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在其位,谋其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周一,大风降温。

  轧钢厂采购科的办公室里,煤炉子烧得挺旺,偶尔爆出两声“噼啪”的火星子。

  方源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捧着搪瓷缸子,却半天没喝上一口。

  按部就班就是不解决问题,这也算是机关单位的典型特色了。

  大家都知道有问题。

  也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缺人。

  缺粮食。

  可偏偏,谁也解决不了。

  你去问,得到的回复永远是那句冷冰冰的——“在走流程”。

  “流程,流程……”

  方源把茶缸子重重地往桌上一磕,发出一声闷响,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李长武正坐在对面整理文件,闻声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中透着一丝询问。

  方源摆了摆手,示意没事。

  本着“当一天科长,尽一天人事”的念头,方源不想再这么干坐着了。

  “大舅,您盯着点科里。”

  方源站起身,抓起椅背上的军大衣披在身上,一边扣扣子一边往外走。

  “我出去转转,找那帮坐办公室的老爷们,说道说道。”

  ……

  出了采购科的小楼,寒风夹杂着煤灰扑面而来。

  方源裹紧了大衣,脚下的皮鞋踩在冻硬的土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

  如今分管采购的副厂长,也就是他老丈人娄振华,还在香江跟约翰牛人磨着轧钢生产线的事儿。

  这上面没人顶着,一些扯皮的事儿,就只能他方源亲自去跑。

  人事科的办公室在行政楼二层,向阳,采光好。

  方源敲门进去的时候,人事科长刘德住正捧着搪瓷缸,对着面前的一堆人事档案发呆。

  “哟,稀客啊!”

  见是方源,刘德住那张圆乎乎的脸上立马堆起了笑,连忙放下杯子迎了上来。

  “方科长,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快请坐,快请坐!”

  方源也没客气,大马金刀地在待客沙发上坐下。

  从兜里掏出半包已经拆封的“中华”,抖出一根递给对方,又顺手划着火柴,给他点上。

  “老刘,我这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方源自己也点了一根,深吸了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

  “还是为了我们科那几个补员指标的事儿。”

  “您看这报告都打上去半个月了,上面也没个动静。我们那儿现在是一个萝卜三个坑,忙得脚打后脑勺,您得给我想想办法啊。”

  刘德住接过烟,美滋滋地吸了一口,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顿时变成了苦笑。

  “方老弟,咱俩也不是外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刘德住叹了口气,从抽屉里翻出李长武之前交到人事科的那份《采购科人员增补申请表》,往桌上一拍。

  “不是老哥我不给你办,也不是招不到人。”

  “今年上级部门把劳动计划审批权下放了,名额肯定不缺。”

  “可你看看……”

  刘德住指着申请表上的几行字,手指头都在哆嗦。

  “要是你方大科长只是要几个机灵点、能吃苦、干点跑腿搬运粗活的小伙子,我现在分分钟能给你弄来一两百号人!都不带重样的!”

  “这四九城里,待业青年一抓一大把,街道办天天堵我门口推销人呢!”

  “可你看看你们科要的是什么人?”

  刘德住念着上面的条款,语气夸张:

  “要正经财经院校毕业的……”

  “要熟悉铁路运输及仓储流程的……”

  “还要家庭背景里有粮食系统或者大型企业关系的……”

  念完,刘德住把表格一摊,双手一摊。

  “我的大科长哎,您这是招干事呢,还是招神仙呢?”

  “您让我上哪儿给您找去?”

  他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诉苦:

  “正经的院校毕业生,早在七月份就分配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连那这中专生都被抢光了。您想要?那得等明年!”

  “至于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

  刘德住压低了声音,凑近了些。

  “人家谁家里还协调不了一两个体面的工作名额?哪怕进不了部委,也能去个机关单位啥的。”

  “谁乐意来咱们轧钢厂,干采购这种得罪人又辛苦的活儿?”

