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倒灌之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养心殿那场雷霆天问,虽未降下实质惩罚,却如同一盆冰水,将凯旋荣归的炙热气氛浇得透心凉。永宁侯府门庭依旧车马不绝,但前来道贺的官员脸上,笑容多了几分审慎,言语间也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京中暗流,因天子那未明说的“朕自有考量”而变得更加汹涌诡谲。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寒意。萧景珩与沈清辞对坐,案上摊开着西洋之行的总结奏章草稿,墨迹未干。
“陛下最后那句‘自有考量’,是警示,也是悬刃。”萧景珩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沉静,“水师都督府一职,若落入三皇子之手,我等心血,顷刻付诸东流。”
“然陛下并未当场决断,便是留下了转圜之机。”沈清辞为他续上热茶,声音轻柔却坚定,“关键在于,如何让陛下明白,三皇子绝非此职佳选,甚至……其心可诛。”
“那份证据,”萧景珩眼中寒光一闪,“是时候让它‘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该看到的人眼前了。但不能由我们直接呈送,那便成了攻讦皇子,形同谋逆。”
“世子爷所言极是。”沈清辞沉吟道,“需借力打力,寻一契机,让此事看似偶然爆发,顺理成章。妾身以为,或可从宫内入手。”
“宫内?”
“嗯。”沈清辞压低声音,“陛下近年颇信重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此人虽权势滔天,却与三皇子外家素有旧怨,且最忌旁人分其权柄。若他知晓三皇子竟暗中结交东南巨贾,插手海事这等油水丰厚之地,甚至可能借此培植外朝势力……岂能坐视?”
萧景珩眼中精光暴涨:“妙!冯保此人,贪权敛财,嗅觉敏锐。若知三皇子欲将手伸进市舶司这块肥肉,必生忌惮!只是,如何将消息递给他,而不露痕迹?”
“或许……可从贡品入手。”沈清辞思路渐清,“世子爷此番带回的西洋贡品中,有几件稀罕的玻璃器、自鸣钟,正合这些内侍喜好。按制,贡品入库前,需经内官监核验。我们可‘疏忽’一下,在装盛贡品的箱笼夹层中,‘无意’间混入些……不起眼的纸片残角,其上恰有赵百万与刘典簿往来密信的片段印记,内容模糊,却足以引人遐想。冯保手下能人辈出,定能察觉。届时,他自会去查,查到什么,便与我们无关了。”
“好一招‘倒灌之水’!”萧景珩抚掌,“让祸水自行涌入该去的地方!此事需做得极其自然,清辞,交由你亲自安排,务必万无一失。”
“妾身明白。”沈清辞郑重应下。
就在夫妻二人定下这步险棋的同时,三皇子一系的反扑也已升级。数日后,都察院数名御史再次联名上奏,此次不再纠缠“擅启边衅”等旧事,转而攻击萧景珩“居功自傲”、“结交内侍”、“其府邸车马盈门,有结党之嫌”,甚至隐晦提及“恐非人臣之福”。攻势愈发阴险,直指帝王最敏感的猜忌之心。
几乎同时,市井间关于萧景珩“海外秽行”的谣言也再度发酵,版本愈发离奇,竟有说其与番邦女王有染,生下私生子云云,恶毒至极。更有甚者,开始有零星的奏报,称东南沿海有渔民受“市舶司严苛盘剥”而“聚众骚乱”,虽很快被地方平息,但消息仍传到了京中。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永宁侯萧远忧心忡忡,旧疾复发。府中下人亦人心惶惶。
“他们这是要营造大势,逼陛下表态。”萧景珩冷笑,面上却不见慌乱,“越是如此,越要沉住气。清辞,冯保那边……”
“已安排妥当。”沈清辞低声道,“贡品三日后送入内承运库。此外,妾身已让母亲递牌子进宫,向皇后娘娘请安时,‘无意’中提及近日府外流言喧嚣,世子爷闭门谢客,专心整理西洋典籍,以备陛下垂询,唯恐有负圣恩,言语间甚是惶恐。皇后素来不喜三皇子生母李贵妃,或会有所动作。”
“双管齐下,静待其变。”萧景珩颔首。
三日后的黄昏,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来到永宁侯府侧门,递上一枚蜡丸,称是宫内“贵人”所赐“安神丸”。沈清辞接过,心知肚明。捏碎蜡丸,里面一张小纸条,仅有四字:“静候佳音。”
鱼儿,上钩了。
次日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了整个紫禁城。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以“稽查宫内用度,整肃贪渎”为名,突然派人查抄了已故刘典簿在宫外的宅邸!这本是例行公事,但冯保的人却“意外”地搜出了大量来历不明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更重要的,是几封未曾销毁干净的密信残片,以及一本记录着巨额贿赂往来、牵扯到东南豪商赵百万乃至三皇子府几名属官的暗账!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朝野。冯保直接将证据呈送御前,虽未明指三皇子,但账目往来、信函字迹,无不指向三皇子府门下之人勾结外官、收受巨额贿赂、甚至可能干涉朝政(市舶司事宜)!
