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第211章 风停的时候,树才知道自己往哪歪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11章 风停的时候,树才知道自己往哪歪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清晨,维修车间里机油味混着泡面香,铁皮屋顶被初阳晒得微微发烫。

  李默蹲在一台冒烟的水泵旁,扳手一拧,电机轰然启动,火花在接线口一闪而没。

  工友们笑着喊:“老李出手,神仙闭嘴!”就在这时,办公室电话响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冷硬如铁,挂断的瞬间,工程队队长魏东的脸“唰”地一下白了,像一张被浸了水的宣纸,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他握着听筒,手臂僵在半空,仿佛那截黑色的塑料有千斤重,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听筒边缘甚至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办公室里,原本嘈杂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只剩下头顶老旧风扇“吱呀吱呀”的转动声,像一根绷到极限的弦。

  空气瞬间凝固,像灌满了铅,沉得让人胸口发闷。

  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魏东惨白的脸上,一种不祥的预感扼住了每个人的喉咙,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审计……”魏东的嘴唇哆嗦着,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上头要来审计,说我们‘参与非正规协作’。市里刚出台《跨区域应急协作管理办法》,规定所有跨县行动必须提前24小时报备,否则视为违规使用公共资源。所有……所有跨县救援的记录,都要补交审批文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办公室里炸开了锅。

  “补交?怎么补交!山洪暴发的时候,隔壁县的排涝泵站就差三分钟就要被淹了,等文件批下来,整个县城都得泡在水里!”有人拍桌而起,震得茶杯“哐当”作响。

  “还有上次,临县变电站被雷劈了,医院的手术室都断电了,我们拉着发电机连夜赶过去,难道还要先在路上填表?”另一个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手指在桌面上划出刺耳的摩擦声。

  “这不是扯淡吗!‘非正规协作’?人命关天的时候,谁还管你正不正规!”抱怨、怒骂、拍桌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混着窗外渐起的风声,像一场即将爆发的雷雨。

  这支在三县交界处以“救急快、技术硬”闻名的工程队,第一次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他们救过火、抗过洪、在冰天雪地里抢修过线路,却没想到,会被一纸文件、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逼到墙角。

  角落里,只有一个人没出声。

  李默正低着头,用一块油布仔细擦拭着手里的活动扳手。

  油布摩擦金属的“沙沙”声清晰可闻,像某种低语。

  他听见了魏东的话,也听见了同事们的怒吼,但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擦得很慢,很专注,金属扳手在他粗糙但稳定的手中,反射出车间顶灯冰冷的光,那光偶尔划过他眼角的细纹,像一道无声的刻痕。

  “小李,你怎么不说话?”一个老师傅急了,走到他身边,手重重搭在他肩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工装传来,“这‘协作费用’,大部分都是你垫的油钱和零件钱,这要是查起来,你第一个要倒霉!”

  李默抬起头,他眼神平静得像一口深井,看不出半点波澜。

  他没有看那个老师傅,而是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雨滴开始敲打玻璃,声音细密如针。

  他想起六年前那个雪夜,手术室的灯灭了,孩子的心跳在监护仪上变成一条直线——就因为等审批文件等了六小时。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只淡淡地说:“急什么,天又没塌。”

  说完,他放下扳手,拿起一件刚修好的便携式发电机,金属外壳冰凉,指尖触到接线口时,还残留着一丝调试后的余温。

  他转身走出了喧闹的办公室,留下一屋子的惊愕和不解。

  接下来的日子,工程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第一天,办公室灯火通明,众人翻箱倒柜,纸张散落一地,键盘敲击声与叹息声交织。

  第三天,窗外下起小雨,李默修完最后一台泵,手指在电机外壳内侧轻轻刻下第一行字——“谁修好,谁先用。”刻刀划过金属的“滋啦”声微不可闻,却像一颗种子落入土壤。

  他悄悄把一台刻字发电机交给邻县老电工王师傅,低声说:“坏了就找有字的。”

  第七天,乌云压顶,暴雨预警响起。

  隔壁青阳县一个村子的灌溉主泵坏了,村民急得团团转。

  电工老王拆开电机,在内壳上看到那行字,愣了半晌,拨通电话:“老张,你们那儿有没有一个不爱说话、修机器特厉害的师傅?”

  “有啊,李默嘛,怎么了?”

  “他的机器上,是不是都刻了字?”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呼:“你怎么知道?!”

  当天下午,白马县排涝站电机烧了。

  年轻电工在技术群发消息:“白马县排涝站电机烧了,有谁见过带字的机器吗?急!救命!”

  十分钟后,群里死寂。

  突然,一个匿名头像闪动,发来一张图片:一台发电机,铁壳内侧,刻着那行字。

  紧接着,第二张、第三张……

  没有地址,没有姓名,只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个小时后,一台刻着字的备用电机,被一个戴着头盔、看不清面容的摩托车手,扔在排涝站门口,引擎声在雨夜里迅速远去。

  审计组在工程队待了整整半个月。

  张楚,市审计局特派督导员兼应急办代表,翻着账本,眉头越皱越紧。

  “你们过去每月平均支出八千元协作油费,这个月怎么一分钱都没?司机没跑路吧?”他冷冷发问。

  魏东支吾:“最近……大家都自觉拼车……”

  张楚把账本封存,宣布:“从今天起,暂停该工程队所有跨区域作业,直到审计结束。”

  可就在这半个月里,三县电力水利故障报修率下降了百分之七十。

  他派人走访,基层电工指着机器说:“不知道谁修的,反正就是好了。”

  直到助手在旧零件上发现那行被油污覆盖的小字。

  张楚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五分钟。

  他让人搜查设备,发现几乎所有经李默之手的机器,内壳都刻着同样的话。

  它们像沉默的印记,宣告着一种独立于制度之外的秩序。

  他把魏东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那块刻字的零件,声音沙哑:“这是怎么回事?”

  魏东看着那行字,惶恐渐退,眼神复杂:“我不知道。”

  张楚长长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苦笑:“查不到人,可活儿……活儿都他妈干完了。”

  那天晚上,大雨滂沱。

  李默独自一人站在河滩上,冰冷的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混着沙粒黏在脖颈,刺骨地凉。

  他脚下的河水因上游排涝站及时开启而平稳流淌,没有半点泛滥的迹象。

  他俯下身,在湿润的沙地上,用一根树枝,缓缓写下了一行字:

  “制度管得了名,管不了实。”

  雨水落下,字迹很快被冲刷得模糊不清,最终消失在泥沙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种下,就不会真正消失。

  就像那些刻在金属深处的字,像那些默默传递的设备,像那些不肯熄灭的灯。

  几百公里外的省城,夜雨初歇。

  苏晓芸撑着伞走过街角,将一叠薄薄的传单悄悄塞进环卫工的工具包里。

  传单上印着一行小字,与沙地上的那句遥相呼应:

  “当规则背离了真实,真实自会寻找出路。”

  落款是——一个扫地的人。
  http://www.abcsee.cc/43050/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