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文道初窥 情愫暗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自那日蔡府拜谒之后,张珩果然未曾虚言。接下来几日,只要无其他紧要事务,他便会准时前往蔡府,向蔡邕请教。他并未因自身显赫军功而自矜,反而如同最谦逊的学子,静坐聆听,偶有发问,也皆能切中要害,显是真正用了心思。蔡邕起初更多是感于刘备情面与张珩的态度,存着指点一番的心思。然而几番交谈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年轻的将军并非仅仅是一介武夫。张珩思维敏捷,对历史典故、兵法韬略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更难得的是,他常能结合自身征战经历,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虽偶有粗疏之处,但其视角之独特、思考之深入,令蔡邕这位学问大家也不禁刮目相看。
这一日,二人论及《左传》中城濮之战。张珩并未纠缠于辞章训诂,而是直指核心:“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示弱,实则蓄势,更兼利用楚军子玉之骄,可谓深谙‘卑而骄之’之道。然晚辈思之,此策险极,若楚军不为所动,或晋军内部生变,则满盘皆输。用兵之道,奇正相合,然‘正’为根基,无堂堂之阵、精锐之师,奇谋终是空中楼阁。”
蔡邕闻言,抚须良久,眼中满是赞赏:“承霸此言,深得兵家三昧!世人多羡奇谋,却不知根基之重。汝能于青史故纸中,见得此理,并能反躬自身,联系实际,殊为难得。假以时日,文武兼修,前途不可限量啊!”这番赞誉,已是发自内心,将张珩真正视作了可造之材。
两人的交谈声,时而沉稳,时而激昂,透过书房的花窗,隐隐传到后院的绣楼。
蔡琰手持一卷书简,却半晌未曾翻动一页。她的心思,早已被前院书房传来的、那道沉稳而偶尔带着锐气的年轻声音所牵引。她自幼随父亲读书,见过的才子名士不知凡几,但如张珩这般,能将杀伐决断的兵家之事与经史子集的道理融会贯通的,却是头一遭。他言语间那股自信与洞见,与他那日马场上矫健从容的身影奇异地重叠在一起,在她心中勾勒出一个愈发清晰而独特的形象。
她不由自主地走到窗边,借着竹帘的缝隙,悄悄向前院张望。只见书房门扉半掩,隐约可见父亲侃侃而谈的身影,而对面的那个年轻人,身姿挺拔,侧脸轮廓分明,正凝神倾听,偶尔点头,那专注的神情,竟让她一时有些移不开目光。
“小姐,您这书都拿反了。”贴身侍女小荷不知何时凑了过来,顺着蔡琰的目光望去,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压低声音打趣道,“又在‘听’张将军论道呢?这张将军也真是,日日都来,搅得我们家小姐书也读不进了,琴也弹不好了。”
蔡琰被说中心事,白皙的脸颊瞬间飞上两朵红云,羞恼地轻啐一口:“死丫头,胡说什么!我……我不过是偶然听得他们谈论,觉得有些意思罢了。”她慌忙将手中的书简摆正,心跳却不受控制地加快了几分。
小荷却不依不饶,抿嘴笑道:“是是是,偶然听得,偶然听得。只是不知这‘偶然’怎么偏偏就发生在张将军来的这几日?往日卢尚书、杨公子他们来论学,也没见小姐这般‘偶然’听得如此出神呀?”
“你再胡说,看我不撕了你的嘴!”蔡琰作势欲打,脸颊更是红得如同晚霞,心中那份被窥破的羞涩与一丝莫名的甜意交织在一起,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前院书房中,张珩感官何其敏锐,虽隔着一重院落,那细微的少女娇嗔与侍女低笑仍隐隐传入耳中。他目光微动,望向声音来处的绣楼方向,虽看不到人影,但心中已然明了。这几日,他并非没有察觉到那偶尔从帘后投来的、带着好奇与探究的目光,只是未曾点破。此刻听到那带着调侃意味的对话,再结合蔡琰那日奉茶时的羞怯神态,他若再不明白那悄然滋生的情愫,便是迟钝了。
他并非铁石心肠,蔡琰的才情与气质,如同这洛阳秋日里的一缕清风,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他的志向在边关,在沙场,在辅佐大哥匡扶天下。这帝都的繁华与温柔,于他而言,更像是征途上偶然邂逅的风景,虽美,却并非可以长久停驻的驿站。
心中微微叹息,他将那份刚刚明晰的悸动悄然压下,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静,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与蔡邕的论学之上。只是那心底深处,终究是留下了一抹不同于血火硝烟的、清雅而温柔的印记。
他明白了那份心意,也明白了自己肩头的重任。霸王的道路,注定与儿女情长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此刻,他只能将这份初生的情愫,化作前行路上的一份念想,或许,也成了一份无形的羁绊。
http://www.abcsee.cc/47965/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