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巴巴罗萨行动3
推荐阅读: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娱乐帝国系统
陈轩邪医传承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特战之王
女人卖菜为生,竟不知丈夫是仙帝
谁让他来军统的?
赌石:开局天降横财两个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1920年5月15日,凌晨4时30分,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萨马拉前线。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被从地平线尽头迸发出的、成千上万道橘红色的炮口闪光彻底撕裂、吞噬。
沿着自喀山至萨马拉延伸数千公里的弧形战线上,超过一千三百门隶属于德意志帝国、奥地利合众国、保加利亚王国及沙皇俄国联军的各型大炮。
从轻便机动的75毫米野战炮,到如同洪荒巨兽般发出沉闷咆哮的210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遵照着柏林与那几位帝王所设定的时间同一秒,同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
这不仅仅是“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信号,更是献给摇摇欲坠的红色俄国的一曲由最纯粹的钢铁、烈焰与毁灭交织而成的死亡交响乐。
前所未有的炮击如同持续不断的雷霆风暴,足足肆虐了两个小时,密集得令人窒息的炮弹,如同诸神掷下的炽热冰雹,带着刺耳的呼啸,一波又一波地砸向红军精心构筑的第一、第二道堑壕防线、疑似指挥所位置、关键通讯枢纽节点以及后方可疑的部队集结地域。
连绵不绝的巨大爆炸声浪汇聚成一种近乎永恒的轰鸣,灼热的火光将东方整个天际线映照成一片诡异而壮丽的橘红色地毯,坚实的大地在这持续不断的暴力捶打下剧烈颤抖、呻吟,仿佛随时会彻底崩裂。
红军炮兵观察哨在最初的震惊后,试图引导己方炮火进行压制性还击,零星的反击炮火如同不甘的蚊蚋在风暴中闪烁,但在德军通过声测、光测和空中观测建立起来的压倒性火力优势,以及专门负责反炮兵作战的“金雕”战斗机中队的精准猎杀下,这些微弱的抵抗火花很快便被无情地掐灭。
凌晨6时30分,如同交响乐指挥家挥下终止棒,震耳欲聋的炮击声浪戛然而止,炮火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向红军防御纵深延伸、覆盖。
在中央集群的主要突击方向,萨马拉以南那片相对平坦、适合装甲部队机动的广阔平原上,一种新的、更加低沉而充满压迫感的轰鸣声迅速取代了炮火的余音,如同无数沉睡的钢铁巨兽被同时唤醒。
近两百辆涂装着醒目的铁十字徽、沙俄双头鹰徽记,以及奥地利、保加利亚、奥斯曼等国识别标志的坦克与突击炮,引擎轰鸣,排成宽阔而富有弹性的楔形攻击阵线,履带开始碾过被密集炮火反复犁过、早已化为焦黑泥泞的无人地带,扬起了遮天蔽日的滚滚尘土。
冲在这股钢铁洪流最前面的,是由德意志帝国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元帅亲自督导的装甲先锋——大德意志天下第1装甲师。
这位“闪电战”理念最坚定、最富创造力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此刻正站立在一辆指挥型“狼王”重型坦克高耸的指挥塔上,戴着耳机和风镜,不顾扑面而来的硝烟和尘土,通过无线电用他那清晰、冷静且不容置疑的声音向全师下达命令:
“各单位注意,这里是‘闪电1号’,保持攻击队形,不要与敌军零星残存火力点过多纠缠!我们的目标是——红军第二道防线后方十公里处的那个十字路口交通枢纽!那是通往他们纵深的钥匙!全速前进,撕开他们的内脏!”
