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第172章 竹丝隐患及时除 邻里助力暖人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2章 竹丝隐患及时除 邻里助力暖人心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孙晓说道:“我刚才检查了一下库房里的深棕色竹丝,大部分都没问题,颜色均匀、韧性也足,但有一小捆边缘有点开裂,虽然不明显,可编进背包里容易影响耐用性,我已经单独挑出来放在角落了,等会儿咱们用的时候避开那捆。”

  陈屿放下手里的筷子,点点头:“做得好,晓姐,细节上就是要这么较真。竹编这东西,看着是手工活,实则半点马虎不得,一根竹丝出问题,可能整个作品的质感和使用寿命都受影响。下午我再去库房看看那捆开裂的竹丝,要是裂纹不深,看看能不能裁成短的,编小装饰件用,别浪费了。”

  “我看悬,”张强喝了口汤,说道,“刚才晓姐挑出来的时候我瞥了一眼,那捆竹丝的开裂是顺着纹理来的,就算裁短了,编织的时候受力也容易断,不如直接当成废料处理,免得编的时候出岔子,反而耽误工夫。”

  林晚附和道:“强子说得有道理,赵敏的背包是定制款,客户要用来装15寸电脑,承重和耐用性都是关键,可不能用有隐患的竹丝。咱们宁可多费点功夫挑拣,也得保证用在成品上的每一根竹丝都是完好的。”

  乐乐捧着碗,小口吃着米饭,突然抬头说:“陈屿哥,我昨天编花蕊的时候,发现有几根黑色细竹丝有点发脆,我已经放在一边没敢用了,要不要也拿去库房一起处理掉?”

  “当然要,”陈屿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乐乐现在也越来越细心了,这就是做手艺该有的样子。不管是粗竹丝还是细竹丝,只要有一点不对劲,都不能将就。下午咱们把所有待使用的竹丝都再检查一遍,尤其是赵敏背包要用的深棕色竹丝,逐根过目,确保万无一失。”

  王爷爷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你们年轻人有这份细心,我就放心了。想当年我学竹编的时候,师傅就反复叮嘱,‘料不行,活再好也白搭’,竹丝是竹编的根,根扎得稳,作品才能立得住。下午检查竹丝的时候,我也一起去,我眼神还利索,能帮着把把关。”

  吃完饭,大家收拾好碗筷,没有多休息,立刻投入到竹丝检查的工作中。库房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竹丝分门别类地放在货架上,用防水布盖得严严实实。陈屿掀开盖在深棕色竹丝上的布,把几捆竹丝都搬到院子里的石桌上,阳光充足,能更清楚地看清竹丝的状况。

  “咱们分工来,”陈屿说道,“我和王爷爷检查粗竹丝,主要看有没有开裂、虫蛀;晓姐和林晚检查中细竹丝,重点看韧性和颜色均匀度;强子、赵磊,你们俩检查细竹丝,尤其是乐乐昨天说的黑色细竹丝,都仔细过一遍;乐乐就负责把我们挑出来的有问题的竹丝整理到一起,堆在墙角,等后面统一处理。”

  “好嘞!”大家齐声应道,各自拿起一捆竹丝开始检查。

  王爷爷拿起一根粗竹丝,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用手指顺着竹丝的纹理轻轻摩挲:“你们看,好的粗竹丝,重量均匀,表面光滑,对着光看没有明显的阴影,摩挲的时候没有卡顿感。像这根,”他拿起一根竹丝递给陈屿,“表面看着没问题,但这里有个很小的虫眼,虽然不深,但时间长了容易扩大,这种就不能用在背包框架上。”

  陈屿接过竹丝,按照王爷爷的方法检查了一遍,果然在竹丝中段发现了一个针尖大小的虫眼:“还是王爷爷经验丰富,我刚才差点没看出来。这种隐蔽的问题,确实得靠多年的经验才能分辨。”

  孙晓手里拿着几根中细竹丝,正在来回弯折测试韧性:“你们看这根,弯折到一定角度就有点发硬,回弹也不够自然,说明干燥的时候没处理好,韧性不足,编的时候容易断,得挑出来。”她把有问题的竹丝放在一边,继续检查下一根,“还有这根,颜色比其他的深一点,虽然差别不大,但编在背包上会显得突兀,影响整体美观,也不能用。”

