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穿越后,我选择躺平 >第221章 鹭岛蛰伏与红歌暗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1章 鹭岛蛰伏与红歌暗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鹭岛的春日,在海风的浸润下,一日暖过一日。木棉花开了又谢,火红的花瓣铺满了人行道,凤凰木的新叶嫩绿逼人。

  距离那场席卷全网的文化风暴——《乡愁》的发布,已过去数日。

  网络上的喧嚣鼎沸渐渐趋于一种沉淀后的深刻回响,而处于风暴眼的沈屿,却在鹭岛这座城市里,真正地、彻底地“蛰伏”了下来。

  他并未离开鹭岛。那场风波带来的巨大关注度,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暂时隐匿行踪的决心。

  他知道,此刻无论去往何处,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追逐和打扰。

  不如就在这座已然熟悉的城市里,彻底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回归到他最初所追求的“躺平”状态。

  他依旧住在那家注重隐私的精品酒店,但行事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不再进行任何带有“游览”性质的户外活动,不再去热门景点,甚至减少了外出用餐的频率。

  每日的生活,压缩到了极简的模式:

  清晨,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时,他便悄然出门,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沿着酒店后巷一条清净无人的滨海步道慢跑。

  晨跑路线固定且偏僻,避开了一切可能的人流。

  呼吸着带着咸味和海藻气息的清凉空气,看着朝阳从海平面跃出,将万丈金光洒满海面,这是他一天中唯一与外界自然接触的时刻。

  上午,是雷打不动的阅读与写作时间。

  他让酒店服务员将三餐送至房间,谢绝了一切客房打扫。

  拉上厚重的窗帘,只留一盏阅读灯,他沉浸在带来的书籍中,或是先秦诸子,或是西方哲学,或是地方志趣,心无旁骛。

  偶尔,他会拿出笔记本,记录一些阅读随感,或是一些模糊的、不成篇章的诗句灵感,无关发表,只为梳理思绪。

  下午,则是静坐与冥想。

  他有时会坐在面对大海的落地窗前,泡一壶清茶,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一坐就是整个下午。

  思绪放空,内心渐渐沉淀得如同窗外那片深邃的海。

  外界的一切纷扰,似乎都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夜晚,他偶尔会打开酒店的老式收音机,调低音量,收听本地的新闻频道或音乐台,以一种极其间接的方式,感知着这座城市的脉搏,但绝不接触网络信息。

  他知道《乡愁》的影响仍在持续,鹭岛市政府正在借此大力推广城市文化形象,但他刻意保持着距离,仿佛那一切与他无关。

  他就像一枚投入深海的石子,沉入了鹭岛这座城市最寂静的底层,过着一种近乎隐形的生活。

  酒店的工作人员受过叮嘱,对他极其尊重且守口如瓶。

  方婉秋、陈妈妈等人偶尔打来电话,他也只是简短报平安,并不多言。

  这种极致的低调与安静,是他对抗过度关注、守护内心净土的方式。

  然而,树欲静而风并未完全止息。

  音乐节风波的后遗症,仍在发酵。

  为了彻底消除那起不当言论事件的负面影响,挽回城市形象,展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文化导向,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鹭岛市音乐节主办方联合几家大型文化传媒公司,宣布将在原音乐节场地,举办一场名为“鹭岛潮音·同心筑梦”的大型红色主题演唱会(简称“红歌会”)。

  时间就定在原音乐节风波后的一周。

  旨在用一场高规格、正能量、主旋律鲜明的文艺活动,覆盖之前的负面记忆,凝聚人心,传递家国情怀。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将其视为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的文化行动。

  演唱会将邀请众多正能量艺人、知名歌唱家、以及有良好口碑的流行歌手参加,阵容强大。宣传口径强调“用歌声凝聚力量,用音乐传递信仰”,规格很高。

  沈屿通过收音机听到了这则新闻。

  他放下手中的书,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城市中心隐约可见的、正在紧张搭建的演唱会舞台灯光。