在他的命令下,机动性出色的“野狼”“幻狼”等坦克如同灵活的猎犬,在主力攻击队列中穿梭游弋,其装备的75、45毫米长身管火炮和榴弹炮精准而高效地点射着视野内任何试图冒头阻碍前进的红军机枪巢、反坦克枪小组或临时支撑点。
体型更为庞大、装甲厚重的“狼王”重型坦克则如同不可阻挡的移动堡垒,缓慢而坚定地推进,其令人闻风丧胆的75毫米重炮每一次炮击,都会将红军仓促间利用地形构筑的土木混合工事、或者侥幸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45毫米反坦克炮位,连同操作者一起,狠狠地抛向天空,化为燃烧的碎片。
紧随在坦克集群之后的,是乘坐着大量半履带车的帝国装甲掷弹兵,以及奥地利合众国、保加利亚王国的步兵部队,他们负责肃清残敌,巩固占领的阵地,并保护这些珍贵的钢铁巨兽脆弱的侧后。
红军的抵抗不可谓不顽强,甚至带着一种绝望的英勇,残存的马克沁重机枪火力点从深深的弹坑或者半塌的掩体中复活,喷吐出致命的火舌。
勇敢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红军反坦克手,抱着捆扎成束的手榴弹或者简陋的燃烧瓶,利用弹坑和硝烟的掩护,高喊着“为了苏维埃!”,试图靠近这些咆哮的钢铁怪物,与它们同归于尽。
然而,在德军坦克上并列机枪和“金雕”战斗机的机枪组成的密集交叉火网,以及伴随步兵精准的步枪、冲锋枪点射和手榴弹投掷下,这些悲壮的反击大多如同投入急流的小石子,仅仅激起些许微小的波澜和一声短暂的爆炸,便迅速湮灭在钢铁洪流的碾压之下。
古德里安亲自率领的这支装甲矛头,以其坚决的速度和强大的突击力,如同经验丰富的屠夫开始解剖了一头肥猪。
在第一天上午就惊人地撕裂、并开始碾碎红军依托伏尔加河支流苦心经营的第一道主要防线。
同一时间,北方集群,喀山以东的混合森林与丘陵地带。
这里的战斗呈现出与中央平原截然不同的风格,茂密得几乎不见天日的针叶林、四处分布的沼泽洼地以及连绵起伏的丘陵,极大地限制了大规模装甲部队的展开和集团冲击。
然而,正是在这种复杂地形中,一位名叫埃尔温·隆美尔的年轻上校,此刻正指挥着一个得到加强的装甲掷弹兵战斗群,上演着一场教科书式的渗透、迂回与精确突击。
“不要被这见鬼的地形吓倒!记住,犹豫就是死亡!犹豫就会败北!”
隆美尔那带着斯瓦比亚口音、充满活力的声音透过无线电,清晰地传达到他麾下每一个连长和排长的耳机里。
他的那辆加装了额外天线和地图板的‘Schwerteisen’指挥型半履带车,紧紧跟随着突击分队的前锋,穿梭于林间小道。
“森林和丘陵是我们的天然盟友,是绝佳的掩护,而且绝不是障碍!侦察排前出,用信号弹和无线电标记所有可疑的敌方火力点和雷区!”
“工兵班随时待命,准备好爆破筒和扫雷装备!坦克和突击炮,不要冒进,占据林间开阔地或道路拐角,为掷弹兵提供最及时的直接火力支援!”
