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42章 何必将军是丈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一卷 第42章 何必将军是丈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祖大寿是个让人很难评说的人。

  他打过最艰难的仗,也做过最被人唾骂的选择。

  他投降过建奴,却也让建奴数次铩羽而归。

  他没有孙承宗、黄道周那般的慷慨赴死,却凭一己之力拖住了敌国多年的进攻。

  如今,他奉命镇守湖广,麾下的旧部被一一分拆。

  最信任的部将祖宽,被调往江西担任总兵。

  如今祖大寿身旁只剩一个少年。

  那是他的外甥……吴三桂。

  吴三桂看着狼狈不堪的楚王。

  “舅父,为何陛下让我们围而不歼?既然楚王已穷途末路,何不一战灭之?”

  祖大寿勒住缰绳,缓缓抬头望天。

  “辽东之战,你可还记得?”

  吴三桂答得斩钉截铁,“记得,死者无数,血流成河。”

  祖大寿点头。

  “是啊,死的太多了。可到了湖广,你可曾见有人为辽东哭泣?”

  吴三桂怔住,片刻后摇头

  祖大寿叹气。

  “这便是关键。

  未曾失去,便不懂何为疼痛。

  未曾痛过,便没有恨。

  没有亲眼见到藩王掠城屠乡的惨状,百姓就不会知道何为叛逆之恶。”

  他抬手,指向远方楚王溃败的军旗。

  “陛下要的,不只是胜利,而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是乱贼,谁是天子。”

  吴三桂听得心头一震,恍然间似懂非懂。

  “陛下是要楚王自取灭亡,让百姓亲眼看见叛乱带来的灾祸?”

  祖大寿缓缓颔首。

  “楚王的军队越是抢掠,百姓的怨气就越深。

  待湖广处处皆痛,陛下的军令一到,平叛之师一出,如天降雷霆。

  那时,不但藩王身死,民心也尽归朝廷。”

  他沉声补道:“但这仅是一半的目的。”

  “难道陛下另有深意?”

  祖大寿看向南方,神色复杂。

  “湖广的藩王叛乱只是表象。

  真正要被清除的,是那一层层盘踞在地方的旧官僚。

  楚王造反,他们要么投靠,要么坐视,要么逃跑。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罪。

  待楚王灭后,湖广的官场将被连根拔起,一如陕西。”

  听到这里,吴三桂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这……岂不是要换掉湖广上下所有官员?”

  祖大寿苦笑。

  “你以为袁阁老在陕西做的那件事,是偶然?

  如今轮到湖广。

  陛下的心智和手段非常人能及。”

  说罢,他拍了拍马鞍。

  “只是……不知这新任湖广巡抚会是谁,是否好相允。”

  他明白,自己被调离辽东,是因为权势太重。

  如今黄得功、萧云举、左良玉三人并立,皆为牵制。

  而这位即将赴任的湖广巡抚,一定是陛下的心腹。

  就在祖大寿言罢的同时,一道圣旨已越过千山万水,送达陕西。

  “命史可法,赴任湖广巡抚,不必进京。”

  袁可立望着史可法远去的背影,对身侧的英国公张维贤微微一笑。

  “此人,将来必入内阁。”

  英国公一愣。

  “阁老,这不是你一再举荐的功劳吗?若非你费尽心思,怎会有此人今日?”