  他沉思了片刻。

  这件事,本与他无关。他已用《乡愁》表达了他的态度,无需再介入更多。

  但一个念头,却悄然在他心中升起。

  他想到了宋晓冉。

  在那场风波中,她作为在场艺人,虽然并未卷入不当言论,但也必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和关注。

  这次红歌会,对她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一个向公众清晰展示自身立场、进一步提升正面形象的平台。

  以宋晓冉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若能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活动中有出色表现,对她的事业稳固和形象升华,将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沈屿心中对宋晓冉始终存有一份淡淡的欣赏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亏欠感。

  欣赏她的专业、坚韧和对音乐的纯粹热爱;亏欠感则源于“安知鱼”这个身份带给她的巨大机遇,以及上次在馥海演唱会她为刘文静献唱的善意。

  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再帮她一次。用“安知鱼”的方式。

  他回到书桌前,打开了那个加密的笔记本电脑,登录了那个仅与极少数人联系的“安知鱼”专属加密邮箱。

  他斟酌了片刻,起草了一封极其简短的邮件,收件人是宋晓冉的私人工作邮箱。

  邮件正文如下:

  “宋小姐台鉴:

  闻鹭岛将办‘同心筑梦’红歌会,意义非凡。此乃展示立场、传递正能量之良机,建议积极参与。

  若有意,我可为你量身创作一首契合主题的新歌,词曲包办,风格可商。权作对过往合作之续篇,亦是对音乐纯粹之初心的守护。

  盼复。勿外传。

  安知鱼 笔”

  邮件发送成功。沈屿合上电脑,不再理会。他将选择权交给了宋晓冉。

  他相信,以宋晓冉的聪慧和她的团队的专业嗅觉,应该能明白这封邮件背后的分量和意义。

  果不其然,邮件发出后不到两个小时,沈屿那部处于静默状态的、仅用于“安知鱼”身份联系的加密手机,就收到了一条来自宋晓冉常用号码的短信。

  短信内容同样简短,却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斩钉截铁:

  “安老师!邮件收到!谢谢您!红歌会我一定参加!全力参加!新歌……我……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太感谢您的信任和厚爱!一切听您安排!我的团队随时待命!宋晓冉”

  字里行间,充满了被“馅饼”砸中的惊喜、对“安知鱼”的无比信任以及跃跃欲试的斗志。

  她甚至没有询问歌曲的具体风格或要求,直接表达了全然的信任和配合。这份果决和信任,让沈屿微微点头。

  “既然答应了,那就好好写一首吧。”沈屿放下手机,望向窗外蔚蓝的大海,心中已然有了构思。

  红歌,并非一定要是口号式的呐喊,它可以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动人的表达。

  要写一首,既能契合主题、传递力量,又能展现宋晓冉声线特质、旋律优美、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歌。

  一首,能够超越简单宣传、成为经典的作品。

  接下来的几天,沈屿的生活节奏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和规律,但他的部分心神,已投入到了这首“命题作文”的创作中。

  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进行大量的“脑内创作”。

  他反复思考红歌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是信仰,是奉献,是家国情怀,是平凡人的伟大……如何用音乐的语言,将其转化为真挚、不空洞、有血有肉的情感表达?

  他回忆着前世听过的众多优秀主旋律作品,思考它们的成功要素。

  旋律要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歌词要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能引起普通人共鸣;编曲要大气磅礴,又能细腻动人。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独特的、能直击心灵的“切入点”。

  几天后,一个清晨,当他在晨跑中,看到海平面上喷薄而出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向海面、港口、以及这座城市时,一个灵感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光! 就是“光”!信仰之光、希望之光、奉献之光、引领方向之光!用“光”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

  既可以象征宏大的理想信仰,也可以比喻平凡人发出的微光,最终汇聚成照亮时代、照亮人心的磅礴力量!

  思路一旦打开,“创作”便如水到渠成。
  http://www.abcsee.cc/46282/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