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深宫惊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长安城在望,巍峨的城墙轮廓于春日晴空下愈发清晰。西行队伍历经数月艰险,携大功即将返京,本该是万众期待、凯歌高奏的景象。然而,无形的暗流与杀机,却比欢迎的仪仗更早一步,悄然笼罩而来。

  距离长安城尚有三十里,官道两侧林木渐密。按照惯例,朝廷派出的迎接使者与部分仪仗应已在此等候。然而,队伍行至一处名为“落雁坡”的缓坡林地时,陆昭却突然抬手,示意队伍停止前进。

  他眉头微蹙,望向道路左侧一片看似平静的桦木林,沉声道:“林中有肃杀之气,鸟雀无声,恐有埋伏。”

  秦啸岳闻言,立刻下令:“全军戒备!盾牌手向前,弓弩手上弦!”

  话音未落,破空之声骤起!并非来自两侧林地,而是来自高空!只见数十只造型奇特的木制“巨鹊”,翼展近丈,从云端俯冲而下,其腹部机括弹开,露出密密麻麻的淬毒弩箭,如同蜂群般向着队伍核心——陆昭与沈青桐的车驾覆盖而来!

  这绝非寻常匪类或军中弓弩,而是精巧霸道的机关术!

  “保护国师!”秦啸岳怒吼,陌刀挥舞,格开数支弩箭。士卒们纷纷举盾,但木鹊来自上方,盾牌防护有限,瞬间便有数名士卒中箭倒地,伤口迅速发黑。

  千钧一发之际,陆昭并未慌乱。他袖袍一拂,数道闪烁着微光的符箓激射而出,并非射向木鹊,而是射向车队周围的几个特定方位。符箓落地即隐,一道无形的气墙瞬间升起,那些激射而至的弩箭撞在气墙上,大多力道尽失,叮叮当当掉落在地。正是他提前布下的简易防护阵法。

  与此同时,沈青桐已如轻燕般掠出车驾,她并未直接攻击高空木鹊,而是目光锐利地扫视林地边缘。她注意到,每当木鹊转向或发射弩箭,林间某处便有极其微弱的反光一闪而逝。

  “操控者在林内!左前方第三棵大树后!”沈青桐清叱一声,玉手一扬,数枚细如牛毛、闪烁着寒光的银针,已循着那反光之处电射而去!

  林中传来一声闷哼,随即是机括紊乱的声响。一部分木鹊顿时失去了控制,互相碰撞,甚至歪歪斜斜地栽向地面。

  “擒贼!”秦啸岳抓住机会,亲自率领一队跳荡营精锐,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林中。

  战斗很快结束。林中伏击者共有七人,皆身着灰色劲装,面无表情,眼见不敌,竟纷纷咬碎口中毒囊自尽,无一活口。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结构复杂、以机簧和微弱灵气驱动的木鹊,以及一套类似千里镜的镜片组来远程操控。

  “死士…精通机关术…”秦啸岳检查着尸体和器械,面色凝重,“非军中制式,也非寻常江湖门派所能拥有。”

  陆昭拾起一片木鹊残骸,仔细感知:“木材是江南特有的‘铁心木’,机关核心处镶嵌的,是能微弱引导灵气的‘引灵玉’…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他目光深邃,望向近在咫尺的长安城,“人未至,杀招已至。这长安,还真是‘热情’。”

  沈青桐则为那些中毒的士卒紧急救治,她以金针封住毒性蔓延,又迅速调配解毒散内服外敷,忙而不乱。所幸发现及时,中毒者皆无性命之忧。

  这场精心策划的空中刺杀,虽被化解,却如同一声警钟,宣告着长安之旅绝非坦途。

  清除路障,稍事整顿后,队伍终于抵达长安明德门外。以左宰相郑远为首,率领部分文武官员于城门外迎接,仪仗齐备,鼓乐喧天,做足了表面功夫。

  “恭迎国师、秦将军凯旋!陛下已在宫中设宴,为二位洗尘!”郑远笑容满面,上前见礼,但在与陆昭目光交汇的刹那,微微摇了摇头,传递出一个“情况复杂”的信号。

  陆昭与沈青桐神色如常,与郑远及众官员寒暄。然而,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前来迎接的官员中,右相李辅国称病未至,其派系的几位核心官员也大多面色冷淡,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拱手祝贺。兵部尚书倒是热情,但言语间多次提及北庭战事,对西行成果的询问却显得有些刻意和谨慎。

  更让陆昭留心的,是随行官员中,有一位面白无须、眼神略显阴鸷的紫袍宦官,乃是宫内司宫台的一位实权副总管,姓赵。此人是李辅国在宫中的盟友之一,他虽也面带笑容,但那笑意却未达眼底,目光在陆昭与沈青桐身上扫过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冷意。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队伍入城。长安百姓闻讯,纷纷涌上街头围观,人声鼎沸,欢呼不断。陆昭与沈青桐骑在马上,向民众颔首致意,沈青桐更是不时对路边一些面露病容的百姓投去关注的目光。他们的声望,在泾州之事后,于民间更是如日中天。

  但这表面的风光之下,是无数道来自暗处、含义各异的目光。陆昭能感觉到,这繁华帝都的气场,比他们离开时更加混浊、紊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

