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白叠惑局与边关惊变
推荐阅读:
汉世祖
东汉不三国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不明不清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起)那袋洁白如雪的棉籽,静静躺在柳七娘书房的桌案上,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却仿佛带着无形的千钧重压。机遇?还是陷阱?这个问题如同双头蛇,在她心中反复撕咬。
色目商人?江南商会背景?在这个与“明公”彻底决裂,双方转入全面暗战的敏感时刻,这袋号称能“其利不可估量”的棉籽,出现得太过巧合,太过刻意。
直接拒绝?若棉花真能成功引种推广,配合新式织机,确实能引发纺织业的革命,惠及万民,富国强兵。这诱惑太大,她无法轻易放弃。
坦然接受?万一这是“明公”的毒计,比如在种子中混入某种难以察觉的病害,或者借此传递错误信息,引导她走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柳七娘沉吟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她唤来最信任的、精通农事的管事,指着那袋棉籽吩咐道:“将此物妥善保管,分作三份。一份,立刻秘密送往我们在南方的庄园,找最可靠的老农,选择小片隔离的土地,严格按照色目人所说的种植方法试种,记录每一个细节,不得有误。另外两份,一份封存备用,一份……我要亲自查验。”
她决定,以最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份“礼物”。既要抓住可能的机遇,也要严防死守任何潜在的风险。
(承)
接下来的几天,柳七娘几乎泡在了临时改建的“实验室”里。她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检测这些棉籽——观察外形、测量千粒重、用水选法剔除瘪籽,甚至尝试了简单的发芽试验。她前世并非农学专家,只能凭借有限的科学常识和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方法进行验证。
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棉籽活性很高,发芽率不错,似乎……并无明显问题。但柳七娘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她知道,以“明公”的狡猾,若真要设局,绝不会用如此容易被识破的手段。
与此同时,她加紧了对外来物资,尤其是从东南和西域方向流入工坊区的一切原材料、工具的检疫和管控。她下令成立专门的“验看司”,由绝对可靠的人员负责,对所有进入工坊区的非本地物资进行严格检查,防止有人混入破坏性物品或传递秘密信息。
工坊区在外部压力下,反而形成了一套更加严谨、高效的内控体系。
而在朝堂之上,赵祯也并未因暂时的平静而放松警惕。他利用《汴京日报》持续宣传工坊区的成就和新政的利好,不断巩固舆论阵地。同时,他借着魏王闭门思过的机会,开始不动声色地调整一些关键岗位的人选,安插更多倾向于改革或至少是中立的官员。
对于西北边境出现的廉价“奇物”,赵祯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密令边军加强对榷场的监控,并派出了精干的皇城司探子,伪装成商人,尝试接触西夏方面,探查这些“奇物”的真正来源。
(转)
就在柳七娘对棉籽的检验陷入僵局,赵祯对西北的探查尚无明确结果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这一日,柳七娘正在查看南方庄园送来的第一份试种情况简报(简报采用了她设计的密写方式,内容显示棉籽出苗整齐,长势良好,暂无异常),指挥部外传来一阵喧哗。
片刻后,管事带着几分激动和几分忐忑进来禀报:“夫人,门外……门外来了一位老道士,自称‘玉泉散人’,说……说能解夫人眼前之惑,非要见您不可。”
老道士?解惑?柳七娘眉头微蹙。她素来不信这些方外之人,尤其是在这多事之秋。
“可知其来历?”
“属下问了,他只说是受故人所托,还……还拿出了这个。”管事递上一物。
柳七娘接过来一看,是一块半旧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复杂的云纹图案。看到这个图案,柳七娘瞳孔微缩——这是她早年行商时,偶然救助过的一位游方道士的信物!当时那道士曾说日后若有所求,可凭此物寻他门下弟子。此事极为隐秘,知晓者寥寥!
难道……
“快请!”柳七娘立刻道。
那玉泉散人须发皆白,却步履轻盈,仙风道骨。他进入指挥部,也不多礼,目光直接落在桌案上那袋棉籽上,轻轻叹了口气。
“福生无量天尊。夫人,此物虽好,却带‘煞气’啊。”
(合)
柳七娘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请道长明示。”
玉泉散人走上前,伸出枯瘦的手指,轻轻拨弄了一下棉籽,然后拈起几粒,放在鼻尖细细嗅了嗅,又对着光线仔细观察。
“夫人请看,”他指着棉籽尖端一处几乎微不可查的褐色小点,“此非天成,乃是以极阴寒之药水浸泡所致。单一粒,无害。但若大面积种植,此药性会渗入土壤,缓慢释放,三五年内,可使地方衰竭,草木难生。更兼其药性隐晦,寻常验看,极难发现。”
柳七娘倒吸一口凉气!好狠毒的手段!这不是立刻见效的破坏,而是釜底抽薪,要毁掉她未来可能依赖的种植基地!若非这老道士点破,她即便试种成功,大规模推广后,后果不堪设想!
“多谢道长指点迷津!”柳七娘真心实意地躬身一礼,“不知道长可否告知,是何人托您前来?”
玉泉散人摇了摇头:“故人已渺,尘缘已了。贫道只是了却一段因果罢了。夫人日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告辞。”
说完,他也不停留,转身飘然而去,如同从未出现过。
柳七娘看着老道士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那袋险些酿成大祸的棉籽,心中一阵后怕,也对“明公”的阴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她立刻下令,南方试种即刻停止,所有接触过此批棉籽的土地进行深翻处理,并焚烧所有已出幼苗。同时,将此事连同玉泉散人的判断,密报赵祯。
(悬念)
棉籽危机在老道士的神秘介入下得以化解,但柳七娘和赵祯都清楚,这不过是“明公”层出不穷手段中的一环。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果然,数日之后,赵祯派往西北的皇城司探子,冒死传回了一份绝密情报。
情报证实,流入西夏的廉价布匹和铁器,其工艺源头,直指江南商会!更令人震惊的是,探子在西夏境内,发现了江南商会重要人物的踪迹,他们似乎正在与西夏权贵密谈,内容涉及……一种能“于百步外破重甲”的“神兵”图纸!
与此同时,狄青军中也传来噩耗——由于缺一味关键的解毒药材,狄青的伤势出现反复,情况再次危急!而那味药材的主要产地,恰恰就在……刚刚出现江南商会活动的西夏境内!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明公”以技术为饵,勾结西夏,一方面在经济和军事上增强西夏实力,给大宋制造外患;另一方面,很可能以此作为条件,要求西夏配合,掐断救治狄青的关键药材供应,或者以此设下更大的陷阱!
赵祯看着眼前汇集的情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内忧未平,外患又起!而且这一次,敌人将战场延伸到了国境之外,直接威胁到了他麾下大将的性命!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锐利如刀,落在了西北方向。
一场围绕狄青性命、西北边防与未来国运的无声较量,已然拉开序幕。
而他能打出的一张牌,似乎也只剩下……
http://www.abcsee.cc/46258/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