他的部队就像一把锋利而精准的超声波切割刀,不断在红军看似连绵的防线上寻找着因地形或指挥衔接造成的薄弱处和缝隙。
一旦侦察兵发现机会,18\/I冲锋枪那特有的、如同撕布般的密集射击声便会瞬间爆发,头戴0钢盔、身手矫健的掷弹兵们,在“野狼”坦克的75毫米炮和白犀突击炮的100毫米短管炮的近距离掩护下,发起凶勐而短促的突击。
他们以手榴弹开路,用冲锋枪和工兵铲肃清战壕,迅速打掉红军的连排级支撑点,然后毫不停留,甚至不顾侧翼尚未完全肃清的危险,继续利用地形向前穿插、渗透。
隆美尔本人那标志性的、亲临最前线的指挥风格,让他那辆天线林立的指挥车成了整个战斗群士气凝聚的核心。
他的大胆、果断和对战场机会的敏锐捕捉,让当面的红军指挥官防不胜防,原本相对稳固的防线被他硬生生撕开、扯烂,形成了一个个令人不安的缺口和渗透通道。
上午9时左右,南方集群,伏尔加河下游靠近里海北岸的广袤草原地带。
在这里,哥萨克骑兵那独特的、带着野性和狂放的“乌拉!”、“为了沙皇!”的呐喊声,与装甲汽车引擎的低沉轰鸣以及零星响起的莫辛纳甘步枪、马枪射击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
格里高利·谢苗诺夫将军麾下剽悍的哥萨克骑兵,与配属给他们的奥斯曼帝国非正规骑兵,以及少量德制轻型装甲侦察车,如同决堤的洪水,在初春返青但仍显空旷的广袤草原上肆意席卷。
他们充分发挥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绕过红军固守的城镇和筑垒村落,利用骑兵的快速优势,深入红军防线后方数十公里。
袭击落单的运输车队,破坏电报线路,散布恐慌和谣言,让红军的后方指挥体系陷入了持续的紧张和混乱,大量红军当起了逃兵或者向同盟国军投降。
“看见那些赤匪往东跑的辎重马车队了吗?还有护卫的步兵!以及那些伪哥萨克,小伙子们,是时候让他们尝尝真正的哥萨克马刀的滋味了!跟着我,为了沙皇,冲垮他们!”
谢苗诺夫本人如同一尊活动的战神,挥舞着传承自祖辈、寒光闪闪的恰西克马刀,一马当先。
数百名哥萨克骑兵如同平地刮起的致命旋风,唿哨着,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冲向一支正在泥泞道路上艰难行进的红军后勤辎重队伍和其薄弱的护卫步兵。
雪亮的马刀在清晨的阳光下划出冰冷的弧线,精准地噼砍,枪声、呐喊声、马蹄的雷鸣声以及红军士兵仓促还击的零星枪声响彻了这片广袤的草原。
红军的后卫部队试图依托马车和地形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线,但在高速冲击、来去如风的哥萨克骑兵面前,他们的努力显得笨拙、迟缓而徒劳,很快便被这股狂野的洪流冲散、击溃。
上午11时,红军东方面军前线总指挥部
狭窄而潮湿的掩体内,空气污浊不堪。
电话铃声刺耳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老式电报机发出令人心烦意乱的滴答声,参谋人员面色苍白,抱着文件在各个隔间之间急促地奔跑、低声交换着信息,压抑而绝望的报告声此起彼伏,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报告托洛茨基同志!确认!德军至少两个装甲师,在强大炮兵和飞机掩护下,已于一小时前突破我萨马拉以南第二道主要防线,其先头坦克部队正不顾侧翼,向纵深急速穿插,目标不明!”
“急电!喀山北部森林区域,发现敌军精锐步兵小股单位多路渗透,战术刁钻,我军第12师侧翼受到严重威胁,已有数个连级单位失去联系!”
“南方方面军紧急通报!谢苗诺夫的哥萨克骑兵和奥斯曼骑兵,配合少量装甲车,已切断了我南方集群与第三集团军主力的地面联系,后勤线路受到严重袭扰!”
“与第5集团军司令部、第9集团军左翼的通讯时断时续,许多师、团级单位失去联系,情况不明!”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这位红军的缔造者、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刻脸色铁青,嘴唇紧抿,标志性的夹克上似乎也沾染了前线的硝烟味。
他预见到了德俄联军必然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夏季攻势,但“巴巴罗萨”行动所展现出的庞大规模、前所未有的火力强度,尤其是那支完全陌生的、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突击部队所展现出的恐怖推进速度,仍然超出了他基于以往战争经验所做的最坏估计。
那铺天盖地、几乎要摧毁意志的炮火准备,那在平原上势不可挡、在森林中无孔不入的钢铁洪流,都让他内心深处感到了某种冰冷的东西在蔓延。
“命令所有部队!”托洛茨基的声音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尖锐和穿透力,但他紧握拳头、指节发白的样子,暴露了其内心正在经历的惊涛骇浪。
“依托一切可以利用的既有工事、城镇和有利地形,实施坚决的、逐村逐屋的节节抵抗!最大限度地迟滞敌军推进速度,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守住萨马拉-乌法这条生命线!立刻动员方面军所有战略预备队,填堵缺口!”