  “所以啊,我的方大科长,您这哪是给我派任务,您这是在为难我老刘呢!”

  方源静静地听着,也不反驳。

  他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

  这年头,采购员虽然看着油水足,但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伺候人”的活儿,还要天天在外面跑,既不体面又辛苦。

  真正有本事、有学历的人才,上哪找不找饭辙。

  方源弹了弹烟灰,沉默了片刻。

  “老刘,那你说咋办?”

  “我们科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老的老,小的小。要想把业务铺开,特别是年后的形式会更加严峻,没几个懂行的硬手,根本玩不转。”

  刘德住见方源态度松动,心里松了口气。

  他半缸子茶水下肚,感慨了一声。

  “我知道你们采购工作不容易,方方面面,三教九流,熟人熟脸才好打交道。”

  “可我上哪儿给你找这些现成的老油子去?”

  刘德住眼珠子一转,从那一堆文件底下,抽出了一份名单,推到了方源面前。

  “要不然……您看这么着行不行?”

  “我这儿呢,有一份‘特殊’名单,都是身强体壮不怕使唤的。”

  方源接过来一看。

  名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后面标注着各种身份:

  “本厂因公伤残职工家属”、“街道重点推荐待业青年”、“退伍转业军人(带功)”、“复员老兵”……

  刘建国指着名单解释道:

  “这里头,包含了咱们厂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家属,那是为了稳定军心。”

  “还有街道推荐的,那是为了搞好政企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一批——退伍和复员的军人。”

  刘建国的语气认真了几分。

  “这些人,虽然没搞过采购,也没啥学历。”

  “但胜在纪律性强,执行力高,而且嘴严、忠诚!”

  “没关系,就让你们科那几个老关系带着跑嘛!”

  “不够机灵,就花点时间调教调教!”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都是革命工作,咱不能总想着捡现成的不是?”

  “还是那句话,现成的人才,谁都抢着要,根本轮不到咱们。”

  “既然如此,咱们何不尝试着……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出来呢?”

  “这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方源看着那份名单,手指在几个退伍军人的名字上划过。

  心里盘算开了。

  老刘这建议,虽然无奈,但却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了。

  都是给公家干活,自己这么死心眼作甚?

  非要找完美的,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成!既然这样那我不挨个挑了。”

  “给我留着四个名额,剩下的,你去跟领导商量,你们做人情也好,给家属找个饭辙也罢,只要不缺胳膊断腿的我都认。

  只有一点,来了得听招呼,但凡成天吊儿郎当跟谁都扎刺的,到时候别怪我不给上边领导面子。”

  刘德住见方源终于松口,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只要方源不死卡着专业和关系,其他的都好说。

  他立马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

  “这就对了嘛!”

  “师傅领进门,手把手带着,还怕业务搞不起来?”

  “至于态度问题,你放心,这块我亲自给你盯着,绝对个顶个的硬汉!”

  ……

  搞定了人,接下来就是那个更让人头疼的“粮”了。

  方源出了人事科,转身上了三楼,直奔后勤主任办公室。

  李怀德的办公室,可比人事科气派多了。

  宽大的红木办公桌,真皮沙发,墙上还挂着一副不知道哪位领导的墨宝“天道酬勤”。

  屋里暖气烧得热烘烘的,跟外面的冰天雪地简直是两个世界。

  方源进去的时候,李怀德正坐在书桌后头,手里捏着笔杆子,一笔一划的写着报告。

  听到动静,李怀德睁开眼,见是方源,也没起身,只是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哟,方科长来了。”

  “坐。”

  方源也没废话,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李主任,我今天来,还是为了粮食的事儿。”

  他神色凝重,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简报——都是最近科里出差回来的采购员在地方上的所见所闻。

  “根据我们科里去北方几个省出差回来的同志讲述。”

  “附近几个省市,今年的旱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很多地方,几乎是颗粒无收。”

  方源盯着李怀德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

  “李主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明年,粮食肯定会大缺。”

  “咱们厂要是还像往年那样,干等着明年粮食局的计划配额……”

  “那我敢把话撂在这儿——到时候,咱们厂的食堂,恐怕连稀粥都供不上!”

