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火种
推荐阅读: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女神的上门贵婿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王爷受伤后神医王妃带兵出征了
六年后,她带三个奶团炸翻全球
我的战神女婿
重生78,开局被女知青退婚
天尊皇婿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高手下山,我有九个无敌师父!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小河村事件的成功处置,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柳林镇沉闷的官场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尽管常务副镇长刘长根在事后召开的班子碰头会上,以“带病坚持听取汇报”的姿态,轻描淡写地将功劳归于“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和“派出所处置有力”,刻意淡化李腾的个人作用,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镇里的干部们私下议论时,对这位新来的年轻镇长多了几分真切的敬畏和好奇——至少,他不是个怕事、躲事的软柿子。李腾并没有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平息一场突发事件只是治标,柳林镇积重难返的困局,需要的是系统性的“破局之道”。他利用周末时间,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将前期的调研笔记和小河村事件的反思进行系统梳理,反复斟酌,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思路。
周一上午,柳林镇镇长办公会如期召开。会议由李腾主持,所有副镇长、以及财政所、农技站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党委书记马德明按照惯例列席,坐在主位,但大部分时间只是听着,很少发言。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几位老烟枪副镇长吞云吐雾,气氛显得有些凝滞。
李腾开门见山,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几个问题:“同志们,我来柳林镇时间不长,但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包括前几天小河村的事情,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柳林镇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他环视一圈,目光沉稳:“我看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太弱,水利设施老化,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产业太单一,除了粮棉,几乎没有像样的支撑,群众增收困难,集体经济更是空壳;三是信心不足,去年辣椒项目的失败,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也让我们一些干部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他顿了顿,看到刘长根嘴角撇了撇,似乎不以为然,但李腾没有理会,继续说道:“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继续等、靠、要,等着县里给项目、给资金,还是应该主动作为,先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做起?”
“李镇长,话不能这么说。”刘长根果然按捺不住,掐灭了烟头,慢条斯理地开口,“不是我们不想主动,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啊。镇里财政的情况您也清楚,吃饭都勉强,哪来的钱搞建设?水利设施?那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大工程!调整产业结构?谈何容易!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资金,盲目调整就是第二个‘辣椒事件’!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稳’字当头,先把局面维持住,再慢慢向上争取。”
他这番“等靠要”的论调,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真实想法,会场里响起几声附和的低语。
“刘镇长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李腾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顺着他的话,“正因为财政困难,我们才更不能坐等。我们可以先从投资小、见效快的事情入手。”他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方案:
“第一,水利问题。大规模修缮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利用冬闲时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清淤疏通几条影响最大的主干渠和排水沟。这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工作,但能解决明年春耕排涝和部分灌溉的燃眉之急。”
“第二,去年辣椒滞销的问题,不能永远悬在那里。政府不可能全额赔偿,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帮群众找销路,哪怕价格低点,也能挽回部分损失,更重要的是挽回人心。我已经联系了一些外面的关系,正在寻找可能的渠道。”
“第三,关于集体经济。镇里那些闲置的资产,比如老砖瓦厂、旧电影院,放在那里只会继续破败。我考虑,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盘活?哪怕先租赁出去,也能增加一点镇财政的收入。”
李腾的思路清晰具体,不再是空泛的议论。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建国眼睛亮了一下,显然对清淤水利的提议动了心。而分管企管的副镇长则对盘活资产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盘活资产?李镇长,您可能不太了解情况。”刘长根再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知情者”的优越感,“那些资产情况复杂,产权、债务纠纷一大堆,牵扯的人也多,动起来恐怕不容易,搞不好会惹出新的麻烦。我看,还是慎重为好。”
“困难肯定有,但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眼睁睁看着集体资产烂掉。”李腾态度坚决,“这件事,我会亲自跟进调研。眼下,清淤水利和解决辣椒销路,是我们可以立即着手的两件事。请孙镇长牵头,农技站、水利站配合,尽快拿出一个重点沟渠清淤的方案。辣椒销路的事情,我来负责联系。”
他直接点了将,明确了责任。孙建国连忙点头应下。刘长根见李腾态度坚决,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但脸色明显不太好看。
会议在一种并不完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李腾知道,他的“主动作为”思路,触动了以刘长根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神经,未来的推进绝不会顺利。
散会后,李腾没有休息,而是让钱有福把镇农技站的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送过来。他仔细翻阅着,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上:林雪,女,二十五岁,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分配到柳林镇农技站工作两年。
一个农大毕业生,在乡镇农技站待了两年,几乎默默无闻。李腾回想起自己调研时,在农技站看到的那个总是坐在角落、安静地看着专业书籍的年轻女孩。他心中一动,让钱有福把林雪叫到办公室。
林雪有些拘谨地站在李腾办公桌前,穿着朴素,素面朝天,但眼神清澈,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静。
“林雪同志,请坐。”李腾和气地说,“我看过你的档案,省农大毕业的高材生。来柳林镇两年了,对这里的农业情况,应该有些自己的看法吧?比如,去年的辣椒项目为什么失败?我们镇的土壤气候,除了粮棉,还适合发展什么?”