  当夜,大明宫紫宸殿内灯火通明,景和帝设宴为陆昭、秦啸岳接风洗尘。宗室勋贵、文武重臣齐聚一堂,觥筹交错,丝竹悦耳。

  景和帝高踞御座,首先对陆昭、秦啸岳西行成功、平定北庭之乱予以高度褒奖,赐下大量金银绸缎,并加封陆昭为“护国天师”(虚衔,以示尊荣),秦啸岳晋爵一级。对陆明心、灵生亦有封赏。

  宴席间,气氛看似融洽。然而,当陆昭开始简要禀报西行成果,提及那远古装置乃调节天地气机之枢纽,并已修复,西陲气候将渐复正常时,李辅国(虽称病,但仍强撑出席)却缓缓放下了酒杯。

  “国师之功,泽被苍生,臣等敬佩。”李辅国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然,臣听闻,那西域奇异矿石,有惑乱人心、冰封气血之效,乃不祥之物。不知国师如何处理此物?可曾带回样本?若此类邪物不慎流入我大唐,恐酿成如‘履顺坊冰尸案’般惨剧,遗祸无穷啊。”

  他果然旧事重提,并将“奇异矿石”直接与“邪物”、“惨剧”挂钩,言语间充满了担忧与暗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昭身上。

  陆昭神色不变,从容答道:“右相所虑,亦是臣等所忧。此石蕴含奇特阴寒能量,若使用不当,确会反噬其身。然,天地万物,皆分阴阳,此石亦然。其性虽寒,若引导得法,未必不能用于医药、淬火等利国利民之途。关键在于‘掌控’与‘引导’。臣已将此石特性、危害及潜在用途详细记录,并封存少量样本于玄枢阁秘库,由专人看管研究,绝不容其流毒民间。至于‘冰尸案’,根源在于人心贪妄,滥用未知之力,正说明严加管控、引导教化之必要。”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承认了风险,又指出了潜在价值,更强调了管理和引导的重要性,将李辅国的“邪物论”巧妙化解。

  沈青桐亦适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陛下,诸位大人。妾身身为医者,深知万物相生相克之理。砒霜剧毒,亦可入药救人;朱砂燥热,用之不当亦能伤身。此石之寒毒,妾身已初步研得化解与疏导之法。若假以时日,或许能以其寒性,克制某些疑难热毒之症。一味禁绝,并非上策,明其性、导其用,方是正道。”

  夫妇二人一唱一和,以理服人,更搬出了医药应用的实例,让李辅国一时难以反驳。

  景和帝闻言,颔首道:“国师与夫人所言甚是。此石既已封存研究,严加看管,朕心甚安。至于其用途,日后由玄枢阁与太医署共同斟酌。”

  李辅国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却也只能躬身道:“陛下圣明。”

  这一回合,陆昭夫妇暂且稳住阵脚。但所有人都知道,关于奇异矿石的争论,绝不会就此结束。

  宫宴至深夜方散。陆昭与沈青桐回到久违的国师府,尚未歇息,郑远已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来访。

  “今日京郊刺杀,可是冲着二位来的?”郑远开门见山,面带忧色。

  陆昭点头:“手段狠辣,机关精奇,非寻常势力。且似乎是算准了我们抵达的时间。”

  郑远沉声道:“我已命人暗中查访那‘铁心木’与‘引灵玉’的来源。此外,鬼市之事后,‘癸水使’如同人间蒸发,那枚龙纹令牌,经多方秘密核实,确与赏赐给长平长公主的一批器物印记吻合。”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还有一事,颇为蹊跷。就在你们抵达前两日,司宫台那位赵副总管,以‘清查宫内陈旧物资’为名,调阅了近半年来所有涉及终南山别院物资供给、人员往来的记录。而今日宫宴上,我安排在终南山附近的眼线传回消息,长平长公主的别院,三日前曾以‘修缮房舍’为由,招募了一批短工,但这批人入山后便再无消息,别院的防卫似乎也更加严密了。”

  陆昭与沈青桐对视一眼。司宫台的异常举动,终南山别院的招募短工…这一切,似乎都指向那位深居简出的长公主,正在暗中进行着什么。

  “陛下可知此事?”沈青桐问。

  郑远摇头:“尚无确凿证据,岂敢轻易惊动圣驾?况且涉及宗室长亲…”他叹了口气,“如今你们回来,我便多了臂助。接下来,需得设法找到‘癸水使’,或者找到长公主与‘幽阁’直接关联的证据。”

  陆昭沉吟片刻:“或许,可以从那批‘消失’的短工,或者司宫台的赵副总管身上着手。”

  夜色深沉,国师府内的密谈,预示着长安城内的另一场暗战,即将拉开序幕。而这场暗战的中心,直指帝国最顶层的皇室宗亲。

  …

  归京途中遭遇精妙机关刺杀,陆昭沈青桐合力化解。宫门迎接与宫宴上暗流涌动,李辅国发难奇异矿石,被夫妇二人驳回。郑远夜访,透露司宫台与终南山别院异常,指向长平长公主。

  ---
  http://www.abcsee.cc/46465/3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