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长山闹鬼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宅妖》

  长山的李公,其大伯乃是当朝刑部尚书李为其。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李公凭借这层关系,多年来在商界可谓是顺风顺水,积攒下了不少财富。

  早在多年前,李公便在槐树坪这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宽敞的宅院。

  这座宅院气势恢宏,规模宏大,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雕梁画栋之间,彰显出无尽的奢华与富贵。

  李公入住后,总觉得,有一股阴沉气息,挥之不去。

  这种感觉,始终萦绕,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雕花窗棂间,编织着神秘莫测的网。

  康熙十六年春,李公新得一张春凳。

  这木料呈现奇异淡红,纹理间似有血丝游动,触手温暖如活人肌肤。

  当晚,月色昏暗,星辰无光,李公独在书房,忽闻春凳发出细微呜咽声。

  他起身查看,凳子竟如活物微微颤动,四条腿在青砖地上,拖出弯弯曲曲痕迹。

  正当他举烛细察,春凳突然腾空,贴着东墙,化作一摊血水,渗入砖缝消失不见。

  三日后,李公于西厢房发现一根白玉棍。

  棍长约一米,温润似玉,触手却寒冷彻骨。

  他刚将玉棍靠在墙角,这无生命物件,竟如蛇蜕皮,扭曲着钻进墙缝,只留满地碎末,在穿堂风中如雪花飘落。

  这些奇异之事,如毒蔓缠绕李公心神。

  直至康熙十七年秋,王生俊升来到府上教书,那诡谲之网,才浮出水面。

  是夜三更,王生在屋中挑灯夜读。

  烛光摇曳间,门槛处探出个葫芦般大小脑袋。

  那是个约十厘米高的童子,身着靛蓝短衣,眉眼灵动逼真。

  童子绕屋走了三圈,转身扛来两把高粱秸编织的小凳子,又招呼同伴,抬来一口十厘米长的薄木棺。

  棺后,跟着个穿白色丧服的女童,头裹白麻,腰系草绳,哭声细弱如丝:“阿爹……阿娘……”

  王生吓得汗毛倒竖,惊慌中撞翻烛台。

  众人持灯赶来,屋中只剩袅袅青烟。

  李公闻讯赶来,手中春凳残余碎屑,突然渗出暗红色液体,在青砖上,流淌出诡异符号。

  “宅下有冤魂。”

  宋焘踏着月色匆匆赶来,手中罗盘指针疯狂转动。

  这位阴阳判官,用桃木剑挑起墙皮,露出半截腐朽童衣。

  夜子,法坛上符纸无火自燃,一段尘封往事就此浮现。

  三十年前,此地一片荒芜,杂草丛生。

  那时正值乱世,兵荒马乱,灾祸横行,百姓流离失所。

  有一对刘姓夫妇,带着年幼女儿,一路逃荒至此。

  不幸的是,女童途中染上重病。

  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缺医少药,尽管刘姓夫妇四处奔波,竭尽全力。

  终究无力回天,女童不幸夭折。

  悲痛欲绝的夫妇俩,来到槐树坪,停下脚步。

  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此为女儿寻一块安息之地。

  夫妇俩用双手,艰难地挖土做坟,用仅有的破席子包裹女儿遗体,又找来一个破旧陶罐当作棺材。

  在一棵老槐树下,小心翼翼地将女儿安葬。

  他们在坟前痛哭流涕,久久不愿离去,满心都是对女儿的不舍与愧疚。

  时光匆匆,十年过去。

  这片地,因地势开阔,风水看似颇佳,被一位姓李的官人看中,决定在此扩建自己的宅院。

  于是,大批工人被招来挖土动工。

  当工人们挖到槐树下时,发现了这座简陋的小坟。

  坟上没有墓碑,没有任何标识,若非仔细查看,很难发现这里埋着人。

  工人们并未多想,只当是寻常无主孤坟,继续挖掘,准备将其移走。

  他们打开陶罐,看到里面的景象时,都被吓了一跳。

  陶罐里躺着一具小小的尸骨,十分脆弱。

  工人们不敢怠慢,将这具尸骨连同那半截腐朽童衣,匆忙找了个偏僻角落重新安葬。

  却未料到,这一举动,竟惊扰了女童的亡魂。

  “春凳是她生前喜爱的玩具,这白玉棍,是父亲为她雕刻的物件。”

  宋焘剑指地面,青砖裂缝中渗出黑气,

  “怨气在地下积聚三十年,早已与宅院气息相互纠缠。”

  这场法事,已持续整整七天七夜,整个屋子,被烟雾与烛光笼罩,神秘而诡异。

  到了第四夜,法坛前突发惊人一幕:

  春凳残骸竟自动拼凑,仿佛有股无形之力操纵。

  春凳逐渐复原,一股浓烈墨气从缝隙渗出,在空中凝聚成女童虚影。

  与此同时,白玉棍碎片也似受召唤,缓缓漂浮,拼凑出当年棺材形状。

  棺材盖子缓缓打开,里面似藏着无尽恐惧。

  宋焘见状,毫不犹豫挥起手中长剑,朝怨气凝结的黑雾斩去。

  剑光闪过,黑雾被劈开一道口子,却又迅速合拢。

  这时,王生突然惊恐大叫:“她抓住我了!”

  众人急忙看去,只见王生手腕上多出两道青紫指痕,正以惊人速度蔓延。

  似要吞噬整个手腕,那指痕,竟成女童蜷缩模样。

  宋焘脸色凝重,深知事情棘手。

  他当机立断,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血水,血溅满屋中梁柱。

  春凳与白玉棍虚影,一阵剧颤,猛然炸裂。

  木屑与碎玉残,影四处飞溅,露出里面森森白骨。

  黎明曙光冲破阴云,宋焘用槐木重新制作女童棺材。

  法事最后一刻,王生手腕指痕突然泛起朱砂色,化作两朵并蒂莲。

  “因果已了。”宋焘擦去额上冷汗,“她终于愿意往生了。”

  如今,李公宅院东墙下,多了座一米长的青石坟。

  清明时节,总有人看到身穿白色丧服的女童,坐在坟头,身边摆放春凳与白玉棍。

  众人都说,春凳上坐着穿崭新衣服的娃娃,白玉棍变成绕坟飞舞的玉蝶,再无阴森气息。

  康熙二十三年,李公重新修订族谱,在最后一页添上刘氏夫妇名字。

  王生离开书馆时,将手腕莲花刺青拓印在宣纸上,送予宋焘作为谢礼。

  宋判官将刺青悬挂法堂,取名为《往生印》。

  看到的人都说,莲花花瓣上,映着个穿蓝色布衫的女童,在微笑。
  http://www.abcsee.cc/4498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