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第210章 火不喊名字,烧到哪儿哪儿亮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10章 火不喊名字,烧到哪儿哪儿亮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赣南的暑气,被灾后消毒水的味道浸泡得黏稠而辛辣,像一层油膜糊在皮肤上,呼吸都带着刺鼻的苦味。

  推土机的轰鸣尚未完全远去,余音在耳膜里嗡嗡震颤,新的秩序已经迫不及待地从水泥裂缝里钻了出来,泛着冷光,带着电流的低频嗡鸣。

  李默拧紧了最后一颗螺丝,金属咬合的“咔”声清脆入耳,他看着新铺设的供水管道汩汩冒出清流,水珠溅在滚烫的地面上,腾起一缕白烟,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股湿润的土腥味。

  一群孩子立刻欢呼着围了上来,赤脚踩进浅浅的水流,笑声清脆如碎玻璃,在闷热的巷子里回荡。

  他抹了把汗,盐粒顺着眉骨滑进眼角,刺得微微发疼,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

  汗水浸透的工装贴在背上,湿冷又黏腻。

  然而,当他转过身,这丝笑意便凝固在了嘴角。

  就在街角,那个临时搭建的便民服务点旁边,立着一个崭新的金属怪物。

  它通体泛着冷峻的蓝光,像一具不会眨眼的电子尸骸。

  屏幕上滚动着“共治、共享、共建”的烫金大字,字迹光滑得没有一丝温度。

  一个机械的女声毫无起伏地循环播放:“请居民将门牌投入箱内,并进行人脸识别,完成今日社区共治打卡。”那声音像一根细铁丝,反复刮擦着神经。

  这东西,李默认得。

  它是“倒扣箱”的幽灵,一个穿上了科技外衣、更加不容拒绝的升级版。

  以前的倒扣箱,尚有遗忘和疏漏的借口;而眼前的“共治打卡机”,数据直连市政云平台,每一次刷脸,都是一次无可辩驳的在场证明。

  它像一只冰冷的眼睛,二十四小时不知疲倦地审视着这条刚刚从泥泞中挣扎出来的小街。

  几个居民迟疑地走上前,将自家门牌小心翼翼地投进那个狭窄的投递口,金属滑落的“哐当”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然后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僵硬地把脸对准摄像头。

  绿光一闪,屏幕上跳出“识别成功,感谢您的参与”,声音依旧机械,却像一种施舍。

  李默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回到自己的工具箱旁,从里面翻出一个破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外壳的漆皮剥落,露出锈迹斑斑的金属边,旋钮上缠着胶布,一拧就发出“咯吱”的摩擦声。

  从那天起,每天下午四点,当他修完片区的水泵和管道后,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搬个小马扎,坐到那台打卡机旁边,低头“修理”他的收音机。

  他把收音机调到中波,刺啦刺啦的电流声中,夹杂着模糊的信号,像老屋漏雨时屋檐滴水的节奏。

  他拧动旋钮,像一个执拗的寻宝人,在时间的废墟里搜寻着什么。

  终于,一个苍老而沙哑的男声穿透了噪音,清晰地响彻在闷热的空气里。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日。一个母亲,想哭,却生生忍住的三分钟。”

  没有配乐,没有解说,只有那段来自旧时代广播节目的真实录音。

  录音里,一个中年妇女用克制到发抖的声音,讲述着她如何把家里最后一点米,煮成粥,骗饥饿的孩子说是“龙王爷赏的汤”。

  那声音干涩、颤抖,像砂纸磨过木头,每一个字都带着生活的粗粝与重量。

  三分钟,语无伦次,充满了生活最原始的挣扎,却在结尾处,用一句“日子,还得过下去”强行刹住。

  那强忍的哽咽,比嚎啕大哭更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着听者的心。

  第一天,路过的人只是好奇地瞥一眼,脚步匆匆,像躲开一段不该听的私语。

  第二天,有人停下脚步,听了几句又匆匆离开,但脚步慢了半拍。

  第三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刚把门牌投进去,听到了那段录音。

  她站在原地,浑浊的眼睛望着那台闪着蓝光的机器,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风从巷口吹过,卷起几张废纸,拍在机器冰冷的外壳上,发出“啪”的轻响。

