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退伍的名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南疆的硝烟,仿佛还未彻底散尽,和平的日子,就已经在一种略显懒散和茫然的氛围中,悄然度过了半年。对于炮兵营的战士们来说,这半年,过得比打仗那一个月还要漫长。
战争,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英雄的赞歌和凯旋的锣鼓,早已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深夜里反复惊醒的噩梦,是训练场上再也提不起劲头的麻木,是看到食堂里某个空荡荡的座位时,那突如其来的、针扎般的心痛。
方俊,更是成了这片“战后创伤”中最沉默的孤岛。
自打那天晕倒昏迷之后,他在卫生队足足躺了半个月。身体上的创伤很快就恢复了,可心里的那个窟窿,却再也填不上了。
他变得不爱说话,整个人像一块被炮火熏黑的岩石,坚硬,冰冷,带着一种生人勿近的距离感。
他不再是那个会抱着书本,跟人讨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海知青;也不再是那个在战场上,能用信号弹与死神博弈的“英雄班长”。他只是侦察班的方俊,一个每天按时出操、按时训练、按时熄灯,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精准却毫无生气的士兵。
那第二枚三等功军功章,被他用一块红布,和绣着一对比翼鸟的鞋垫,一同包裹起来,压在了箱子最底层。
那封来自西河村的信,则被他烧成了灰,洒在了营区那条无名的小河里。
他想把过去的一切,都埋葬掉。
可那些记忆,却像深埋在地下的地雷,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引爆,将他炸得体无完肤。
他常常会一个人,走到那个废弃的猪圈旁,一坐,就是一下午。
他也会在深夜,拿出那本早已翻烂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看着保尔·柯察金那段着名的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他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只觉得一阵阵的讽刺和荒诞。
王卫国的生命,宝贵吗?
他把它,换成了一包沾着血和泥土的肉包。
值吗?
方俊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活下来了。可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身体里的一部分,已经永远地死在了那个南疆的清晨。
秋天,带着一丝萧瑟的凉意,悄然而至。
一年一度的退伍季,也随之而来。
这个敏感的时期,像一池被投入石子的春水,在沉寂了大半年的军营里,再次激起了层层的涟漪。
去与留,成了每个老兵心头,最沉重的话题。
对于方俊的未来,全营上下,几乎没有任何异议。
“那还用说?肯定是提干啊!”
“就是!战功赫赫的英雄班长,高中文化,军事素质顶尖,又是党员,他不提干,谁提干?”
“我听说啊,营里早就把方班长的材料报上去了,估计过几天,任命就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就得改口,叫‘方排长’喽!”
战士们的议论,善意而又充满了羡慕。就连侦察班的几个老兵,也天天拿这事儿,跟他开玩笑。
“班长,等你穿上了四个兜兜,可不能忘了我们这帮穷兄弟啊!”那年头,部队没有实行军衔,官兵的唯一区别是当官的军服上衣有四个口袋。
“就是,到时候嫂子来队里探亲,你可得请我们喝酒!”
每当这时,方俊都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不置可否。
提干?
他曾经,也把这当成自己军旅生涯的终极目标。他想穿着那身四个口袋的干部服,戴着红色的肩章,风风光光地回到西河村,去接那个扎着大辫子的姑娘……
可现在,这一切,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就像一个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舵手,看不见灯塔,也找不到彼岸。留下,还是离开,对他而言,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分别。
这天下午,连队的文书,终于把今年的退伍名单,贴在了连部门口的公告栏上。
一瞬间,整个连队都沸腾了。
有人因为榜上有名,而发出了如释重负的欢呼;有人因为未能留下,而捶胸顿足,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
方俊没有去凑那个热闹。
他依旧坐在猪圈旁,看着远处天边那轮慵懒的落日,将天空染成一片凄美的橘红色。
“班长!班长!”
再富,那个如今已经成长为侦察班副班长的年轻战士,气喘吁吁地,从连部那边跑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混杂着愤怒和惊愕的古怪表情。
“班长!你……你快去看看吧!那……那退伍名单上……有……有你的名字!”
“什么?”
方俊的身体,猛地一僵!他缓缓地转过头,看着再富那张涨得通红的脸,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可能。”他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你看错了。”
“没看错!全连的人都看见了!”再富急得快要跳起来,“白纸黑字,写着呢!侦察班,方俊。班长,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他们凭什么让你退伍?你可是立过功的英雄啊!”