  林晚的动作更细致,她把竹丝分成一小撮一小撮,逐根用手揉搓:“中细竹丝主要用来编背包外层,不仅要韧性好,手感也得细腻。这几根竹丝表面有细小的毛刺,虽然打磨后能改善,但本身材质不够好,编出来的纹路会不够平整,也挑出来吧。”

  张强和赵磊正蹲在地上检查黑色细竹丝,赵磊拿起一根,轻轻一折,竹丝“啪”地一声断了:“你看,这就是乐乐说的发脆的竹丝,材质已经老化了,根本没法用。咱们得把这些黑色细竹丝都逐根弯折测试,不能漏过一根。”

  张强点点头,手里的动作不停:“幸好乐乐发现得早,不然编花蕊的时候断了,不仅耽误工夫,还可能弄坏已经编好的部分。这些细竹丝看着不起眼,但用在装饰上,一点问题都能被放大。”

  乐乐蹲在墙角,把大家挑出来的有问题的竹丝分门别类地摆放:“陈屿哥,你看,粗竹丝有七根有问题,中细竹丝有十二根,黑色细竹丝有二十多根呢,这么多都不能用了呀?”

  陈屿走过去看了看,皱了皱眉:“确实比预想的多。尤其是深棕色的中细竹丝,原本库存就不算特别充足,挑出去十二根,剩下的够不够编赵敏的背包外层?”

  林晚算了算:“赵敏的背包加大了尺寸,外层需要的中细竹丝比普通背包多三成左右。剩下的深棕色中细竹丝,我粗略数了一下,刚好够编,但没有富余的了。这就意味着编织的时候不能出任何差错,一旦编错或者竹丝断裂,就没有替换的了。”

  “这可有点麻烦,”赵磊说道,“编织的时候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没有备用竹丝,心里总有点没底。要不要咱们再去采购一批深棕色竹丝?”

  陈屿摇摇头:“咱们用的深棕色竹丝是经过特殊碳化处理的,附近的竹材市场没有现成的,得联系专门的竹丝加工厂定制,来回至少要一周时间,赵敏的背包虽然有两个月工期,但早点完工能留出调整的时间,等竹丝到货就太耽误进度了。”

  王爷爷想了想,说道:“咱们老巷里不是有几家老邻居也做竹编吗?虽然他们现在主要做些简单的竹篮、竹筐,但肯定有碳化处理的竹丝,说不定能借一点或者买一点过来应急。”

  “对呀!”孙晓眼睛一亮,“我想起了,巷口的张大爷,他做竹编几十年了,以前也做过碳化竹丝的活儿,他家肯定有库存。还有中段的李婶,她儿子就是开竹丝加工厂的,说不定能弄到咱们需要的深棕色竹丝。”

  陈屿点点头:“那太好了,咱们现在就分头去问问。晓姐,你去张大爷家;强子,你去李婶家;我再去问问巷尾的王伯,他以前也和我爷爷一起做过竹编,说不定也有门路。咱们尽快落实竹丝的事,免得影响下午的编织进度。”

  “好!”孙晓和张强立刻起身,朝着巷口走去。

  陈屿嘱咐林晚和赵磊继续检查剩下的竹丝,确保没有遗漏的问题,然后带着乐乐朝着巷尾走去。老巷里的邻里关系都很好,尤其是做手艺的人家,平时互相帮忙是常事。

  走到王伯家门口,看到王伯正坐在院子里劈竹条,陈屿笑着打招呼:“王伯,忙着呢?”

  王伯抬起头,看到是陈屿,放下手里的斧头:“是小屿啊,今天没在工作室忙活?这位是乐乐吧,都长这么高了。”

  乐乐礼貌地喊道:“王伯好。”

  “这不是遇到点小麻烦嘛,”陈屿走进院子,说道,“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定制的竹编背包,需要一批深棕色的中细碳化竹丝,库存的不够用了,想问问您这儿有没有富余的,或者您知道哪儿能弄到?”

