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低哑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各地抗议与请战之声鹊起。云南,昆明。
滇军将领内部会议上,气氛凝重。
“委员长一味保存实力,坐视八路军在华北连战连捷,我军却困守西南,无所作为!长此以往,军心涣散,民心尽失!”
“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向重庆明确表态,要求北上抗日!我滇军子弟的血性还在!我们滇军照样不怕死!”
广西,桂林。
桂系高级军官同样群情激愤。
“八路军如今声势浩大,连邓锡侯都率川军投了过去!我们桂军历来以善战闻名,如今却在此蹉跎岁月,岂不惹天下人耻笑?”
“必须请战!若重庆再不允准,我们……也要考虑其他出路了!”
请战电报如同雪片般飞向重庆,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不再仅仅是请求,更带上了近乎最后通牒的意味。
面对汹涌而来的压力,重庆内部分歧明显,两派争论不休。
“委座!若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恐酿成巨变!当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
“委座,三思啊!如今民心士气皆在彼处,若强行压制,只怕……只怕我等真要成孤家寡人了!”
最终,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重庆方面做出了极其有限的让步,勉强同意部分非核心区的“杂牌”部队,可对当面之敌进行“战术骚扰”,但仍严令禁止与八路军进行任何形式的战役配合与接触,并加强了对其后勤和通讯的控制。
这种处处设防的命令,根本无法满足前线将士杀敌报国的渴望。
于是此消彼长,人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多。
鬼子彻底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寸步难行。
十月末,华北日军实际控制区收缩至主要城市内,甚至不敢出城,八路军控制区域扩大两倍有余,三大根据地早已完全连成整体。
已经有鬼子开始烧香了。
且个个儿不愿意当官。
毕竟那个妖怪可是专挑当官的斩首的。
入冬了。
这是一九四零年的冬天。
持续了数月的大规模攻势,随着严寒的降临和战线的相对稳定,逐渐告一段落。
新扩大的根据地需要巩固,数以万计的新兵需要训练,缴获的海量物资需要清点分配,更重要的是,那连成一片的广阔区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支撑体系。
鬼子们缩在县城里苟延残喘,忍饥挨饿。
现在,是我军反过来分割和包围它们了。
小战士王栓柱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哈着白气,从新兵训练营跑回驻地。
他是三个月前在殷灵毓袭击矿场时被解救出来的矿工之一,那个断了胳膊的小孩子。
如今,他有了名字,养好了胳膊,也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小战士,他所在的连队,正驻扎在太行山深处一个刚刚扩建完毕的大村子里。
村子里很是热闹,原本狭窄的土路被拓宽,夯实,路两旁是新搭建的和修缮一新的民房,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穿着灰色,黄色不同颜色军装的战士们混杂在一起,操着各种口音,却相处得异常融洽。
“老哥,你这川普听着得劲儿!再来一段嘛!”
一个原八路军的班长勾着一个川军老兵的脖子,笑嘻嘻的讨教。
“要得!老子给你摆一哈龙门阵,当年出川打鬼子……”
村口的打谷场上,原中央军第五十九军的士兵们,正跟着八路军的教官学习拼刺刀的技巧,喊杀声震天。
另一边,妇救会的成员们则在组织下,练习战场救护,旁边还有婆婆拿着新纳的鞋子送过来,领粮食时却非要少要一些,让他们留着打鬼子的时候自己吃。
王栓柱穿过人群,跑到村子东头,这里是根据地新建的兵工厂之一,院子里面堆积着小山似的铁轨,弹壳和从鬼子那里缴获的报废武器零件。
“栓柱!快来搭把手!”
一个老师傅在门口喊道:“把这筐复装好的子弹帮忙送到库房去!”
王栓柱应了一声,赶紧跑过去,库房是依着山壁挖出的几个大窑洞,里面干燥通风,一排排木架上,整齐地码放着用油纸包好的子弹,手榴弹,甚至还有一门保养良好的迫击炮和整整一箱炮弹,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打鬼子的本钱。
帮忙搬完东西,王拴柱再往前走,再前面,是依托几间大瓦房改建的野战医院,里面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听说是从大城市投奔来的,正仔细地给伤员换药。
王栓柱来这里是帮人传口信来的,但也和医生很熟,前两个月多受人家照顾,于是笑嘻嘻的打了招呼,然后继续小跑着找人。
曾经和他一起下矿,腿被砸断的李大叔,正拄着拐杖,在院子里帮着晒洗干净的绷带。
“叔!有人给你带信儿哩!李成哥没死!有人见过他!”
http://www.abcsee.cc/7470/6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