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满堂寂然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考校过后。顾老先生继续授课,话题逐渐深入,转向理学中对“本心”的探索。
他引经据典,论述“心”与“理”的关系,认为“理”存在于万物之中,亦需通过“心”去认知和把握,强调“心”在认知过程中的能动性。
然而,听着听着,张衍志的眉头却渐渐蹙起。
他凭借对心学发展的了解,敏锐地察觉到,顾老先生在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时,似乎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偏差。
开始将“心”更多地视为一个认知“理”的工具,一个需要不断克治、打磨以符合“天理”的客体,隐隐又滑向了将“心”与“理”析而为二的旧路,这已然偏离了通向“心即理”的正确方向……
眼看顾老先生的论述,即将沿着这个偏差继续深入,张衍志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毅然举起了手。
“先生!”
正讲到关键处的顾守拙停了下来,有些疑惑地看向张衍志。
满堂目光,瞬间聚焦在张衍志身上,充满了不解和诧异。
在顾老先生授课时打断,这可是极其罕见且需要勇气的事情。
“张衍志,你有何疑问?”
顾老先生语气平和,并未动怒。
张衍志起身,先向顾老先生深深一揖。
然后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朗声道:
“先生,学生并非有疑,而是觉得先生方才所论‘心’与‘理’之关系,或有一处值得商榷之处。”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狂妄!”
“区区童生,安敢质疑顾先生?”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斥责和嘲讽之声。
王圆、高肃在下面急得直拉张衍志的衣角,示意他赶紧坐下。
连坐在前面的沈墨,也回头看了张衍志一眼,眉头微蹙。
顾守拙老先生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
但,他修养极深,抬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张衍志,并未因被质疑而恼怒,反而鼓励道:
“哦?”
“学术之道,正需切磋琢磨。”
“你且细细道来,老夫何处有误?”
得到允许,张衍志心神一定,迎着无数或讥讽、或好奇、或担忧的目光,清晰地说道:
“先生方才言,心需克治打磨,方能认知、契合天理。”
“此论看似无差,然细究之下,仍是将‘心’与‘理’判然分作了两物。”
“仿佛‘理’在外,如规矩尺度,‘心’在内,需不断调整自身去迎合此规矩。”
“学生浅见,或许……此路并非通达究竟之道。”
他顿了顿,抛出了石破天惊的观点,说道:
“学生以为,吾心之本然,即是天理所在!”
“心之本体,自是至善,本就具足万物之理,此便是那‘不虑而知’的良知!”
“ 并非心外另有一个天理,需要心去苦苦寻求契合。”
“之所以有私欲隔阂,乃是此心为物欲所蔽,如同明镜蒙尘,非是镜体本身不善。”
“工夫当用在‘致良知’上,擦去尘埃,复其本体之明,则心自然便是理,行自然合于道!”
“此方是‘心’与‘理’合一之真义!”
“本心即理?”
“良知?”
满堂学子闻言,先是愕然,随即哗然!
这观点太过颠覆,完全超出了他们以往所学!
这简直是将程朱理学“性即理”的根本框架都动摇了!
“胡说八道!”
“荒谬绝伦!”
“张衍志,你休要在此妖言惑众!”
嘲讽和攻击之声更甚。
然而,顾守拙老先生在听到“吾心之本然,即是天理所在”、“良知”等词时,浑身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
他紧紧盯着张衍志,仿佛要将他看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说道:
“你……你继续说!”
“何谓‘良知’?又如何‘致良知’?”
“心如何便是理?”
张衍志见顾老先生并未斥责,反而追问,心中大定,知道遇到了真正的求知者。
他无视周遭的嘈杂,沉声阐述,说道:
“良知者,知善知恶是良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有恻隐之心,此便是良知之发用,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
“此知,即是吾心本具之天理!”
他举例道:
“譬如人皆知窃人之物为恶,此知并非由外灌输,乃是良知自然如此判断。”
“若有人说不知偷窃为恶,非是真不知,乃是其良知被物欲一时遮蔽罢了。”
顾老先生目光炯炯,追问道:
“若依你言,心即理,良知本足,则圣人着书立说,我等读书穷理,又有何用?”
张衍志对答如流,说道:
“先生明鉴,读书穷理,非是向外寻求一个理来框束己心,乃是借助圣贤之言,印证、唤醒、扩充吾心本有之良知!”
“如同《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字,便是‘致’的工夫,是擦亮镜子的过程。”
“圣贤之书,便是擦拭镜子的工具之一。”
“若良知不明,读尽圣贤书,亦不过是口耳之学,记诵之知,非真知也。”
“然则,天下事物之理无穷,心岂能尽知?”
顾老先生再问,问题愈发尖锐。
“天下事物之理虽无穷,然其所以为理者,则一也。”
“皆不出于吾心良知之判断与条理。”
张衍志从容应道。
“致得良知明白,则遇事自能分辨是非,做出合乎理之应对。”
“譬如治国平天下,其理虽繁,然核心不外乎仁政爱民,此仁爱之心,岂非良知?”
“以此良知应对万变,则虽不中,亦不远矣。”
“非是要求心先知晓天下所有具体事物细节,而是持守此良知之根本,以应万物。”
两人一问一答,语速不快。
但,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核心,每一次回答都发人深省。
顾老先生听得时而凝眉,时而恍然,眼中异彩连连,仿佛久旱逢甘霖。
他发现自己多年来苦苦思索、隐约触及却未能清晰表述的某些关窍,竟被眼前这个年轻学子以如此直接,如此透彻的方式阐述出来!
讲堂内。
原本的喧哗和嘲讽早已消失,所有人都被这高深而新颖的论辩吸引,屏息静听。
虽然许多人仍觉难以完全理解接受,但张衍志逻辑严密、引证恰当的论述,以及顾老先生那明显被触动的反应,都让他们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狂言妄语。
王圆、高肃、赵健三人更是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想过,朝夕相处的衍志兄,胸中竟藏着如此深邃的学问见解!
这场意外的学术交锋,持续了许久。
最终,顾守拙老先生长叹一声,看着张衍志,目光复杂,感慨说道: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衍志小友,你今日所言,虽尚显雏形,然其方向……直指大道根源。”
“令老夫汗颜,亦受益良多啊!”
此言一出,满堂寂然。
http://www.abcsee.cc/44910/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