方俊没有说话。
他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朝着连部的方向,走了过去。
他的脚步,很稳,很慢。
公告栏前,还围着黑压压的一群人。看到方俊过来,人群像摩西分海一样,“哗啦”一下,自动为他让开了一条路。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身上。那些目光里,不再是羡慕,而是充满了同情、不解和愤怒。
方俊的视线,穿过人群,落在了那张醒目的红纸黑字上。
他从上往下,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看过去。
终于,在名单的末尾,侦察班那一栏里,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两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
——方俊。
那一刻,方俊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人用冰冷的钳子,狠狠地夹了一下。
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荒诞的寒意。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被全世界遗弃的雕像。
“方俊,你来一下。”
教导员李卫东的声音,适时地在他身后响起。
方俊转过身,默默地跟着教导员,走进了那间他曾经汇报过无数次工作的办公室。
李卫东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示意他坐下。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尴尬而又压抑的沉默。
“……我知道,你心里,肯定想不通。”最终,还是李卫东,先开了口。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这件事,营党支部也讨论了很久。按你的条件,你的战功,提干,是绰绰有余的。”
方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下文。
“但是……方俊啊,你要知道,部队,不仅仅是战场。”李卫东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档案,推到了方俊面前。
“这是你的档案。很优秀,真的很优秀。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份……从上海你父母原单位,转过来的材料。”
李卫东的声音,压得极低。
“你父亲……在文革期间,因为一些历史问题,受过冲击。虽然现在已经平反了,但是……你知道,这种事情,在政审环节,尤其是提干这种关键的政审环节,影响……是很大的。”
方俊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他当然知道。他父亲,一个正直清高的知识分子,就因为解放前在一家外资洋行工作过,就被打成了“有海外关系”的“准特务”,被批斗,被下放,受尽了折磨。虽然早已恢复了名誉,但那份黑色的档案,却像一个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烙印,跟了他一辈子。
“……组织上,也是综合考虑。”李卫东的声音,显得有些干涩,“觉得,让你回到地方,也许……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更好?”
方俊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沙哑,平静,却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令人心寒的讽刺。
他笑了。
他想起了王卫国,那个为了能上前线,不惜用血写战书的农村“混子”。
他又想起了自己,这个根正苗红的城市青年,却因为父辈那点所谓的“历史问题”,连留在部队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何其荒诞!何其可笑!
原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你在战场上流了多少血,立了多大功。
而是那几张,你永远也看不到的、写满了别人给你定下“政审”的……薄薄的纸。
他站起身,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朝着于卫东,敬了一个标准的、却又无比冰冷的军礼。
然后,他转过身,走出了办公室。
……
半个月后,退伍老兵欢送晚会的晚餐,在营部大礼堂举行。
主席台上,拉着“一路顺风”的横幅。台下,所有的退伍老兵,胸前都戴着一朵刺眼的大红花,一言不发地坐着。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酒精味和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感。
方俊就坐在这群人中间。
他胸前的大红花,显得格外讽刺。别人是光荣退伍,而他,是一个“被淘汰”的战斗英雄。
营长赵振声,端着满满一大碗啤酒,走上台。这个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铁汉,今天,眼睛却是红的。
“兄弟们!”他举起酒碗,声音嘶哑,“我赵振声,嘴笨,不会说啥好听的!我只想跟你们说一句!以后,不管你们走到哪,都给老子记住了!你们,曾经是咱们猛虎团炮三营的兵!是上过战场、杀过敌、流过血的爷们儿!这碗酒,我敬你们!祝你们……前程似锦!”
说完,他一仰脖,将一整碗啤酒,灌进了喉咙。
“干!”
在场的,所有的老兵,也都举起了酒碗,眼含热泪,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兵,猫着腰快步跑到教导员李卫东桌前,将一份刚刚接收到的加急电报,递到了教导员李卫东的手里。
李卫东愣了一下,皱着眉,打开了电报。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就瞬间变得无比古怪。他看看电报,又抬起头,目光在人群中,准确地找到了那个沉默不语的方俊。
他拿着电报,快步走到了台上话筒前,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先静一静!刚刚接到一份,从军区下发的……调令!”
“调令?”
全场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李卫东深吸一口气,举起手里的电报,用一种抑扬顿挫的、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语气,一字一句地,高声宣读道:
“兹命令——炮兵团三营侦察排一班班长,方俊同志,即刻停止办理退伍手续!由于军区首长回忆录撰写工作需要,特借调该同志,前往军区政治部,协助工作!限三日内,到岗报到!”
“命令签发单位——xx军区政治部。”
http://www.abcsee.cc/47936/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