养心殿内,皇帝看着冯保呈上的证据,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可以不理会御史的风闻奏事,可以压制朝臣的党争,但绝不能容忍皇子与外臣、尤其是与那些富可敌国的豪商勾结,甚至将手伸进关乎国本的市舶司!这是动摇皇权的根基!
“查!给朕一查到底!”皇帝震怒,摔碎了手中的茶盏。冯保跪伏在地,连连称是。
顷刻间,风云突变。之前弹劾萧景珩最起劲的几个御史,或被锦衣卫带走询问,或称病不出。市井间的流言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之前那些关于东南“民乱”的奏报,也被证实是夸大其词,甚至是有心人煽动。
三皇子被紧急召入宫中,据说在养心殿内被皇帝厉声斥责良久,出来后面色惨白,闭门思过。其门下几名得力属官纷纷落马。赵百万在东南的产业被官府查封,人也被锁拿进京问罪。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让许多旁观者眼花缭乱。唯有少数明眼人看出,这场风暴的中心,看似是三皇子,实则那场西洋风波,才是真正的导火索。永宁侯世子萧景珩,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竟安然无恙,甚至……因其“闭门着书”、未曾参与攻讦的姿态,反而在陛下心中留下了“顾全大局”、“稳重可靠”的印象。
数日后,皇帝再次召见萧景珩。这一次,不是在压抑的养心殿,而是在较为轻松的西苑暖阁。皇帝的脸色缓和了许多,甚至问起了西洋的风土人情。
“爱卿此番西洋之行,功在社稷,朕心中有数。”皇帝品着茶,缓缓道,“些许宵小构陷,不必挂怀。水师都督府之议,暂且搁置。海防之事,仍由兵部统筹,市舶司一应事宜,卿还需多多费心。”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天恩!”萧景珩躬身应道,心中明白,这场危机,暂时度过了。陛下此举,既是安抚,也是警告,更是将开拓海疆的责任,更重地压在了他的肩上。
退出西苑,萧景珩抬头望天,长长舒了一口气。冬日难得的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他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三皇子一系经此重挫,绝不会甘心,只会隐藏得更深。朝堂之争,如同这脚下的冰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回到永宁侯府,沈清辞已在书房等候。见他神色,便知结果。
“辛苦你了。”萧景珩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微凉,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一路走来,若非她在内帷运筹帷幄,稳定后方,出谋划策,他未必能安然度过此劫。
“风雨同舟,何言辛苦。”沈清辞微微一笑,笑容中有疲惫,更有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坦然。
夫妻二人相携走入内室。窗外,夕阳西下,将天际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京华的又一场风波暂歇,但他们都深知,这权力的漩涡中,从未有真正的平静。下一次的惊涛骇浪,或许已在远方酝酿。而他们,唯有携手并肩,方能在这波澜诡谲的世道中,砥砺前行。
http://www.abcsee.cc/48384/3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