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诗剑行:李太白穿越录 >第290章 藩镇初立,盛世隐痛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90章 藩镇初立,盛世隐痛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金陵的烟水气尚未在青衫上完全散去,李白便再次踏上了行程。只是这一次,他的方向不再是随性的漫游,而是有着明确的指向——洛阳。那座饱经战火摧残的东都,如今是何等光景?他想要亲眼看一看。

  心底那份对“江中捉月”宿命的明悟与接纳,并未让他产生丝毫懈怠,反而让他更加珍惜这具皮囊尚存于人世的时光,想要多看几眼这被他亲手从倾覆边缘拉回一步的江山。

  他弃舟登岸,改走陆路,沿着官道北上。越往北走,战乱的痕迹便越发清晰,与江南的残破中带着一丝复苏萌芽的景象截然不同。中原大地,如同一个被反复蹂躏的巨人身躯,满目疮痍,喘息艰难。

  焦黑的土地,废弃的村落,白骨露于野的惨状依旧时有可见。但比这更让李白眉头紧锁的,是沿途所见的一种新的“秩序”。

  他看到了打着各种旗号的军队在调动,那些旗号并非全然是唐军的赤旗,更多是诸如“成德”、“魏博”、“平卢”等字样,盔甲制式也与中央禁军迥异。这些军士大多骄横,于道路上纵马驰骋,对往来商旅百姓呼来喝去,甚至公然索要钱粮,形同寇匪。

  在一处名为“偃师”的县城外,他亲眼目睹了一队打着“魏博”旗号的骑兵,强行“征用”了当地百姓刚刚收割、尚未捂热的粮草,稍有反抗,便是一顿鞭打刀背,态度嚣张跋扈,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而当地的县令和衙役,只能远远看着,敢怒不敢言。

  “老丈,这些…是何处的军马?怎地如此…”李白拉住一个在路边唉声叹气的老农,低声询问。

  那老农见李白气度不凡,不似歹人,这才压低声音,带着愤懑与无奈道:“客官是南边来的吧?这些都是…都是朝廷新封的节度使老爷的兵啊!”

  “节度使?”

  “是啊!听说都是以前…以前跟着安禄山、史思明造反的那些个大将!”老农的声音带着颤抖,“朝廷说是为了早日平定乱局,招安了他们,还给了他们官做,让他们镇守河北各地…这…这分明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啊!”

  老农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了李白的心底。他早已知晓朝廷有此议,但当亲眼看到这些昨日还在屠戮唐军、荼毒百姓的叛将,今日竟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并且其部属依旧如此跋扈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寒还是瞬间席卷了他。

  “朝廷…难道无人谏阻么?”李白的声音有些发涩。

  “谏阻?”老农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听说郭子仪郭老元帅、李光弼李大人他们是反对的,可…可架不住陛下身边有人总说这是‘权宜之计’、‘以贼制贼’啊!再说,朝廷现在…怕是也没力气再打了吧…”

  李白沉默不语。他看着那队“魏博”骑兵扬长而去的烟尘,又看了看周围面有菜色、眼神麻木的百姓,心中那股因平定范阳而生的些许欣慰,瞬间被巨大的无力感所取代。

  他继续北行,数日后,抵达了洛阳。

  昔日号称“神都”的洛阳,如今虽经初步修缮,但残破之象依旧触目惊心。宫阙倾颓,坊市萧条,洛水呜咽,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陷落时的惨烈。街上行人稀少,且大多行色匆匆,面带惊惶。

  他在一处尚在营业的酒肆歇脚,刚坐下不久,就听到邻桌几个看似小吏模样的人,正在低声议论,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听说了吗?朝廷正式下诏了!任命史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节度使!还让他统领河北旧部!”

  “什么?!那魔头…陛下怎能…”

  “嘘!慎言!不仅是史思明,还有薛嵩、田承嗣、李怀仙…那些安禄山的旧将,一个个都封了刺史、节度使!”

