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顾靖泽白今夏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之路人不炮灰
山风微澜
混天鼎
哭惹,脆皮大佬又手撕剧情了
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爱妻陆琪琪与爱子陆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除夕一过,转眼便到了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陈青文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唤醒。
按照习俗,他跟着家里人在村里走家串户地拜年。所到之处,乡邻们格外热情。
称赞的话语不绝于耳,让青文既感到些许腼腆,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农人对读书人的敬重。
初二,嫁到桃李村的大姐秀荷和嫁到镇上的二姐秀兰都带着夫婿回了娘家。
陈家小院顿时变得热热闹闹。女眷们的说笑声、男人们的交谈声、小桃花银铃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看着姐姐们生活安稳,青文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初三,王桂花带着家人去王家庄她娘家拜年。
在外祖父、外祖母跟前,青文依旧是那个被疼爱的外孙,老人家看他时,眼神除了慈爱,更多了几分对“读书郎”的看重与骄傲。
初四,则轮到陈家接待来拜年的子侄辈。陈满仓和王桂花留在家中,招待着络绎不绝的侄儿、外甥。
而陈青山则和堂兄陈青林一道,代表家族,去了更远些的姑姑家和几位老姑奶奶家走动。
日子在走亲访友中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初五。
青文带上家里准备的年礼,去了镇上周秀才家拜年。
周秀才见他来,很是高兴,又考校了几句学问,勉励他开春更要努力。
从周先生家出来,青文想了想,又转去了孙家。
孙文斌听到陈青文来了,匆匆从屋子里出来迎,见到青文,笑着将他迎进内堂。
“青文,年过的如何?”孙文斌给他倒了杯热茶。
“挺好的,文斌哥。”青文接过茶盏,“就是四处走动,比在书院读书还累人。”
孙文斌闻言大笑:“谁说不是呢!对了,过完年,你打算何时动身回书院?”
青文道:“还没定下,想着左右不算太远,让我爹送我也行,或者看看县里有无顺路的牛车。”
“这么麻烦做什么!”孙文斌摆手,“跟我一起吧!我家马车十六早上走,送到山脚下。十七才正式上课,正好不耽误。”
青文有些不好意思:“这……太麻烦孙伯伯和文斌哥了。”
“麻烦什么!”孙文斌不以为意,“马车那么大,送几个不是送?咱俩正好做个伴,路上还能说说话。”
“咱们既是同窗,又是同乡,在书院里就属咱俩最近,互相照应是应当的,你就别太客气了。”
见孙文斌说得真诚,青文心里感激,也不再推辞,拱手道:“那就多谢文斌哥了!”
“这才对嘛!”孙文斌笑道,“那咱们就说定了,十六早上,你来我家汇合。”
从孙家出来,青文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返院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眼见着上元节将至,陈家却来了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一位穿着体面、像是大户人家仆役的中年人,自称是县城赵家的仆人。
“陈公子安好,”那仆人说话很是客气,“我家少爷派小的来,问陈公子正月十五那日可有空闲?我家少爷想邀您同去县里观赏灯会。”
“你家少爷是?”
“我家少爷姓赵,名友良。”
青文一愣,随即想起这“赵家少爷”正是去年与他一同参加府试的。
赵家颇为富裕,赵友良为人却没什么架子,对他也多有照应。当时赶考住宿,自己没少承他的情。
那仆人见青文沉吟,又补充道:“少爷说了,若是陈公子得空,家中备了车马,十五那日一早来接您,晚上看完灯再送您回来,定不耽误。”
想起赵友良爽朗的性格和曾经的帮助,青文觉得此人确实可交,便点头应允:
“有劳回复赵兄,青文那日定当赴约,多谢赵兄盛情。”
仆人完成任务,高兴地告辞离去。
正月十五,巳时三刻左右,一辆青帷马车稳稳停在了陈家门口。
拉车的骡子打了个响鼻,蹄子不安分地刨着地上的冻土。
王桂花闻声赶紧迎了出来。
青文也已收拾妥当,穿着一身半新的靛蓝色棉袍,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
车夫是个前两日来过的那个,跳下车辕,客气地朝王桂花拱手:“陈夫人安好,小的是赵府派来接陈公子的。”
“哎呦,辛苦辛苦,这么早就来了。”王桂花忙不迭地应着,又转头朝屋里喊,“青文,快出来,赵家的车到了!”
