神珠渐满需锤炼,如锻精钢去火渣。

  雷火罡风为炉炭,炼去杂质存真华。

  神珠养至弹丸,内中虽丰,却杂有后天识神带来的尘俗之气,如精钢含滓,需以猛火锤炼,去芜存菁。此篇修行,以“雷火炼其质,罡风刮其尘”为要,最是凶险,非心志坚定者不能成。

  择雷雨之日,登泰山之巅,衣青衫,持雷击木。待天雷落时,观电光如蛇,其中有紫色雷火,至烈至刚。修者当以真意引雷火入体,初时,雷火如万针穿刺,入泥丸宫,神珠必剧烈震颤,似要碎裂。此时需守定心神,默念口诀:“雷火为炼,我神为钢,千锤百炼,始得真常”,以意念裹住雷火,使其绕神珠流转,烧炼杂质。

  雷火炼身,痛苦难当,如坠炼狱。若心神稍乱,雷火便会反噬,轻则神珠受损,重则肉身焦枯。故炼雷火前,需先静坐百日,固己心志,如磐石不可移。每次炼雷火,以三遭为限,不可贪多,炼后需寻寒潭静卧,以阴水镇住体内燥火,待神珠平复方可再炼。

  雷火炼毕,再寻罡风凛冽之地,如不周山风口,那里罡风如刀,可削铁石。修者当迎风而立,引罡风入体,使其刮过神珠。罡风初入,如利刃割珠,神珠必刺痛难忍,似要被削去外层。此时当以神珠之力相抗,观罡风如磨石,磨去珠外浮尘。

  刮罡风时,需循序渐进。初时引微风,待神珠适应,再引狂风,不可一蹴而就。千次风刮,神珠外层杂质渐去,愈显精纯。百次雷火锻,千次罡风刮,神珠由金黄转紫金,质如玄铁,触之冰凉,却内蕴热浪。

  五年功成,神珠已无杂质,紫金璀璨,珠体坚硬,可抗刀剑。修者以神珠之力,可隔空取物,虽斤两之物,亦能随心而动;可凭神珠之光,震慑鬼魅,使邪祟不敢近前。然经此锤炼,神魂亦耗损甚巨,需静坐半年,以温养神珠,方能恢复元气。

  此境修行,多有殒命。古有十人炼此篇,生者不过三四。故修者当知“量力而行”,若感神珠难支,当立刻停手,不可强求,留得青山,方有后续。

  第五重:出神篇·神游太虚

  神珠纯固神力足,可破樊笼游虚空。

  一念离体千万里,观尽天地万象容。

  神珠炼至纯青,神力充盈,如鸟羽翼丰满,可破肉身樊笼,神游太虚。此篇修行,以“离体而不失其根,神游而不迷其途”为要。

  初出神时,需择静室,锁门窗,以符纸护肉身。静坐片刻,凝神于神珠,以意念轻推神珠,使神魂自泥丸宫脱出。初脱之时,神魂如轻烟,与肉身有一缕银丝相连,如风筝之线。此时可观肉身盘膝而坐,如观他人,周遭景物亦清晰可见,却无实体之感,穿墙过壁,如履平地。

  然初游不可远,需在室中徘徊,熟悉神魂之态。神魂离体,肉身如空壳,最怕阴邪侵体,故护肉身之符需以朱砂混自身精血绘制,方能起效。若感肉身有危,当立刻循银丝归体,不可迟疑。

  三月之后,可渐远游。出静室,入山林,观猛虎捕食,看猿猴攀援,却不惊动生灵——神魂无形,万类难觉。再后,可御神风,瞬息千里,至东海观潮,赴昆仑赏雪。游于云端,可观日月交辉之景;潜入深海,可察龙宫珊瑚之艳。

  神游之时,需防“魂噬”之险。大荒之中,有“噬魂兽”,专以游离神魂为食,其形如黑雾,闻神魂之气而至。若遇此物,当急运神珠之光,紫金神芒一闪,可逼退兽群;若不敌,则循银丝速归肉身,闭神珠,断联系,方得保全。

  神游归来,需缓缓归体。先以神魂轻抚肉身,再循银丝入泥丸宫,与神珠合一。归体后,当静卧三日,使神魂与肉身重新调和,否则易生“神散”之症——轻则精神恍惚,重则半身不遂。

  十年功成,神魂可离体七日,游遍大荒四极。观天地运行,悟阴阳变化,神魂愈发圆融。此时修者可于神游中悟道法,如见江河奔涌,悟“逝者如斯”之理;见星辰轮转,悟“周行不殆”之道。此境如打开天门,眼界始宽,是为“神游太虚”。