  王伯想了想,说道:“深棕色的碳化竹丝啊,我这儿倒是有几捆,是以前做一批竹编礼盒剩下的,一直放在库房里没用。不过我得看看粗细合不合适,你们要的是中细的吧?”

  “对,就是中细的,大概这么粗。”陈屿用手指比划了一下竹丝的粗细。

  王伯点点头:“那应该差不多,我去库房给你找找。”他站起身,领着陈屿和乐乐走进旁边的小库房。库房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种竹材和竹丝,王伯在角落里翻了翻,拿出两捆用牛皮纸包着的竹丝:“你看看,是不是这种?”

  陈屿接过一捆,打开牛皮纸,里面的竹丝呈均匀的深棕色,粗细刚好是中细款,他拿起一根测试了一下韧性,回弹自然,没有开裂和毛刺:“就是这种!王伯,太谢谢您了,您这两捆够我们用了。您看多少钱,我给您转账。”

  王伯摆摆手:“谈什么钱啊,都是邻里街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这竹丝放我这儿也是闲着,你们能用得上就拿去,只要别浪费就行。”

  “那可不行,”陈屿说道,“您这竹丝也是花钱做的,我们不能白拿。您要是实在不肯收钱,那我回头把做好的小竹编挂件给您送几个过来,也算我们的一点心意。”

  乐乐也跟着说:“王伯,我给您编个小蝴蝶挂件吧,可好看了!”

  王伯被乐乐逗笑了:“行,那我就等着乐乐的小蝴蝶。竹丝你们赶紧拿去用,别耽误了干活。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太感谢您了,王伯!”陈屿连忙把两捆竹丝抱在怀里,“我们回头一定给您送挂件过来。”

  告别王伯,陈屿和乐乐抱着竹丝往工作室走,刚走到巷中段,就看到孙晓和张强也回来了,两人手里都各抱着一捆竹丝。

  “陈屿,搞定了!”孙晓笑着说道,“张大爷那儿有三捆富余的,他说什么都不肯收钱,还说以后常去他那儿坐坐。”

  张强也说道:“李婶那儿也有两捆,她说是她儿子厂里刚做出来的,给我们按成本价算的,特别便宜。”

  陈屿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一来,竹丝不仅够用来编赵敏的背包,还能留一部分当备用,就算编织的时候出点小差错也不怕了。咱们老巷的邻里真是太热心了,关键时候总能帮上忙。”

  “那是,”孙晓说道,“咱们老巷的人都这样,谁家有事都乐意搭把手,尤其是做手艺的,讲究的就是互帮互助。以后咱们有机会,也得多帮帮邻居们。”

  回到工作室,林晚和赵磊已经把剩下的竹丝检查完毕,没有再发现问题。大家把新弄到的竹丝和原来的库存放在一起,重新分类整理好。

  “现在竹丝的问题解决了,咱们可以开始编织赵敏的背包外层了。”林晚拿起深棕色的竹丝,说道,“我先编个开头,确定好纹路的密度,然后咱们可以分工,我编正面和侧面,强子和赵磊编背面和底部,这样能提高效率。”

  张强点点头:“没问题,你先起头,我们跟着你的纹路来,保证编出来的纹路一致,不跑偏。”

  王爷爷已经开始编织“平安”挂屏的“平”字,细竹丝在他手里灵活穿梭,每一根竹丝的松紧都控制得恰到好处:“陈屿,你过来看着,我编完这个‘平’字,接下来‘安’字就交给你编,我在旁边指导你。编文字最忌讳心浮气躁,要沉下心来,跟着竹丝的纹理走。”

  陈屿连忙凑到王爷爷身边,认真地看着他的动作:“好的,王爷爷。我刚才看您编‘平’字,横画都是先编主线,再用细竹丝穿插固定,对吗?”

