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两难抉择与非常之法
推荐阅读:
汉世祖
东汉不三国
不明不清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起)紫宸殿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赵祯背对着殿门,站在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死死钉在西北与西夏接壤的广袤区域。狄青危在旦夕的解药,与西夏可能获得的、能“于百步外破重甲”的“神兵”图纸,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救狄青,或许就要坐视西夏获得足以改变边境力量对比的犀利武器;阻止图纸外流,则可能眼睁睁看着狄青这柄国之利器陨落。这是一个两难的死局,无论选择哪一边,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陛下,”枢密使钱惟演声音干涩地打破了沉默,“狄将军乃国之栋梁,不可不救。然,‘神兵’图纸若落入西夏之手,后患无穷。是否……可尝试与西夏交涉,以其他条件换取药材?”
赵祯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冷笑:“交涉?拿什么交涉?金银财帛,西夏不缺。割地赔款,朕绝不会应允。他们既然与江南商会勾结,图谋的便是这图纸和技术!此刻去交涉,无异于与虎谋皮,只会暴露我们已知其阴谋,让他们更加警惕。”
他走到御案前,拿起那份关于药材来源的密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而且,江南商会既然敢将药材与图纸捆绑,必然做好了万全准备。我们即便答应交换,他们也可能在药材上做手脚,或者利用交易过程设下陷阱。”
殿内陷入更深的死寂。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说的是事实。这是一个阳谋,一个掐准了他们软肋的、近乎无解的阳谋。
(承)
消息传到工坊区,柳七娘同样心急如焚。狄青不仅是赵祯倚重的大将,更是新政的潜在支持者(他出身寒微,对打破阶层固化的新政并无本能抵触),于公于私,她都希望能救下他。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对着西夏和周边区域的地图,以及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关于西域商路、药材流通的信息,苦思破局之道。
硬抢?成功率微乎其微,且极易引发边境冲突,正中“明公”下怀。
通过其他西域商人购买?那味药材既然被江南商会盯上并控制,寻常渠道恐怕早已被垄断或监视。
难道……真的只能屈服,用技术去交换?
不!绝不能!
柳七娘猛地摇头,将这个念头甩出脑海。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患无穷。今天他们能用狄青的命要挟图纸,明天就能用别的要挟更多!
必须找到第三条路!
她的目光在地图上反复逡巡,最终落在了横亘在西夏与西域诸国之间,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地区——河西走廊,以及更西的……吐蕃诸部。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闪现!
(转)
“陛下,或许……我们不必直接与西夏交易。”柳七娘再次写下密信,字迹因急促而略显潦草,“妾身听闻,吐蕃高原某些隐秘山谷,气候独特,亦有可能出产类似药材,只是不为常人所知。且吐蕃诸部与西夏并非铁板一块,多有龃龉。”
她在信中提出了一个冒险的计划:由她派出绝对可靠的、精通药材和吐蕃语的伙计,携带重金和中原的紧俏货物(如茶叶、丝绸),组成一支精干的小型商队,伪装成寻常胡商,绕开西夏控制的主要商道,冒险进入吐蕃诸部势力范围,尝试寻找替代药材,或者从吐蕃人手中,高价收购可能流入该地的西夏药材!
这是一个迂回的策略,风险极大。吐蕃高原环境恶劣,部落关系复杂,商队很可能有去无回。但这也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能打破僵局,既不屈服又能争取一线生机的办法!
“同时,”柳七娘在信末补充道,“朝廷可在边境增兵,做出强硬姿态,摆出不惜一战也要追回‘失窃图纸’的架势,吸引西夏和江南商会的注意力,为商队行动创造机会。”
她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合)
赵祯接到柳七娘的信,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这条看似异想天开的“吐蕃迂回”之策,仔细推敲,竟真的存在一线希望!虽然风险极高,但比起直接妥协或者放弃狄青,这无疑是当前最优的选择!
“准!”赵祯毫不犹豫,立刻提笔回信,“卿之策,虽险,亦为破局唯一良方。朕即刻下令边境戒严,做出搜寻图纸之态,吸引贼人视线。商队人选、物资,由卿全权调配,务必隐秘、迅捷!所需一切,朕之内帑,倾力支持!”
他深知此事关乎狄青性命与国运,不容有失。他不仅动用了内帑,还秘密调拨了一小队皇城司精通野外生存和搏杀的好手,混入商队,负责护卫安全。
得到赵祯的全力支持,柳七娘立刻行动起来。她挑选了商行中最忠诚可靠、曾多次行走西域、甚至接触过吐蕃部落的老伙计作为领队,又精心准备了足以打动任何部落首领的礼物。那队皇城司好手的加入,更是让这支小型商队拥有了不俗的自保能力。
一切都在极度隐秘中进行。数日之后,一支看似普通、实则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商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汴京,向着西北,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高原,迤逦而行。
(悬念)
边境的紧张态势果然吸引了西夏和江南商会的注意力。西夏方面调兵遣将,严阵以待;江南商会安插在边境的眼线,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两国对峙的前线。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有一支小小的商队,正沿着人迹罕至的古道,试图绕过风暴的中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狄青军中的消息时好时坏,全靠着御医和随军郎中用其他药材勉强吊住性命,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赵祯和柳七娘的心,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焦灼。
二十余天后,就在赵祯几乎要按捺不住,考虑是否采取更激进的手段时,一封装在细小竹管里的密信,由一只经过严格训练的鹞鹰,穿过重重关山,送到了皇城司的秘密据点,最终呈到了御前。
信是商队领队写来的,字迹仓促,似乎是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书写:
“臣等已抵吐蕃白狼部,几经周折,幸不辱命,觅得所需之物!然归途遭不明身份马队追踪截杀,护卫死伤过半,臣等携药突围,现藏身于野牛沟,追兵在外,难以脱身!恳请速发援兵!方位……”
信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后面是一串代表地理方位的特殊符号。
赵祯握着这封染着血渍和汗迹的求援信,霍然起身!
药找到了!但商队也陷入了绝境!
他目光猛地投向殿外,厉声喝道:“杨业!”
“臣在!”杨业如同影子般应声出现。
“你亲自带队,挑选最精锐的人手,携带强弓劲弩,即刻出发,按此方位,驰援野牛沟!”赵祯将密信拍在杨业手中,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和药,给朕带回来!”
“臣,万死不辞!”杨业重重叩首,转身如风般离去。
野牛沟的枪声已然响起,救援的兵马能否及时赶到?那救命的药材,又能否顺利带回,挽救狄青于垂危?
http://www.abcsee.cc/46258/1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