  第六重:分神篇·一化为万

  神魂圆融神通显,可将神珠细剖分。

  一念分作千万念,各化神影探乾坤。

  神游既熟,神魂圆融,可学“分神”之术。此术非裂神珠,乃以神珠为源,化出万千神念,如母生息,各有灵智。

  分神之初,静坐于北斗之下,引七星之力入泥丸宫,注于神珠。待神珠光华流转,以意念将神珠之力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每一分皆如神珠缩影,携一缕本源灵光。初时分出十数神念即可,多则耗神过甚。

  这些神念,可化为微尘,潜入地底,探金矿银脉之所在;可化为飞鸟,翱翔九天,察云层厚薄之变化;可化为游鱼,潜入深渊,知洋流冷暖之规律。每道神念所见所闻,皆可通过神珠本源传回主魂,如万目共视,万耳共听。

  分神之后,主魂需守住神珠本源,如坐镇中枢,调控万千神念。若神念遇危,如被地脉煞气所伤,主魂当立刻收回,不可恋战,以免牵累本源。神念在外,亦可自行吸收灵气,壮大自身,归体时再将所得汇入神珠,助主魂修行。

  然分神有“迷神”之险。神念在外日久,若沾染过多尘俗之气,可能滋生独立意识,不愿归体,甚至反噬主魂。故每月需收回神念一次,以主魂真意涤荡其尘,确保其不失本源。

  二十年功成,可分神千数,遍探大荒角落。神珠因吸纳万千神念所得,已如鸽卵大小,紫金之中隐现七彩流光。此时修者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西荒有异兽出世,南疆有瘟疫蔓延,皆可通过神念尽览。此境如建“万神之网”,信息通达,智慧日增,是为“一化为万”。

  第七重:合神篇·万流归宗

  分神虽多需归一,如百川汇海成汪洋。

  万念聚合神珠涨,神威浩瀚不可挡。

  分神日久,万千神念各有历练,或得山川灵气,或悟草木真意,或携万灵信仰,如百川分流,终需汇于大海。此篇修行,以“合万念于一珠,融千悟于一神”为要,是由散而聚的关键。

  合神之初,需择天地交泰之日——如春分、秋分,此时阴阳平衡,最利融合。于祭坛之上,燃百种灵香,以神珠本源为引,呼唤万千神念归来。神念归时,如萤火赴灯,自四方汇聚,涌入泥丸宫。

  初合之时,万千信息如洪流灌入主魂,有山林呼啸之声,有深海咆哮之音,有异兽嘶吼之语,若不加以梳理,必致神魂错乱。修者当以主魂真意为梳,辨信息真伪,择其精要而存,弃其糟粕而舍。如筛沙取金,去粗取精。

  神念所携灵气亦需调和。山之灵气厚重,海之灵气湿润,林之灵气鲜活,需以神珠之力融而为一,使厚重者不滞,湿润者不浮,鲜活者不散。如熔炉炼金,使五金合而为一,刚柔并济。

  合神之际,神珠会剧烈膨胀,由鸽卵至拳头大小,紫金神光外溢,映得周身丈许皆明。周遭天地灵气受其吸引,如万流归海,自动汇入修者体内,声势浩大。此时需守住心神,不可为灵气洪流所冲,否则神珠易裂。

  三十年功成,万千神念尽归,神珠硕大如拳,神威浩瀚如星海。修者一念,可令周遭百里风云变色——想雨则乌云汇聚,思晴则烈日悬空。神珠之内,仿佛藏有一方小天地,流转着山海之息、星辰之韵。此时神魂之力,已非昔日可比,可凭神念传音,纵隔千里,亦能清晰入耳;可借神珠之光,照破虚妄,看穿幻象,如具“破妄之眼”。

  合神之后,最忌“执念未消”。古有修者合神时,因某道神念曾遇奇宝,执念难舍,致神珠内生出一颗“贪念珠”,与主珠相争,最终神魂分裂,疯癫于大荒,沦为笑柄。故修者合神之际,需先断七情、灭六欲,以“无我”之心融万念,方能使神珠纯粹无瑕。

  第八重:化神篇·神融天地

  神珠浩瀚与道合,可化神魂入天地。

  举手投足皆神意,一念动处风云起。

  神珠合万念而成,神威已至化境,与天地大道隐隐共鸣,如钥匙遇锁,可尝试“化神入天地”。此篇修行,以“融神魂于天地,借天地养神魂”为要,是炼神途中由“有我”至“无我”的转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初化之时,择大荒龙脉汇聚之地,如昆仑天柱之巅。盘膝而坐,将神珠自泥丸宫引出,悬于顶门。凝神静气,以真意沟通天地:“吾神愿融于天地,感万物生息,悟大道真意。”言罢,将神珠缓缓散开,化为亿万光点,如星雨洒落,融入周身山川草木、风云气流之中。