青文应声而出,先对车夫行了一礼:“有劳大叔。”然后看向母亲,“娘,那我去了。”
王桂花上前一步,替他理了理本就很平整的衣领,小声叮嘱:
“去了人家家里,少说话,多听,看着点眼色,别失了礼数。”
“晚上看灯人多,紧跟着你赵家哥哥,千万别走散了……”
她絮絮叨叨,眼里是掩不住的关切和骄傲——她的儿子,如今也能被县城里的富家公子看重邀请了。
青文点头应道:“娘,您放心,我都省得。晚些时候赵家会派人送我回来。”
“好好,快上车吧,别让人家等急了。”
王桂花这才松开手,目送着青文登上马车。
车厢内铺着软垫,很是舒适。青文靠在车壁上,听着车轱辘声,心里思绪浮动。
赵友良……,他家境富裕,却无一般富家子弟的骄矜之气,反而爽朗爱笑。
青文还记得自己因囊中羞涩,只点了一碗素面时,是赵友良硬把他拉过去,添了几个菜
“一人吃饭不香,吴兄、陈兄陪我”。
那份善意,他一直记在心里。
如今对方又特意派人来邀,这份看重,让青文在感激之余,也隐隐感到了压力。
自己一个农家子弟,与赵家交往,是否高攀了?会不会言行不当,惹人笑话?
马车穿过喧闹起来的集市,驶入一条更为清净的街道,最终在一座黑漆大门前停下。
门楣上挂着“赵宅”的匾额,虽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气派。
赵友良早已等在门口,一见马车,立刻笑着迎了上来。
“青文!你可算来了!”他今日穿了件宝蓝色绸面棉袍,衬得脸庞愈发白净圆润,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缝,亲切又热情。
“友良兄,叨扰了。”青文下车,拱手行礼。
“哎呀,跟我还客气什么!”赵友良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快进来,我爹娘和兄长姐姐都念叨着你呢!”
穿过垂花门,绕过影壁,便进入了宽敞的正院。
青文快速打量了一眼,只见庭院开阔,青砖铺地,廊柱朱漆,处处透着殷实与规整。
他心下暗忖:这便是三进院子了,果然比自家那小院气派得多。
刚进堂屋,一股暖意便扑面而来,炭盆烧得正旺。
赵老爷和赵夫人坐在上首。赵老爷与赵友良相似,身材富态,面庞红润,未语先带三分笑,像个弥勒佛。
赵夫人则穿着一身绛紫色绣缠枝纹的袄子,头上簪着金钗,眉眼精明,嘴角含笑,打量青文的目光大方又不失锐利。
“爹,娘,这就是我常提起的陈青文,陈兄!”赵友良朗声介绍。
青文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长揖:
“晚辈陈青文,给赵老爷、赵夫人请安,祝二位新春吉祥,身体康健。”
“好,好孩子,快起来,不必多礼。”
赵老爷声音洪亮,笑着虚扶一下,
“常听良儿提起你,说你去岁府试便中了,学问扎实,人品端方,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赵夫人也笑着接口,语速快而清晰:
“就是,自家孩子一样,快别拘着了。良儿回来没少夸你,说他一个人去考试心里没底,多亏有你这么个沉稳的同伴互相照应。”
她这话说得漂亮,既抬举了青文,又全了儿子的颜面。
青文忙谦逊道:“老爷夫人过奖了。去年府试,是友良兄多有照应晚辈,晚辈心中一直感激。”
这时,旁边站着的两位年轻男子也笑着上前。
年长些的约莫二十出头,身材瘦高,面容敦厚,拱手道:
“陈公子,我是友良的大哥,赵友忠。舍弟顽劣,去年府试有劳你多看顾了。”
他语气诚恳,让人心生好感。
青文立刻还礼:“赵大哥言重了,是友良兄常关照我才是。”
另一位年纪稍轻,约莫十八九岁,同样瘦高,但眉眼更显灵活,他笑着接话:
“我是老二,赵友义。陈公子大名如雷贯耳啊,我这弟弟回来三句话不离‘青文如何如何’,今日总算见着真佛了!”
他说话风趣,瞬间拉近了距离。青文被他逗得有些不好意思,连称“不敢”。
正说笑着,一位穿着桃红色锦缎袄裙,披着白狐皮坎肩的少女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她容貌明艳,眉眼间与赵夫人有七分相似,神态间自带一股爽利劲儿。
这便是赵友良的双生姐姐赵友珍了。
“娘,这就是小弟天天念叨的那位‘小先生’?”
赵友珍目光落在青文身上,大大方方地,并无寻常闺阁女子的羞怯。
赵友良赶紧道:“姐,这就是青文。青文,这是我姐。”
青文忙垂眸行礼:“赵小姐。”
赵友珍福了福还礼,笑道:
“陈公子不必多礼。我弟弟性子跳脱,读书若有不通处,还望你多指点他。”
她声音清脆,言语干脆,虽不如赵夫人那般有压迫感,但那份精明干练已初现端倪。
“赵小姐言重了,我与友良兄互相切磋,共同进益。”
寒暄一阵,赵友良便拉着青文告退,往自己的书房走去。
http://www.abcsee.cc/48134/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