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京华暗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西行队伍跨越玉门关,踏入大唐疆域,虽归心似箭,却并未大张旗鼓,而是依照陆昭之意,悄然前行,以便更清晰地感知这修复后的天地气机,以及暗中观察归途所见民生吏治。与此同时,长安城内的暗流,并未因他们的归来而平息,反而因某些人的警觉,变得更加汹涌诡谲。

  时值暮春,河西走廊绿意初萌,与死亡之海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队伍夜宿于一处官方驿站。驿站官吏见是国师与秦将军队伍,自是殷勤备至,安排上房,供应热水饭食。

  是夜,月朗星稀。陆昭并未急于休息,而是与沈青桐在驿站庭院中漫步。他仰观天象,只见西方白虎星宿中,参宿星光略显晦暗,伴有隐晦的赤气,主兵戈阴谋未息;而长安方向的紫微帝星之侧,一颗平日不甚起眼的辅星,其光竟隐隐与帝星争辉,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翳。

  “帝星之侧有暗芒,似有小人蒙蔽圣听,朝中恐有变数。”陆昭低声道,眉头微蹙。他又看向代表臣僚的星辰方位,属于右弼(通常象征右相)的星位,光华流转不定,似有焦虑之象,而其周边,更有几缕难以捕捉的晦暗丝线,牵连向远方,方向竟隐约指向终南山。

  沈青桐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她虽不精星象,但对气机感应敏锐:“终南山方向…似乎有股沉寂许久的气息,近日似有扰动。结合郑相之前密信所言,长平长公主正在终南山静修…”

  夫妇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星象示警,绝非空穴来风。

  次日清晨,队伍即将出发时,驿站一名负责照料马匹的老驿卒,借着给沈青桐的马匹添加精料的机会,左右张望后,迅速将一枚蜡丸塞入沈青桐手中,低语道:“夫人,小心…”随即若无其事地走开。

  沈青桐不动声色,回到车内捏碎蜡丸,里面是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以拙劣笔迹写着:“鬼市有变,龙纹货通幽,癸水恐遁。”

  字迹虽劣,信息却惊人!这显然是有知情者,冒着风险向他们示警!鬼市与“幽阁”的交易似乎出了变故,那“癸水使”可能准备潜逃,而且线索直指“龙纹”和“幽阁”!

  陆昭得知后,沉吟道:“看来,有人不希望我们顺利回到长安,更不希望我们插手‘幽阁’之事。这示警之人,或许是受过你我恩惠,或许…是郑相安排的暗线。”

  他们立刻决定,加快行程,同时派出两名身手矫健、心思缜密的玄枢阁好手,脱离大队,易容后先行赶往长安,将消息密报郑远,并协助监视鬼市与终南山方向的异动。

  就在陆昭收到驿站示警的同一天,长安鬼市深处,发生了一场短暂的、却极其激烈的搏杀。

  玄枢阁耆老与宋仵作根据之前“墨鸦”提供的有限线索,以及郑远暗中授意,加强了对鬼市几个可能用于“幽阁”秘密交易的区域的监控。这夜,他们发现一名形迹可疑、身上隐约带着龙涎香与腥气混合味道的男子,与另外几人在一间废弃的仓库内秘密交接一批贴着封条的箱子。

  就在他们准备动手抓捕时,异变突生!数名蒙面黑衣人从暗处杀出,目标并非玄枢阁众人,而是直指那名带有特殊气味的男子及其同伙!这些黑衣人下手狠辣无情,招式诡异,竟像是要灭口!

  “不好!他们要灭口!阻止他们!”耆老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变,率众冲出。

  仓库内顿时陷入混战。那名带有特殊气味的男子(很可能就是“癸水使”)武功不弱,但其同伙很快被黑衣人斩杀。黑衣人身法飘忽,配合默契,且似乎不畏寻常刀剑,玄枢阁好手一时竟被缠住。

  “癸水使”趁乱击退一名黑衣人,欲从仓库后门逃走。宋仵作眼疾手快,一把特制的、淬有麻药的短弩激射而出,正中其小腿!“癸水使”身形一个踉跄,却反手掷出一枚黑色弹丸!

  砰!弹丸炸开,浓密刺鼻的黑烟瞬间弥漫整个仓库,带着强烈的催泪与麻痹效果。

  “屏息!”耆老大喝,挥袖驱散烟雾。待烟雾稍散,仓库内除了几具尸体(包括“癸水使”的同伙和两名黑衣人),那名“癸水使”和其余黑衣人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滩来自“癸水使”小腿伤口的血迹,以及一枚在混乱中从“癸水使”身上掉落的、半个巴掌大小的青铜令牌。

  令牌造型古拙,正面刻着云水纹路,背面则是一个清晰的、与之前银饼上一致的“云纹绕龙爪”印记!