  “国公误会了。史可法,早在圣心。”

  英国公怔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

  ……

  数月之后。

  楚王一路南窜,所过之地血流成河。

  百姓怒极,城城闭门。

  当大军联手合围的那一刻,楚王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过是别人的棋子。

  他死时,湖广满城皆庆。

  盛赞陛下英明,救他们于水火。

  恨急了楚王,也恨急了战争。

  而远在蜀地的另一位藩王蜀王,却在听闻消息后动了心思。

  “湖广既亡,京师必虚。不如趁势北上,直取陕西。”

  蜀王自以为精明。

  只要能得陕西,再夺秦王积蓄,自己实力便可暴涨,足以与天下争锋。

  于是,他下令出兵。

  即刻出兵。

  同一时间,秦良玉几乎要被逼疯。

  整个四川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不是老夫人无能,而是叛乱的火势太盛。

  这边刚平定一股,另一头又起烽烟。

  叛军越剿越多,势若潮水。

  朝廷的援助几乎为零,而土司反叛的号角,却传遍群山。

  她被困在重庆石柱一带,麾下白杆兵仅剩一万四千人。

  秦良玉本是大明少有的巾帼名将,生于土家族,自幼学骑射。

  她的身高足有五尺七寸(相当于后世的一米八三),在明末女将中堪称奇观。

  然而,再高的身影,也掩不住那份疲惫。

  直到昨日,一道密旨送到秦良玉手中。

  一言:老夫人苦矣,朕明之。

  二言:拨银五十万两,援军即至,暂待。

  三言:密观成都,若蜀王出,即占其城,不可再让其返。

  四言:送信者可用,辅佐老夫人。

  五言:老夫人之后,二十以下进京入明堂。

  送信者,正是沈星。

  蜀王贪婪又胆怯。

  临行前,他反复叮嘱守城之人:“无论如何,守好成都。城在,蜀王一脉的根基便在。”

  他从未上过战场,却偏偏披上了一副纯金铠甲。

  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他自觉威风无比,心想若穿龙袍,岂不更甚?

  仪仗繁多,随行的侍女、厨子就上千。

  十日行军,仅走三百里,才到广元。

  此时,孙传庭到了。

  明末最能打的几支军队,人数都不多。

  白杆兵两万,孙传庭的秦兵也是两万左右。

  卢象昇的天雄军起初仅万人。

  但他们个个以战力闻名天下。

  大明没有孬种。

  战斗毫无悬念。

  蜀王丢盔弃甲,甚至扔下金甲,赤身狂奔。

  那副曾让他骄傲的铠甲,如今成了逃命的累赘。

  孙传庭斩敌两千,缴获粮草辎重无数,还有蜀王遗下的厨子与侍女。

  “报巡抚朱燮元,接收辎重,”