  “没错,”王爷爷说道,“编横画的时候,主线要拉得平直,穿插的竹丝要松紧一致,这样横画才够平整。编竖画的时候也是一样,要垂直向下,不能歪歪扭扭。你看这个‘平’字的竖画,从顶端到底端,粗细均匀,没有弯曲,这就是功夫。”

  陈屿一边看一边记,时不时点点头:“我明白了,关键是控制好竹丝的张力,还要注意笔画的比例。”

  孙晓正在给周雅的背包做预处理,用软布擦拭已经编好的外层,去除表面的竹屑:“林晚,你编背包的时候注意点,周雅的背包外层已经编了一半了,纹路要保持一致。还有,小雏菊的位置要留好,等外层编到合适的地方,就把乐乐编的花蕊嵌进去。”

  林晚说道:“放心吧,晓姐,我已经标记好位置了。等编到离开口处十厘米左右,就开始编小雏菊的花瓣,用浅一点的竹丝,一层一层围绕着花蕊编,保证编出来的效果和乐乐说的一样,像真的开花一样。”

  乐乐守在林晚旁边,手里拿着三个编好的花蕊:“林晚姐,等会儿嵌花蕊的时候,我来帮你扶着吧,这样你编花瓣的时候更方便。”

  “好啊,”林晚笑着说,“有乐乐帮忙,肯定能编得更快更好。”

  赵磊已经拿起深棕色的竹丝,跟着林晚起好的纹路开始编织赵敏背包的背面:“这个深棕色的竹丝编出来的纹路真好看,比本色的更显质感,赵敏肯定会喜欢。”

  张强一边编织一边说道:“咱们编的时候尽量紧凑一点,背包要装电脑,结构越紧密越耐用。接口处要用细竹丝多缠绕几圈,确保牢固。”

  院子里再次响起了竹丝摩擦的“沙沙”声,伴随着大家偶尔的交流声,温馨而有序。阳光渐渐西斜,暖黄色的光线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每个人专注的脸上,也照在正在成型的竹编作品上,竹丝在光影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陈屿在王爷爷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编织“安”字的第一笔竖画。他拿起细竹丝,按照王爷爷教的方法,先固定好主线,然后用另一根竹丝穿插缠绕。可刚编了没几下,就发现竖画有点向左边倾斜。

  “王爷爷,您看,怎么有点歪啊?”陈屿停下手里的动作,问道。

  王爷爷凑过去看了看,说道:“你左手拉主线的时候力度不均匀,左边稍微重了一点,所以竹丝就往左边偏了。编的时候,双手的力度要保持一致,眼睛要盯着笔画的中心线,随时调整。来,我帮你把这一段拆了,你重新编一遍。”

  王爷爷小心翼翼地把编错的部分拆开,动作轻柔,生怕弄断竹丝:“编文字就是这样,一步错就得拆了重编,不能将就。现在你再试试,记住,力度均匀,眼神专注。”

  陈屿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竹丝,这次他放慢了速度,左手轻轻拉住主线,右手拿着竹丝穿插,眼睛紧紧盯着笔画的中心线,每编一下就调整一下竹丝的位置。

  “对,就是这样,”王爷爷在旁边说道,“这一笔比刚才好多了,保持这个节奏。编到转折的地方,竹丝要稍微用力拉一下,让转折更圆润。”

  陈屿按照王爷爷的指导,一点点编织着“安”字的竖画,虽然速度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等编完竖画,他看着笔直垂直的笔画,松了口气:“终于编好了,比想象中难多了。”

  “熟能生巧,”王爷爷说道,“我刚开始学编文字的时候,一个字要拆了编、编了拆十几遍,慢慢就找到感觉了。你现在第一次编就能有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编‘安’字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的弧度要自然,不能太尖也不能太圆。”

  另一边,林晚已经编好了赵敏背包正面的一部分,深棕色的竹丝编织出简约的斜纹,整齐有序,质感十足。“强子,赵磊,你们编的时候注意,斜纹的角度要和我这个一致,都是45度角,这样整体看起来才协调。”

  张强点点头:“放心吧,我们已经量过了,角度没问题。你看我编的背面,和你正面的纹路能对上。”

  赵磊也说道:“底部我已经编完一半了,用的是双层编织法,这样更厚实,承重更好,装15寸电脑肯定没问题。”

  孙晓端来一壶水,给大家每人倒了一杯:“大家歇会儿,喝点水再干。编了一下午了,别累着眼睛和手。”

  乐乐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然后跑到林晚身边:“林晚姐,什么时候摘花蕊呀?我都等不及了。”

  林晚看了看背包的编织进度:“再编两排纹路就到位置了,
  http://www.abcsee.cc/47635/1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