  功亏一篑!“癸水使”被灭口未成,却在其同伙掩护下逃脱!但留下了至关重要的令牌和血迹线索。

  耆老捡起令牌,面色阴沉:“立刻封锁消息!查验这血迹!还有,这些黑衣人的武功路数…不似中原常见,倒像是…东海那边的倭人忍术残篇演变而来…”

  鬼市之行,虽未竟全功,却也将“幽阁”逼到了更深的角落,并获得了指向性更强的物证。对方狗急跳墙,恰恰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数日后,长安紫宸殿朝会。

  景和帝端坐龙椅,面色平静地听取各部奏报。当有官员再次提及西行队伍音讯、暗示担忧时,景和帝淡淡道:“朕已得边关密报,国师与秦将军一行,已安然入关,不日将返京。”

  此言一出,众臣反应各异。郑远一派自然欣喜。右相李辅国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很快恢复如常,出班奏道:“陛下洪福!国师与秦将军安然归来,实乃社稷之幸。如此,西陲之事当可尘埃落定。臣近日查阅古籍,偶见前朝记载,言及西方有‘惑心乱神之石’,与此次西行或有关联,不知国师是否查明?此等邪物,若流入中原,遗祸无穷啊。”

  他这番话,看似关心国事,实则埋下钉子。先将“奇异矿石”定义为“惑心乱神”的邪物,若陆昭带回的是好消息则罢,若稍有差池,或日后民间因矿石再出乱子,便可归咎于陆昭处置不当。

  郑远岂不知其意,立刻出列:“陛下,右相所虑,国师想必已有周全之策。待国师回京,详细禀明,自有公论。当下之急,乃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他将话题引回朝政大局,避免在李辅国设定的框架内纠缠。

  景和帝目光扫过二人,不置可否,转而问起春耕与漕运之事。朝会便在一种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

  退朝后,李辅国回到府中,屏退左右,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走到书房暗格前,取出一封以特殊火漆封口的密信,低声自语:“终究还是快回来了…‘癸水’那边失手,令牌失落…看来,不得不动用那步棋了…”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

  归途队伍行至泾州附近,恰逢当地一场不大不小的时疫(春季风寒夹杂湿邪流行)。州府医官人手不足,许多百姓缠绵病榻。

  队伍本可绕行,但沈青桐见状,主动提出停留两日。陆昭知她心意,自是支持。

  沈青桐亲自带着随行懂医理的队员,在州府安排的临时医棚内坐诊。她并非简单地开方施药,而是仔细观察病人症状、舌苔、脉象,发现此次时疫虽症状类似,但病因略有不同,乃去岁冬寒过甚,今春地气回复又猛,导致人体内寒湿与外邪交织,寻常发散风寒的方子效果不佳。

  她结合异世梦中关于“流行病学”和“辨证施治”的模糊概念,以及自身祝由医理,调整了药方,加重了化湿健脾、扶正祛邪的药材比例,并辅以艾灸特定穴位,增强百姓自身抵抗力。

  她还指导当地医官,如何区分不同体质的病人,给予略有差别的药剂。又让人熬制了大锅的“防疫汤”,分发给未染病的民众。

  不过两日功夫,许多重症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轻症者几近痊愈。泾州官吏与百姓感激涕零,几乎将沈青桐奉若神明,称其为“活菩萨”。

  陆昭在一旁,并未直接参与诊疗,但他通过观察星象与地气,指出城中几处水井可能受秽气污染,建议州府派人清理消毒,并调整了城中几处关键建筑悬挂的辟邪符箓方位,以调和此地紊乱的气场。

  夫妇二人一医身,一调境,相得益彰。此事虽小,却再次彰显了道医祝由之术于国于民的实用价值,消息亦不胫而走,为他们回归长安积攒了更多的民望与声誉。

  先行派回的玄枢阁高手,已悄然抵达长安,并与郑远取得联系。他们带来了陆昭的警示和驿站的纸条。

  郑远结合鬼市发生的灭口事件和获得的龙纹令牌,心中疑云更甚。令牌的龙纹制式,经秘密核对,确与宫中赏赐给长平长公主的一批器物上的印记吻合!而终南山方向…

  他加派了得力人手,以各种身份秘密潜入终南山区域,监视长平长公主修行的别院。回报称,别院近日守卫似乎更加森严,且偶有身份不明的访客夜间出入,行踪诡秘。

  与此同时,陆昭队伍已过潼关,长安城巍峨的轮廓已然在望。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繁华帝都的上空,正凝聚着一场更大的风暴。等待他们的,绝非凯旋的鲜花与荣耀,而是更加错综复杂的阴谋与挑战。

  …

  归途陆昭观星象察觉朝中奸佞与终南山异动,获匿名示警鬼市有变。长安鬼市发生灭口事件,“癸水使”负伤逃脱,留下关键龙纹令牌。朝堂上李辅国言语埋针。途中沈青桐救治泾州时疫展现医道。郑远调查指向长平长公主。队伍逼近长安,山雨欲来。

  ---
  http://www.abcsee.cc/46465/3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