  良久,她没有刷脸,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却坚定。

  李默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这一幕,手里的螺丝刀,稳得没有一丝颤抖。

  到了第七天,打卡机前已空无一人。

  那个曾排起长队的角落,如今只有风吹动一张废弃的门牌,在地上打转,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第八天,李默照常来到街角,却发现他的老位置被一辆清洁车占了。

  清洁工老刘,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汉子,正“费力”地想把缠在车轮上的电线解开。

  他额角沁着汗珠,工装后背湿了一大片,嘴里嘟囔着:“这线也不知道是谁拉的,缠得死死的……”话音未落,“啪”的一声轻响,插头被扯出墙口,连带一小块墙皮簌簌落下。

  打卡机的屏幕瞬间熄灭,那令人心烦的机械女声戛然而止。

  整个世界,清净了。

  老刘手忙脚乱地道歉,街道办来了个年轻干事,皱着眉看了看被扯坏的插座和墙壁,又看了看旁边一堆等着清运的建筑垃圾,不耐烦地挥挥手:“算了算了,就先这样吧,等上面拨了维修款再说。”

  那笔维修款,再也没有下来过。

  那台蓝光闪烁的“共治打卡机”,就此成了一个废铁疙瘩,安静地立在街角,蒙上了一层灰,像一座被遗忘的墓碑。

  半个月后,赣南的供水系统初步恢复,李默所在的工程队也要转战下一个城市。

  他收拾好工具箱,最后一次走过那条小街。

  几个孩子正在跳皮筋,嘴里唱着新编的顺口溜:

  “打卡不如倒碗茶,登记不如说句话。铁盒子,不会笑,我跟奶奶拉勾啦!”

  李默笑了,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轻松的笑。

  阳光斜照在斑驳的墙面上,那些曾被洪水淹没的砖缝里,竟钻出几株细弱的野草,嫩绿得扎眼。

  他把那台老旧的收音机,轻轻放在老刘的清洁车上,塑料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某种无声的交接。

  他驻足片刻,望着这条曾被泥浆覆盖、如今重焕生机的小巷,风里有孩子的笑声,有远处烧饭的烟火气,还有收音机里残留的、仿佛仍在回荡的沙哑人声。

  正要迈步上车,一道身影拦住了去路。

  是个穿崭新制服的年轻人,胸前别着一枚“灾后重建督导组”的徽章,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手里却拿着一个平板电脑。

  “您好,是李默师傅吧?我是市里督导组的。我们注意到,您负责的这个片区,供水管道修复效率是最高的,但……居民用水满意度的数据,上传得却最慢。”

  李默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刚修好,大家用水急,可能顾不上填表。”

  年轻人笑着点点头,手指在平板上划了一下,调出一张照片。

  背景正是那台熄了火的打卡机,角落里一个模糊人影蹲在地上,低头摆弄着什么。

  “没关系,我们理解。”年轻人收起平板,笑容依旧和煦,“只是有些同志反映,说您在工作中,采用了一些‘非标准’的协作方式,和当地居民走得‘太近’了。我们督导组的原则,是既要看结果,也要重过程。您说是吧,李师傅?”

  他的语气轻飘飘的,像一根羽毛,却带着千钧的重量,压在了李默的心头。

  年轻人没再多说,拍了拍李默的肩膀,转身离去。

  他一边走,一边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声音压得很低,但几个字却顺着风,清晰地飘进了李默的耳朵里。

  “……对,就是他。查一下他们整个工程队的账,重点看‘协作费用’那块。”
  http://www.abcsee.cc/43050/4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