  “这…这岂不是将河北之地,拱手让与了群狼?日后尾大不掉,如何是好?”

  “唉,郭元帅数次上书力陈利害,言此辈兽心难驯,今日权宜,必为后世之患…可惜,陛下似乎…更信李辅国那阉人之言…”

  这些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李白心头。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朝廷果然走了这步看似聪明、实则遗祸无穷的棋。为了尽快换取表面的和平,不惜埋下藩镇割据的惊天隐患。

  他猛地灌了一口杯中浊酒,那酒液苦涩无比,难以下咽。

  就在这时,酒肆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盔明甲亮、护卫森严的车驾缓缓行过街道,仪仗规格极高,竟有王爵气象。队伍前方打着的旗帜,赫然是一个“史”字!

  “是史思明!他…他竟敢来洛阳!”酒肆内有人失声惊呼,随即被同伴死死捂住嘴巴。

  李白透过窗棂,看着那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车窗帷幔低垂,看不清里面的人影,但那股属于绝世凶顽的、混合着血腥与权势的阴沉气息,却隔着老远都能隐约感受到。

  史思明,这个双手沾满无数唐军将士和百姓鲜血的叛军枭雄,非但没有被明正典刑,反而堂而皇之地以“归义郡王”的身份,进入这刚刚光复不久的东都!这是何等的讽刺!何等的悲哀!

  李白握着酒杯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体内磅礴的剑意几乎要不受控制地喷薄而出,将那辆马车连同里面的魔头绞成碎片!以他如今的修为,若不惜代价,并非做不到。

  但…然后呢?

  杀了史思明,河北诸镇立刻就会再次叛乱,烽烟重起,天下必将陷入更大的动荡与分裂。朝廷虚弱,已无力支撑另一场大规模战争。此刻的妥协,或许是无奈之下唯一的选择。

  个人武力的极限,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能焚毁叛军根基,却无法改变这错综复杂的政治棋局,无法扭转这由庙堂决策种下的、更深层次的危机。

  “嗬…”他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将那几乎要破体而出的凌厉剑意,强行压回丹田深处,化作一声无人听闻的叹息。

  他放下酒杯,留下酒钱,起身离开了酒肆。

  漫步在残破的洛阳街头,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仿佛能看到,在这片废墟之下,无数根无形的、代表着权力与利益的线,正以洛阳为中心,向着河北各地蔓延而去,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足以在未来勒死大唐帝国的网。

  “盛世隐痛…”他喃喃自语,想起了系统曾提及过的历史走向。眼前的景象,不正是在为那个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的“中晚唐”拉开序幕么?

  他阻止了安史之乱彻底倾覆大唐,却似乎无力阻止帝国滑向另一个慢性死亡的深渊。

  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如同洛阳冬日的暮色,一点点将他包裹。这感觉,比面对千军万马时更令人窒息。

  他走到天津桥畔,看着桥下浑浊流淌的洛水,水中倒映着残阳如血,也倒映着他那同样带着几分落寞与萧索的身影。

  忽然,他并指如剑,对着桥下流水,轻轻一划。

  没有动用真气,只是纯粹的剑意牵引。

  那奔流的河水,在他指尖划过的轨迹下,竟微微一顿,出现了一道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的“断流”,仿佛时间在那一瞬停滞。随即,河水复又合拢,奔涌如故。

  这是他“开谢有时”剑意更进一步的体现,已能轻微影响实物流动。

  但他脸上并无喜色。

  斩得断流水,斩得断这纷繁复杂的天下大势么?

  斩得断那已然埋下的、名为“藩镇”的祸根么?

  他收回了手指,默然独立。

  身后,是残阳下的洛阳,是正在形成的藩镇格局。

  前方,是他个人的、充满诗意的宿命归途。

  天地苍茫,个人在其中,不过是一粒微尘,一道剑光,一声叹息。
  http://www.abcsee.cc/45918/3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