  “一旦断了顿,上万工人的肚子填不饱,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李怀德手里的钢笔停住了。

  下意识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

  “不至于吧小方兄弟,你的担心,我理解。”

  “但你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方源没理会他的态度,继续抛出自己的方案。

  “所以,我有个想法。”

  “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

  “别盯着那点计划内的指标了,那是僧多粥少,抢破头也抢不到多少。”

  “咱们利用咱们轧钢厂的优势,走走私人关系,或者通过兄弟单位的协作。”

  “联系一下南方的粮食部门,或者产粮大省。”

  “走‘物资置换’的路子。”

  方源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

  “用咱们厂的钢锭、钢材,哪怕是边角料,去换一批粮食回来!”

  “也别管什么精粮、粗粮了,哪怕是红薯干、玉米面,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趁着现在还没彻底断粮,咱们先把东西拉进库房里存着!”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

  “不行!”

  李怀德想都没想,当场就给否了。

  “你这不是胡闹么!”

  “你当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放在那儿当摆设的吗?”

  “私自用国家统配物资去换粮食?这是投机倒把!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李怀德站起身,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踱步。

  “咱们是国营大厂,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轧钢厂哪来的私自采购、置换粮食的权限?”

  “这要是传出去,被上面知道了,那是犯错误的!是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他停下脚步,居高临下地看着方源。

  “再说了。”

  “你也说了,灾情只在这周边几个省市。”

  “既然如此,往南、往北,其他省份不还有粮食吗?”

  “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国家有宏观调控,上级部门会做好统筹安排和供应计划的。”

  “咱们作为基层单位,只要管好生产就行了,别操那些不该操的心!”

  “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轮不到咱们在这儿杞人忧天!”

  一番话下来,官腔十足,大义凛然。

  直接把方源一肚子的腹稿,全给憋回去了。

  看着李怀德那副自信满满、甚至带着点教训口吻的嘴脸,方源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

  他能说什么?

  他能说,这灾情根本不只发生在山河四省,而是波及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吗?

  他能说,这场灾难将持续整整三年,饿死、饿病的人不计其数,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吗?

  他能说,所谓的“统筹安排”,在巨大的缺口面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吗?

  不能。

  他要是真把这些话说出来,恐怕当场就得被李怀德当成造谣生事、破坏稳定的神经病,直接扭送去保卫科,或者精神病院了。

  在这个年代,有些真话,是会死人的。

  方源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无力感。

  既然话不投机,那就不必多言了。

  他缓缓站起身,收拾好桌上的文件。

  “行。”

  方源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既然李主任觉悟这么高,对形势这么乐观。”

  “那就算我方源多嘴了。”

  他转身朝门口走去。

  “等一下。”

  就在方源的手握住门把手的时候,身后传来了李怀德略带迟疑的声音。

  “方源……”

  李怀德的语气软化了一些,不再像刚才那么强硬。

  “四九城外的灾情……”

  “……真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吗?”

  方源开门的动作一顿。

  他没有回头。

  只是背对着李怀德,看着门外那昏暗的走廊。

  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冷笑。

  “李主任。”

  “您是轧钢厂的后勤大管家,掌管着全厂万把人的吃喝拉撒。”

  “这外边的天,到底是晴是雨,灾情到底是轻是重……”

  “您与其坐在这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报纸、猜闷儿。”

  “何不让司机载着您,到四九城周边的乡下,到那些村子里去转转呢?”

  方源猛地拉开门。

  冷风瞬间灌入,吹散了屋内的暖意。

  “眼见为实。”

  “在其位,谋其政吧!”

  说完,方源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只留下身后那扇半掩的门,在寒风中微微晃动。
  http://www.abcsee.cc/41708/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