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基建伊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注:裹脚成形于北宋,流行于明朝,建奴时期为鼎盛。)

  退朝后,各部都高效运转起来。

  拟定圣旨的标准及发言,确保天下百姓皆能看懂,正忙得热火朝天呢。

  王承恩来了文渊阁,一甩拂尘道:“传陛下口谕!”

  一众官员起身叩首道:“臣见过皇上,圣恭金安。”

  王承恩环视一圈点头道:“圣谕:即日起,严禁大明女性裹脚,若有不从者徒三年。”

  “吏部,需将各县级官员,宣传禁绝裹脚列入考核项,若新增者甚众视为不合格!”

  官员们是一脸懵逼,就这事?值得写进圣旨中?还是全国性的诏书类圣旨中?

  王承恩可不管听没听懂,反正圣谕是传到了,到时候诏书没写的话,挨骂的又不是他。

  一帮子御史、给事中,围着首辅杨嗣昌叽叽喳喳,大意就是陛下离经叛道。

  要将优良传统禁绝,唆使首辅去劝谏陛下,杨嗣昌在首辅位置混这么些年。

  那可不是白混的,虽然有点跟不上陛下心思,但他稍一思量便明白,这事必须得加。

  皇上未在朝会商议,而是以圣谕形式传递。很明显,就是不想听到任何辩驳之音。

  杨嗣昌一拍桌子,怒喝道:“吵什吵?陛下让加进诏书,做臣子的加上就行了呗!”

  “陛下的决定,只要不是威胁大明安全,咱做臣子的只管执行,明白吗?”

  王御史出声道:“首辅大人,陛下这是在挖大明的根呀?已到了不得不劝谏的地步啦!”

  杨嗣昌嗤笑反问道:“何为大明的根?裹小脚吗?你们那龌龊的癖好,未能得到满足。”

  “就是在挖大明的根?那大明的根还蛮好挖的,你不怕死你去劝谏,本官绝不拦着!”

  王御史摸了摸红肿的额头,他虽心有不甘但真没胆子,额头磕得是真的痛呀!

  各部正忙着拟定圣旨时,崇祯却来工部视察了。

  那个用脚踏转动的石碾,最终在工部各级大匠钻研下,总算是做成了第一个样品。

  崇祯撩起衣袍,还坐上去试着蹬踏了几下,硕大的石碾压根没动。

  这一幕,给刘遵宪都看尴尬了,那么大的石碾一个人能踩动,那就真有鬼了!

  悄悄的朝身后挥了挥手,工部又出来四个人,一起坐到崇祯身旁发力蹬踏。

  为了适合发力,还特地做了腋窝夹杆,随着五人一齐发力,石碾通过传动结构。

  缓缓的动了起来,从最初缓缓转动,慢慢的开始越转越快起来。

  往进料口丢了半块土坯砖,石碾由于巨大的惯性,仅是顿挫了一下但并未停滞不动。

  很快,土坯便被碾成了粉末,掉在下方突出的接料盘上,旁边再搞个工人扫集即可。

  之所以要做这玩意,皆因水泥熟料经过煅烧,是块状物或颗粒状,必须研磨成粉。

  才能加速水泥反应速度,当下就只剩下制作石碾了,要人都是现成的。

  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可还是有十余万断掌之人,等着朝廷安排工作糊口了。

  总靠养济院养着,崇祯内帑都会被吃空,这要不是崇祯当初造的孽,下令断掌行动。

  他才不会亲自下场,来搞这些玩意呢!现在就差活性炭面巾了,那玩意制作要快不少。

  只要做出活性炭,面巾制作则可采用原有织坊,或打到细密的棉布即可。

  卡住仿制的关键步骤,是活性炭而非棉布。若无那独特的工艺,面巾压根无法使用。

  生产水泥对肺很不友好,保护措施不齐全便开业的话,酿成生产事故乐子就大咯!

  汪箕的为人是值得信任的,他这两年做边贸赚了钱,多次捐银扩建京师养济院。

  原本京师仅有三家,在巨富汪箕等一众京师商人,协同下京师养济院建成达四十余处。

  遍布北直隶各地,京师外城南边也建了好几处。当然,这个银钱是户部占主导。

  要不然,那十余万的断掌者,早就饿死在外面了,崇祯也正是靠着这条。

  将建奴拖了个半残,才有进攻沈阳的顺利,只是凡事皆有两面性,苦果也要自己吃下。

  汪箕拍得中标水泥后,立即着手建坊招工,看完制作工序及要求。

  开始采买原料,其实制作水泥并不难,步骤仅需两磨一烧即可,只是其中配比有差别。

  主料石灰石、黏土、铁矿石,三者研磨成粉放入回转炉,煅烧成熟料再研磨成粉即可。

  在第二次研磨中,可适当加入石炭残渣,或炼铁产生的矿渣,按一定比例加入熟料。

  若凝结效果不好,或者硬度不够则需校正,加入铁矿石粉或石砂,直至各料比合适。

  即刻投入大规模生产,汪箕拍得配方时花光了,家中所有流动现银。

  不过,他一点不慌!凭借汪家的名声、资产,找惠民钱庄是能借到银两的。

  这一筹备,便是几个月过去了,户部的银两都拨付给了路桥司,建筑工人也在招收了。

  每月工钱一两银子,路桥司还管员工吃住,每三日能吃一顿肉食。

  随着路引制取消,各地百姓的交流越发频繁,有人进了路桥司他同乡很快也会来。

  如今,已经开始平整官道地基,轰轰烈烈的基建逐渐展开,汪箕设在廊坊的工坊。

  于今日制作出了第一包,真正意义上的中标水泥,随着工序越发熟练速度也快了不少。

  正好到饭点,工坊中的工人三三两两,脱下工装、防尘面巾收好,走向吃饭的地方。

  一个名独掌女子为汉子,擦拭了把脸上的灰尘,道:“呼和,汪家主会不要咱俩吗?”

  那个唤呼和的汉子,转头道:“高娃,你放心吧!陛下有圣旨的,只要咱干活不偷懒。”

  “汪家主不会不要咱们的,走吧!咱们吃饭去,也不知今天吃什么菜?”

  工坊中出来的人,人人皆是断掌之人,男的断双掌女的断右掌,不过都有活干。

  汪箕给开的工钱是,男子每月三钱银子,女子每月两钱银子,管吃管住一年两套衣服。

  看似工钱不高,不过工坊中是不愁吃喝的,钱基本上能全部存下来。

  而且,这些人全是普通民籍,原本是划入的降卒户籍,那一类是属于贱籍的。

  从取消户籍分等后,这些原本敌对势力的俘虏,如今都是大明的民籍……
  http://www.abcsee.cc/37303/6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