林雪起初有些紧张,但一谈到专业领域,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李镇长,去年的辣椒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品种选择不完全适合我们这里的晚茬口和土壤条件;二是技术指导跟不上,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滞后;三是市场信息不畅,盲目跟风种植……”她分析得头头是道,显然私下做过很多思考。
“至于其他作物,”她略一沉吟,“我们镇部分沙壤土其实很适合种红薯,产量高,用途广;一些耕地可以尝试发展耐旱的杂粮,比如谷子、绿豆;如果水利条件能改善,甚至可以尝试大棚蔬菜,但前期投入比较大……”
李腾认真地听着,不时发问。他发现这个年轻的女技术员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对柳林镇的情况有细致的观察和独立的思考,只是因为人微言轻,加上站里一些老技术员的排挤,她的想法一直被埋没。
“很好,你的想法很有价值。”李腾赞许地点点头,“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你重点研究一下,我们镇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除了现有的作物,还有哪些具有一定市场前景、风险相对可控的经济作物或者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做一个初步的分析报告给我。另外,去年那些积压的辣椒,除了当原料卖,还有没有其他加工利用的可能,比如尝试做辣椒酱?你也琢磨一下。”
林雪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她没想到新镇长会如此重视她的意见,还赋予她这么具体的任务。“是!李镇长,我一定尽快完成!”她用力地点点头,眼中充满了被信任的光彩。
送走林雪,李腾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电话,拨通了宋知远的号码。他将镇长办公会的情况,以及自己提出的“主动作为、从小事入手”的思路,向宋知远做了详细汇报,也提到了刘长根等人的不同意见和面临的阻力。
电话那头,宋知远安静地听完,肯定道:“思路是对的。基层工作,就是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一件去解决。清淤水利、解决滞销农产品,这些都是好事、实事。遇到阻力是正常的,不要怕,只要方向对,就要坚持。盘活资产的事情比较复杂,要慎重,先把前面两件事做好,做出成效,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后面的工作才好开展。”
“我明白,宋县长。我会把握好节奏。”李腾回答。宋知远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底气。
刚放下电话,手机又响了,是妻子张薇打来的。
“腾哥,忙完了吗?”张薇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你女儿这两天有点发烧,闹得厉害,我请假在家照顾她。你那边……还顺利吗?”
李腾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愧疚感涌上心头。“又发烧了?严重吗?去看医生了吗?”他连声问道,“我这边……还好,刚开完会。就是……对不起,薇薇,家里全靠你一个人。”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宝宝看过医生了,说是病毒性感冒,让多喝水多休息。”张薇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就是……有时候觉得挺难的。你一个人在下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有事你也回不来……”
听着妻子话语里的委屈和无奈,李腾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何尝不想守在妻儿身边?但柳林镇这一大摊子事刚刚理出个头绪,他根本无法抽身。
“薇薇,再坚持一下。等我这段时间把镇里的工作理顺一点,就接你们过来住几天。”李腾只能这样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承诺短期内很难实现。
挂了电话,李腾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柳林镇灰蒙蒙的天空。工作的压力、班子的博弈、家庭的牵挂,如同几股绳索,从不同方向拉扯着他。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破局之道已经提出,接下来,就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证明这条路能够走通,去点燃柳林镇沉寂已久的希望之火。而那个名叫林雪的年轻技术员,或许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发现的第一个火种。
http://www.abcsee.cc/42944/2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