  初融之际,神魂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旷”,仿佛自身化作了山峦,化作了江河,化作了飞鸟,化作了游鱼。观山时,能感知岩石的沧桑,根系的挣扎;观水时,能体会浪花的喜悦,暗流的沉郁。此时修者已无“我”之界限,天地即是我,我即是天地。

  化神入天地后,举手投足皆有天地之力加持。一拳打出,可引山岳之气,如万钧巨石压来,崩裂大地;一脚跺下,能聚地脉之威,似地龙翻身,震颤四野。若遇强敌,可借风为刃,化雨为箭,召雷为鞭,天地万物皆可为兵。

  然化神最险者,莫过于“失神”。神魂与天地相融,易被天地意志同化,忘却自身是谁。如一滴水入大海,再难寻其踪迹。故修者需在神魂深处,留一缕“真我”之念,如海中浮木,纵使浪涛拍岸,亦能守住本真。此念需以自身最珍贵之记忆为基——或为幼时慈母之语,或为初悟大道之喜,使其在天地洪流中不被冲散。

  五十年功成,神魂与天地完美交融,既能借天地之力横扫八荒,又能守真我之念不失本真。此时修者立于大荒,如与天地共生,呼吸间,可令方圆千里灵气沸腾;凝眸时,能看透万载光阴流转。有诗赞曰:“身是青山魂是云,举手能令日月昏。天地为躯我为念,不似凡尘俗世人。”

  第九重:封神篇·神主大荒

  神与道合臻至境,可立神位统万灵。

  大荒之内我为主,神魂不朽证永恒。

  化神入天地,已触大道本源,终可“封神”。此非人为册封,乃天地认可,万灵拥戴,是炼神之终极,亦是新的开始。

  封神之初,需于九天之上,寻“封神台”——此台非砖石所砌,乃由万灵信仰之力凝结而成,隐于九霄云外,唯有神魂与天地相融者可见。修者需以神魂引动大荒万灵之念,若万灵中有半数认可其德行、敬畏其神威,则封神台自现。

  登台之日,大荒万灵会自发朝拜,山川鸣响,江河欢腾,天地间降下七彩霞光,灌注于修者神魂。修者需于台上立“神誓”:“吾神于此立誓,护佑大荒生灵,平衡天地秩序,不以神力欺弱小,不以私欲乱纲常,若违此誓,神位崩碎,神魂俱灭。”誓言出口,天地共鸣,信仰之力如潮水般涌来,在修者头顶凝结神冠,脚下铸就神座,周身形成神铠——神位乃成。

  封神之后,修者即为“大荒神主”,神魂与大荒天地彻底绑定,大荒不灭,神魂不朽。一念可定万灵生死:善者增其寿,恶者夺其命;一语可判是非曲直:公道者予以彰,不公者予以正。万灵信仰为神力之源,信仰越盛,神威越隆;若失却信仰,则神位动摇,渐至衰落。

  然神主之位,非为享乐,乃为守护。大荒之内,时有域外邪魔入侵,有上古凶兽苏醒,有神道崩坏之危,神主需以自身神魂为盾,护佑这片天地。如遇邪魔,则聚天地之力以诛之;如遇凶兽,则引万灵之威以镇之;如遇道崩,则耗自身神元以补之。

  百年功成,神位稳固,信仰之力无穷无尽。修者神魂已与大荒融为一体,看得见初生草木的喜悦,听得见将死生灵的悲戚,能感天地之痛,能悟万灵之愿。此时方知,“永恒”并非孤寂,而是与这片天地、这亿万生灵共同呼吸,共同存续。

  《大荒炼神诀》九重功成,看似终点,实则不然。大荒之外,尚有更广阔的鸿蒙,更玄奥的大道。神主之上,或有“鸿蒙神尊”“混沌主宰”之境,待后来者探寻。故修者当知,大道无尽,炼神不止,唯有常怀敬畏,永守初心,方能在漫漫征途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之路。

  此诀流传于大荒,不知其始,不见其终,唯有缘者得之,唯有心者成之。古往今来,炼至第一重者众,至第二重者寡,至第三重者稀,至于封神,万载难出一人。然纵使前路艰险,仍有无数生灵披荆斩棘,只为那“神魂不朽”四字,在大荒的苍茫天地间,谱写一曲曲炼神壮歌。

  喜欢万千功法录
  http://www.abcsee.cc/28433/2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