“同时,以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我个人的名义,向斯大林同志(此时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并负责监督部分后勤)所在的叶卡捷琳堡发出最高优先级电报,请求乌拉尔山脉以东所有地区,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
“我们必须在这里,在伏尔加河流域,挡住这群帝国主义野兽!否则,整个革命的东方堡垒都将危在旦夕!”
下午2时左右,中央集群纵深,古德里安高速突进的装甲矛头暴露的侧翼区域。
红军一支由师属预备队组成的、装备着十余辆Ft-17轻型坦克和大约一个营步兵的反击部队。(以流亡英法反德为首的国家支援的一些物资)
根据上级命令,勇敢地从侧翼一片稀疏的林地中冲出,试图对古德里安突前、与后续步兵有些脱节的装甲部队侧后方发起一次坚决的反冲击,企图切断这支嚣张的矛头。
然而,他们一头撞上的,是由以保守作战严谨、善于预判着称的费多尔·冯·博克上校和指挥的一个德军装甲营,该营正好负责掩护古德里安突击集群的侧翼安全。
博克,这位“崇尚大兵团钳形合围”与“空地协同的闪电突袭”的将领,早已通过侦察和战场直觉,预料到红军可能会利用装甲部队突进过快产生的间隙进行反击。
“各车组注意,保持冷静,稳住阵脚!‘狼王’排,立刻占据右前方那个缓坡的反斜面射击位置,形成交叉火力!‘野狼’连,向左翼展开,机动掩护,防止敌人包抄!放他们近点,瞄准了再打!”
“‘金雕’给我把藏起来的老鼠全都找到,步兵,下车,依托坦克和地形构筑环形防御!”
博克通过无线电,用他那特有的、不带丝毫感情的平静语调下达着一连串命令。
德军的坦克质量、火控系统和车组训练水平优势在接下来的交火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狼王”重型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在远超Ft-17有效射程的距离上,就如同点名般,一发接一发地轻易击穿了这些苏制小坦克那仅能抵御步枪子弹的薄弱装甲。
将它们打成一团团燃烧的铁棺材。而“野狼”中型坦克的75毫米榴弹炮,也能在中等距离上有效击毁Ft-17。
红军的Ft-17坦克虽然勇敢地不断开火还击,但其短管37毫米炮发射的榴弹,打在“狼王”的正面装甲上只能留下浅浅的凹痕和一片硝烟。
而红军的哥萨克骑兵就更不用说了,往往还没扑到坦克面前,就被坦克后面的机枪兵和‘野狼’的75毫米榴弹炮给轰成了渣渣,或者打成了筛子。
伴随的红军步兵在德军坦克机枪和装甲掷弹兵的精准射击下,伤亡惨重,无法有效靠近。
这场短暂而激烈的坦克遭遇战,在德军精准的火力、严密的阵型和占据优势的装备面前,很快便以红军反击部队的惨重损失而告终,在德军装甲集群的侧翼留下了一堆堆燃烧扭曲的残骸和红军士兵的尸体。
傍晚6时,日渐西沉,血色的晚霞与地面上尚未熄灭的火焰交相辉映,夜幕开始缓缓降临。
经过整整十四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激烈战斗,“巴巴罗萨”行动在第一天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惊人战果。
古德里安亲自率领的中央集群装甲矛头,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向前疯狂推进了令人瞠目的55至70公里,已经深深嵌入了红军防线的内脏,严重威胁到其整个防御体系的稳定。
隆美尔的战斗群在北方复杂地形中,成功打开了多个至关重要的缺口,动摇了红军侧翼的根基。
南方集群的哥萨克骑兵则在广大的区域内部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严重干扰了红军的后方调度。
天空中,德国的“金雕”战斗机和“游隼”俯冲轰炸机依旧利用最后的暮色,不时如同秃鹫般掠过战场,用机枪扫射着任何可见的移动目标和后勤车队,将恐惧深深植入撤退中红军官兵的心里。
在位于战线后方数十公里、刚刚设立起来的联军前进指挥部里,气氛热烈而充满信心,但也夹杂着对后勤的担忧。
