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7章 科举开始!
推荐阅读: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娱乐帝国系统
陈轩邪医传承
女神的上门贵婿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董事长和秘书的邂逅
谁让他来军统的?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李国普是真的愣住了。为了突出自己的清廉,上次早朝他确实说过有人和他送银子,被他严辞拒绝。
当时陛下满意,他也满意。
随后陛下让他整理作弊手段,他以为事情已经到此为止。
在他的设想中,今天陛下夸奖几句,宣布散朝,他的名声就立稳了。
既讨好了陛下,又给朝臣卖了人情。
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怎么会变成这样?
怎么会这样?
崇祯声音冰冷。
“说,给你送银子、让你在科举舞弊的人是谁?”
他抬头,迎上的却是陛下完全不再掩饰的寒意。
说?
陛下会恼怒。
不说?
欺君!
他下意识望向朝堂,目光在众人之间掠过,最后咬牙,指向了户部右侍郎刘应遇。
刘应遇与八大晋商勾连极深。
薛凤翔、苏貌相都因魏小贤挖出的黑料被连窝端掉,唯独刘应遇暂时没动。
他是东林党,也是东林党里最肮脏的一撮,与钱谦益走得极近。
“给臣送银子的是户部右侍郎刘应遇。”
话音刚落,刘应遇扑通跪下。
“禀陛下,臣……”
话没说完,崇祯打断。
“刘应遇,你祖籍湖广孝感。
袁阁老此刻就在湖广。
莫要因你让刘氏满门遭难。”
刘应遇脸色惨白。
他懂了。
湖广有袁可立,有锦衣卫,有东厂番子。
陛下这是给他选,要么死自己,要么死全族。
“臣……认罪。”
李国普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有人认罪,就不会牵连自己太重。
不过是象征性惩处,顶多吃点板子,不会丢官,更不会丢命。
然而,他这口气松得太早了。
“你给李国普送了多少银子?”
李国普心里一惊。
不是吧?
都认罪了,还问这个干什么?
“两千两。”
刘应遇低着头。
呼!
李国普心里又松了下来。
两千两不算多,尤其对他这种内阁大臣。
现在又不是洪武,六十两就剥皮实草。
再说,他一直支持陛下的改革,陛下应该不会为了这点银子就动他。
然而下一刻,崇祯的声音冷得让人心里发麻。
“他是否严词呵斥拒绝?”
刘应遇抬头,看了李国普一眼,目光带着怨毒,也带着报复。
“禀陛下……无有拒绝。”
“嘭!”
案几被拍得山响。
崇祯的怒喝在朝堂炸开。
“当面欺君!罪不可恕!
来人,将李国普及其家人亲眷,统统押入诏狱!
刘应遇身为朝臣,营私舞弊!
押入刑部大牢严讯,朕倒要看看,祸乱我大明科举的蛀虫,到底还有多少!
大明,不养酒囊饭袋,更不养敢在科举动手脚的蛀虫!”
言罢,大袖一甩。
“散朝!”
直到此刻,钱谦益才恍然大悟。
陛下一直隐忍不发,是为了给李国普定罪。
不是普通的罪。
是,欺君、抄家、灭族的大罪。
逼李国普指认刘应遇,只为顺势拔出更多烂泥,再杀一批。
科举将近,还要杀一批。
为新人腾位置,为新的朝堂清路。
这时他突然意识到,这官,当得太吓人了。
永远不知道那枚回旋镖什么时候飞回来。
也不知道它会砸在谁头上。
尤其是站在他前面的杨嗣昌。
这人第一天上任,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更要命的是,还有个礼科给事中陆澄源天天盯着他。
再加上袁可立若回京……
他这个礼部右侍郎怕是要被往死里整。
钱谦益心里打了个寒战。
要不……还是辞官吧?
