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高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一旁急着去给伤员打针的医生吃得快,已经吃完了,匆匆捡起碗盘去刷,还不忘叮嘱道:“李泉,你该换药了,一会儿别忘了啊。”

  “哎,知道嘞。”

  赵拴柱主动帮李泉刷了碗筷,然后往村小学的方向走。

  虽然比上课的时候早了一些,但老师却一直在那里,毕竟说是小学,其实也兼任夜校,给战士们扫盲,因为大家都有事情要做,所以还分时间段上课。

  老师什么都教,讲课讲得很好,还会画画,唱歌也好听,此刻过去还能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做什么都有趣。

  几个月之前在煤矿里的黑暗过往渐渐从他身上褪去。

  而那位文化教员已经耐不住孩子们,开始教他们唱新的抗日歌,王拴柱到了时他正在写歌词,小伙伴压低声音冲王拴柱招手。

  “这里!柱子!”

  王拴柱也没客气,坐到他旁边的位子上。

  老师写好了歌词,带他们唱。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抗战弟兄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孩子们背着小手,大声的认真跟唱,合声尚且带着稚嫩,却杀气凛然。

  他们坚定而决绝的唱着血与火中孕育出的战歌。

  屋内生着火,而屋外,雪花悄然飘落。

  下雪了。

  殷灵毓懒懒的赖在被窝里。

  小纸人蹦进来,又蹦出去,自己跟自己玩的不亦乐乎。

  通讯有分身,它只需要在这里当总控就行,还有大家长们经常的投喂,现在已经被压制的很轻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根本跳不动了。

  但触碰什么的还是不行。

  也并没有人来催促殷灵毓,她都那么累了,休息休息多正常,晚点起就晚点起,孩子想几点起都行。

  不过殷灵毓也没赖太久,听着外面的小战士嬉闹起来,殷灵毓也跟了出去。

  原来不知是谁先捏起一个雪团,战斗便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打雪仗咯!”

  小战士们难得放下了平时的一本正经,在雪地里奔跑,躲闪,投掷,清脆的笑声和夸张的“中弹”惊呼声打破了冬日的寂静。

  他们分成两拨,用柴垛,石磨这类地方当掩体,战术倒也像模像样,有人负责正面佯攻吸引火力,有人迂回包抄,还有人专门蹲在后面飞快地制造“弹药”。

  “二狗!左边!左边包抄过去!”

  “掩护我!我弹药不够了!”

  “哈哈!打中连长啦!”

  一个不小心,雪团砸中了路过查岗的连长,那连长也只是个十七八的青年,愣了一下,非但没生气,反而弯腰迅速团起一个更大的雪团,笑着加入了战团。

  “好小子!敢偷袭我!看招!”

  场面更加热闹起来。

  大家长们也乐呵呵的往外走,如今在稳固的根据地内,相对稳定,战士们可以好好修整,在保证纪律和任务的前提下,还不大的这些孩子们想玩一玩自然也没问题,他们反而是很鼓励的。

  湘音同志顺手把门口站岗的小战士推了推,叫他进屋烤火,幽默道:“天太冷了,我看你‘挂了两条白胡子’了嘛。”

  另一位同志则笑道:“雪多冻手,我去拿咱们的排球来!”

  小战士们纷纷应好,这位同志显然平时就是孩子王,不一会儿就抱着一个磨得有些发白的旧排球回来了,孩子们自觉的立刻重新分队,排球在空中飞来飞去,众人技术虽然谈不上多好,但拼抢格外积极,不时有人为了救球扑倒在雪地里,溅起一片雪沫,引来阵阵善意的哄笑和叫好声。

  从前他们其实也能玩,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肩上压着与年龄不符的重担,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照顾伤员……玩耍是极其奢侈的片刻喘息,即便如此,日子艰苦,缺衣少食,很容易头晕没力气,再多的积极士气在心里,总是玩的没那么痛快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有好鞋好衣服穿,有好饭好菜吃,根据地也变得空前巩固,鬼子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头顶甚至也不再有敌机盘旋的威胁。

  小战士们的笑声变得响亮而无所顾忌。

  大家长们大多在一旁观战,殷灵毓也走了过去,湘音同志双手拢在袖子里,哈出一口白气,望着那飞来飞去的排球和雪球。

  一个雪球正正好砸到了他们脚边,扔雪球的小战士吓得吐了吐舌头,赶紧躲到人堆里。

  英武的同志眼睛一瞪,故作严肃的喊道:“好哇!敢袭击首长!警卫员!给我缴械!”

  他自己也弯腰团起一个雪球,作势要扔回去,引得战士们一阵大笑。

  殷灵毓的玄色汉服和火红尾巴在雪地里格外显眼,狐耳上沾了几片雪花,又迅速融化,清冷而立,眉眼弯弯。

  湘音同志看到她,招了招手道:“灵毓,来来来,站这边,别让那些皮猴子误伤了。”

  殷灵毓从善如流的站到他身边,看着场上,一个战士为了接球,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沾了满身的雪,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打累了这些人最后也没分出个胜负,倒是因为穿得厚实,一脑门儿上都是汗,众人玩过这一通雪,高高兴兴一起帮老乡把打谷场清理出来,拿着大扫帚,费力挥动,歌声此起彼伏。

  先唱的是《游击队歌》,唱完了又换成了《大刀进行曲》。

  不知是谁,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唱起了《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歌声哽咽,许多来自东北的战士和那些被解救的矿工红了眼眶。
  http://www.abcsee.cc/7470/6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