帝国总参谋部作战处长、被誉为“战略天才”的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此刻正与沙俄东征军总司令彼得·弗兰格尔将军、奥匈帝国的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等人一起,围在铺满地图的桌案前,分析着雪花般飞来的前线战报。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他们今天的表现堪称典范,”
曼施坦因用他那修长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些大幅向前延伸、触目惊心的蓝色箭头上来回比划着,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和一丝战略家的冷静。
“他们完全理解并完美执行了速度、冲击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核心理念,红军的防线,至少在战术层面上,已经被我们成功地动摇、甚至在某些地段被粉碎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弗兰格尔和康拉德,“但是,先生们,元帅们,红军的抵抗意志尚未崩溃,托洛茨基是一位极其顽强的对手,他一定会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封闭突破口,并试图反击。”
“接下来二十四小时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命令跟进的步兵部队,全力巩固和扩大我们已经撕开的缺口,并向两翼积极扩展,绝不能给红军重新建立连贯防线的机会,同时,”
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必须像我们的进攻矛头一样坚韧、高效!燃料、弹药、备件,必须源源不断地送上去!任何中断,都可能导致我们锐利的矛头变钝,甚至折断。”
弗兰格尔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光:“是的,曼施坦因将军!您说得完全正确!这是我军事生涯中见过的最强大、最令人振奋的力量!帝国的装甲部队真是无坚不摧,如同神话中的巨人!‘阿巴罗萨’这个行动将震撼全世界!”
“我已经严令卡普佩尔和邓尼金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跟上德意志盟友的步伐,扩大战果,清剿残敌!我们要像驱赶惊慌的羊群一样,把托洛茨基的军队彻底赶进西伯利亚那无边无际的荒原和冻土带!”
年迈的康拉德元帅也捋着胡须补充道,眼神中闪烁着奥匈帝国昔日荣光的余晖:
“我奥地利英勇的炮兵和步兵,将坚决地执行掩护任务,全力保障装甲部队脆弱而漫长的侧翼安全,并向纵深的红军顽固据点发起毫不留情的清剿作战,确保交通线的畅通。”
尽管取得了压倒性的初步胜利,曼施坦因那双深邃的蓝色眼眸中,却依然保持着战略家特有的清醒和审慎:
“先生们,在庆祝的同时,请务必不要低估我们正在面对的对手,托洛茨基不仅仅是难缠,他是一位拥有钢铁般意志和庞大动员能力的革命家统帅,红军的韧性,尤其是在防御作战中,我们已经在过去的战斗中领教过。”
“而且,请永远不要忘记,我们面前是辽阔得令人绝望的俄罗斯腹地和西伯利亚,其战略纵深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武器之一,足以吞噬掉任何掉以轻心的入侵者。”
“‘巴巴罗萨’这场宏大的战役,仅仅奏响了序曲,更艰苦、更残酷的消耗战和拉锯战,很可能还在后面等着我们,确保我们漫长而脆弱的后勤补给线,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前线任何一次辉煌的突击。”
前线的枪炮声随着夜幕的彻底降临而逐渐变得稀疏、零落,但远未停歇,如同受伤野兽不甘的喘息。
http://www.abcsee.cc/39647/1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