……
科举还有三天,黄道周归京。
随他而来的是皮岛十余万辽东遗民。
大批勋贵被清算,留下无数空宅、店铺、田地。
这些人由户部、大理寺、刑部入册安置在这些地方。
比辽东遗民更早抵京的是,陕西九千多名孤儿
毕自严建议,把这些人分散安置在天津及北直隶各地。
崇祯拒绝了。
陕西孤儿尽是无依无靠的孩子,辽东遗民九成是妇人孩童。
他不放心把这些人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京城才是最安全的。
他已为她们的未来想好了出路。
登基那会儿,他没精力、也没资本去搞穿越者的搞钱套餐。
可如今宋应星、孙元化都在他麾下,肥皂、香水、玻璃、细盐……统统都能安排上。
这些孤儿寡母太苦,他得替她们开一条生路。
同时大明还有一个奇怪现象。
战乱折损了无数青壮,剩女成堆。
可那些退役或伤残的老卒,却一个个成了没人愿嫁的光棍。
女人宁愿给富贵人家做小、为奴,也不愿嫁给穷卒。
既然如此,礼部闲着也是闲着,就给朕去当红娘。
让老卒成家,让孤儿寡母有依靠。
未来伤兵老卒的待遇,会极其优厚。
……
京城西南,新建的大型简易建筑群落成,原王恭厂旧址。
这里便是养济院。
陕西孤儿暂居于此。
吃穿不缺,棉衣充足。
蜂窝煤问世后,这里更是优先供应。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院里,一名六岁大的小男孩被三个七八岁的同伴围殴。
驻守的五城兵马司赶来,把那三个捣蛋鬼赶走,又把小男孩从雪地里拉起来。
小家伙满身泥灰,却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
“我不怕他们。”
兵马司的人愣了愣,蹲下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抬起头,眼神倔强。
“我叫……李定国。”
……
距离年关只剩半个月,但京城的热闹远胜过年。
自四方汇聚而来的学子挤满了道路、街市、桥巷。
北京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熔炉。
按惯例,朝廷要为举子们安排食宿。
可十几万人同住客栈根本不可能实现。
于是崇祯下令。
京城百姓可对外招租举子,凡提供食宿者,由朝廷每天支付银三钱。
毕自严起初坚决反对,一天三万多两白银,简直是拿钱往水里丢。
可数日之后,他不得不佩服陛下的远见。
一个从未在明朝出现过的奇景,正在悄悄发生。
天南海北的书生走进百姓家。
地域与身份的隔阂在锅灶、饭桌、一日三餐里慢慢消解。
百姓为了迁就外乡学子的口味,特意做些他们家乡的吃食。
学子过意不去,也会努力适应京中饮食。
学子闲时更会教房东家的孩子识字写字。
那些只知道纸上空谈的书呆子,竟主动帮百姓挑水、劈柴、搬米面。
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看见百姓活得多苦。
百姓也第一次知道读书人原来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废物。
这种大规模的融合,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
与此同时,毕自严安排的驿站食宿,把学子硬生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有钱有家世的,住驿站、住客栈。
没钱的,住百姓家,愿意教孩子、愿意干活。
一边是游湖、逛园子、流连青楼。
一边是真正接触人间疾苦。
这两类人,光一眼就能看出谁能当官,谁只适合当废物。
原本贡院号房足够此次科举使用,但如今学子数量暴涨十几倍,号房根本装不下。
工部以为陛下会下令连夜扩建,可崇祯始终未发一言。
直到开考这天,所有人才明白原因。
科举直接在国子监大通铺里开考。
昨日刚被陛下接见过的两万五千净军,此刻正一人看管五名举子。
就在你身边晃荡,盯着你。
一旦作弊,当场拿下。
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要什么号房?修什么贡院?
查小抄?查夹带?
朕直接把两万多没鸟、但冷血嗜杀的净军摆你面前,看你还敢作弊一个试试。
剿匪,用卢象昇平推。
肃贪,用锦衣卫东厂。
舞弊,用净军。
绝对武力面前,比任何制度都实用。
学子坐定,净军严阵以待。
科举题目终于亮相,只有一句话:
“若尔为祖籍之官,当如何富民治政?”
无方向,无限制。
你骂地方官、骂豪强都可以,只要写的是事实。
你要改革、要废除、要打破旧制,都随你。
整个国子监一片哗然。
贫寒出身、深知地方苦难者提笔如飞。
对民生一无所知者,抓耳挠腮半个字也写不出。
国子监中堂。
孙承宗率六部官员坐镇。
吏部一位员外郎忍不住担忧。
“首辅大人,若废避籍制度,让本地学子回本地为官,家族串联贪腐必如藤蔓。
明初避籍,就是为避此祸。”
孙承宗还未开口,被他抓壮丁拉来坐镇的黄道周冷哼一声。
“太祖定避籍,是因明初读书人皆富商官宦之家。
而陛下今日之策,正是将只会八股的富家子挡在门外。”
他袖袍一拂,看向中堂大门。
“往日问策,皆是陛下高坐殿上,向锦衣玉食之臣询问富民之法。
上得殿者,哪一个真正见过百姓受苦?
这无异于问娼妓何为贞洁!”
众官愕然,这话说的漏骨,一点不留情面。
黄道周置若罔闻。
“现在由贫寒之子书写问策。
他们写下的,将直指豪强与官吏的罪根,天然形成监督。
更重要的是,陛下何时说过废掉避籍?
不过是多一层甄别罢了。”
训得那吏部员外郎脸红到脖子根。
孙承宗与毕自严相视一笑,继续喝茶。
……
同一日,京城禁军演武场,武举也同时开考。
阎应元连过三关,虽成绩不算拔尖,却已可见入榜之势。
就在文武两举同开这天,请辞归乡的袁崇焕,踏入了北京城。
http://www.abcsee.cc/35268/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