  孙传庭吩咐完,带人再追蜀王。

  此刻,秦良玉终于明白陛下派沈星来的用意。

  这人不靠武力,而靠算计。

  蜀王虽走,但成都还在。

  沈星仅凭一支商队与一千两银子,便让守城的将领放下防备。

  白杆兵伪装为护卫,趁夜夺门。

  当秦良玉率主力赶到时,城门已开,成都易主。

  而蜀王四天狂奔三百里,终于望见成都时。

  只见城头立着的是秦良玉。

  他看了一眼,二话不说,转身再逃。

  蜀王知道,一切都完了。

  这时,孙传庭追上。

  他命人驱赶蜀王一行向北。

  让他去陕西,与那位在渭南城头飘荡的秦王作伴。

  于是,蜀王在大军的“护送”下,带着残余的一千多人,步入了陕西的地界。

  孙传庭终于见到了这位名满大明的传奇女子,老夫人秦良玉。

  她的名字,早在万历年间便震动朝野。

  那时杨应龙叛乱,秦良玉随丈夫马千乘出征,一战成名。

  马千乘战死后,她接过丈夫的兵符,亲自领军出战。

  天启元年,辽东危急。

  沈阳、辽阳相继失陷,朝廷急调秦良玉北上。

  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数千白杆兵先行,秦良玉随后带主力赶赴辽东。

  浑河之战,白杆兵几乎以血肉打崩了建奴的攻势,令后金震惊。

  但白杆兵几乎战至灭尽,秦邦屏阵亡。

  辽东战火刚休,奢崇明又在重庆起兵。

  老夫人率残部疾返四川,再次披甲上阵。

  崇祯三年,皇太极围京,秦良玉奉诏再出川勤王。

  事毕,复回四川平乱。

  崇祯七年,张献忠攻陷夔州,她又奉旨出征,一举重创叛军。

  崇祯十七年,白杆兵已耗尽,她以七十高龄率数千新兵再赴夔州,终不敌十余万叛军。

  明亡之后,她仍守诏书,拒不降敌。

  顺治五年,七十五岁的秦良玉病逝。

  至死,仍在奉诏。

  至死,仍自称大明女将。

  至死,仍为明臣。

  孙传庭快步上前,郑重行了一个晚辈礼。

  “晚辈孙传庭,见过老夫人!”

  他心中肃然,打心眼里敬佩这位女将。

  早在启程前,陛下交代他,“入川,代朕为老夫人执晚辈礼。”

  那一刻他便明白,老夫人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你为辅,一切以老夫人为主。

  孙传庭取出一幅卷轴,“老夫人,陛下命末将带此奉上。”

  当秦良玉展开那幅字,所有人的呼吸都停住了。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藏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落款,朱由检。

  不是崇祯,而是皇帝亲笔以本名署之。

  老夫人怔住,随即双膝跪地,泣声道:

  “臣,秦良玉叩谢陛下隆恩!”

  白杆兵们热泪盈眶。

  那些在战场上从未退后一步的土家汉子,此刻哭成一片。

  陛下记得他们。

  大明没有忘记他们。

  孙传庭拱手禀道,“老夫人。

  陛下拨银八十万两、粮四十万石,由洪承畴将军从陕西运川。

  末将麾下两万兵卒,尽听老夫人调遣。”

  钱、粮、兵,皆至。

  秦良玉不再孤军,西南终于迎来转机。

  锦衣卫与东厂早已渗入西川。

  四川巡抚朱燮元得旨后,面对京城方向连连叩首。

  圣旨明言:

  四川循陕西之法,丈量王田,清查赋粮,以贷银售田予民。

  四川地沃粮丰,气候宜农,成都自古称天府之国。

  问题不在天灾,而在地不在民手。

  朱燮元兴奋到热泪盈眶。

  袁阁老已启程,自陕西入湖广,再往四川推行赈灾之法。

  几月之内,西南可安。

  “有救了。”

  朱燮元低声喃喃,泪流满面。

  “西南有救了……”

  与此同时,陕西的局势已彻底改观。

  赈灾、平田、以工代赈齐头并进。

  百姓受雇修渠筑堤,工部技师与民协力,开湖、架水车、引地下水灌溉。

  陕西大地,一派热火朝天。

  郭允厚督工稳健。

  史可法与袁可立从举子秀才中选出清廉基层官员。

  猛如虎奉命护送袁可立入湖广。

  他带来十名亲卫皆是自幼结义兄弟,送给袁可立做护卫。

  袁可立笑着摇头,推辞不受。

  猛如虎以为袁可立怕他是异族,所以才不接受。

  连忙解释。

  “阁老,我等虽为达官(汉化蒙古后裔),但忠于大明,愿护阁老安全。”

  “傻小子,陛下敢让你镇守陕西,这信任还不够明白吗?”

  他望向远方。

  “杀我无用。天下之势,已非人力可逆。

  好好守住陕西,将兵练精。将来北伐,用兵之时,定有你一席。”

  说罢,袁可立登车而去,英国公张维贤与锦衣卫、东厂番子留下坐镇。

  ……

  陕西府谷县,地小兵稀。

  昔日边军穷得叮当响,连饷银都难得一见。

  如今不同了。

  陛下命补全旧饷,军饷翻倍,军人地位大涨。

  赈灾、斩贪、诛秦王的消息传来,人人心中燃起久违的希望。

  一个年轻的士兵仰面躺在草堆里,长长吐出一口气。

  “好日子……要来了。”

  他很普通。

  却又不普通。

  他叫王嘉胤。
  http://www.abcsee.cc/35268/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