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我在后宫开冥途 >第436章 她没灭的灯,还在烧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36章 她没灭的灯,还在烧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自“律启大典”过后七日,昭雪祠前那盏孤灯竟始终未熄。

  宫人换油三次,铜盏内脂膏盈盈如新,仿佛从未燃尽;狂风暴雨袭来,四周烛火尽数扑灭,唯此灯焰巍然不动,如钉入虚空的意志之火;更有值夜守卫惊称,即便无风无息,那火焰竟会在子时微微跳动,一下,又一下,规律得近乎……活着。

  萧玄策得知此事,当即下令:此灯不得触碰,不得遮蔽,不得移位。

  违者,以乱律论罪。

  他亲自提了一盏龙纹小炉,每日子时亲临昭雪祠,指尖划破掌心,滴落一滴精血入灯油。

  殷红滚烫的血珠坠入脂膏,瞬间被吞噬,化作一圈幽光涟漪荡开,灯焰随之轻轻一颤,似回应,似叹息。

  这是他从皇室秘藏古籍《承愿祭法》中翻出的禁忌之术——以帝王精魄供养执念之灵,可令残识不散,魂印不灭。

  代价是折损寿元,每滴血,皆削阳寿三日。

  但他不在乎。

  他只问自己一句:若她真的走了,为何灯不灭?

  答案,在第七夜揭晓。

  那一夜,月隐星沉,天地如墨。

  守夜的线清蜷在祠角蒲团上假寐,命纹丝线缠绕腕间,微光若萤。

  忽然,灯焰猛地一凝——不是摇曳,不是跳跃,而是骤然收束成一道纤细人影,轮廓分明,长发垂肩,衣袂微扬,像极了那个早已消散于冥途尽头的身影。

  只一瞬,便散。

  线清猛然睁眼,寒意自脊背直冲天灵。

  “她还在用灯传讯。”

  她几乎是扑到灯前,指尖颤抖着抚过铜盏边缘。

  温度不高,却有种奇异的脉动,顺着指腹渗入经络,如同心跳。

  她立刻取出《清明总录》,将书页摊开于灯下。

  扉页上,“沈青梧”三字本是微光流转,此刻竟与灯焰跳动完全同步——一息一次,精准如刻。

  线清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以命纹丝线为引,将灯焰与书名相连。

  刹那间,脑海炸开无数画面碎片——

  一名白袍老臣跪于暗室,手中密信赫然盖着藩王虎符印;

  清明司某副使袖中滑落一枚阴玉,玉面刻着“改命契”三字,背面血迹斑斑;

  赎籍台地底阵图核心处,阴阳鱼眼忽明忽暗,阳气如沙漏般流逝,裂缝悄然蔓延……

  不是记忆,不是过往,而是尚未发生的可能——未来之危,正在成形。

  线清猛地抽手,喉头一甜,鲜血自唇角溢出。

  她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冷汗浸透素袍。

  原来这盏灯,从来不是怀念的象征。

  它是预警的载体,是沈青梧残识在生死边缘挣扎时,以最后力量投射出的“律之预感”。

  她无法开口,无法显形,只能借这盏被龙血滋养、被信念点燃的灯,向人间传递即将崩塌的秩序裂痕。

  而她所守护的,不止是赎罪者的活路,更是整个新律的根本。

  线清喘息着抬头,望向那依旧跳动的灯火,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还在……对吗?哪怕只剩一丝意识,你也不肯真正离去。”

  与此同时,冥途深处。

  断言盘坐于听律之墙前,焦枯的右臂横陈膝上,左掌贴于墙面。

  他感知到了异样——墙上金纹虽依旧流转,但某一段律文周围,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震颤,像是有人在不断重复书写同一句话。

  他闭目凝神,以残魂探入墙心。

  灰金波动扑面而来,熟悉得让他心头剧震。

  那是沈青梧的律息。

  她并未彻底融入赎籍光环,而是将自身最后一缕残识,死死锚定在那条由她亲手补入的律条之上——“凡以真心赎罪者,纵有旧愆,亦可暂缓拘魂。”

  她在加固它。

  一遍,又一遍,如同执拗的刻碑人,在无尽黑暗中不停凿刻。

  每一次冲刷,都耗去她本就微弱的存在之力,但她没有停。

  断言终于明白:若此律动摇,萧玄策将因生前杀戮过重被阴司强行拘走;天下所有正在“代刑偿期”的赎罪者,也将瞬间魂飞魄散,重堕地狱。

  她不是在为自己续命。

  她是在为所有人,守住那条来之不易的活路。

  断言缓缓合掌,将残臂置于心口,开始低声诵经。

  他的心跳,渐渐与那灰金波动同步——一下,又一下,如共鸣,如护持。

  “我陪你。”他喃喃道,“直到你再也写不动为止。”

  人间,昭雪祠外。

  线清抹去唇边血迹,踉跄起身,捧起《清明总录》疾步走向清明司衙署。

  夜风猎猎,吹动她满身符纹,命纹丝线在指尖绷紧,泛出淡淡银光。

  她必须立刻行动。

  灯焰仍在跳动,频率渐急,像在催促。

  当她踏入衙署大堂,烛火映照下,丝网命契已自动铺展于案上。

  她深吸一口气,以指尖引动丝线,依照灯焰节奏,开始织出第一道“未来警纹”。

  丝线穿梭,光影浮动。

  就在纹路即将成型之际,她的动作忽然一顿。

  ——那预警指向之人,竟是清明司内部一位副使。

  (续)

  清明司衙署内,烛火在风中摇曳,映得命契丝网如水波般流动。

  线清指尖微颤,银丝穿梭于经纬之间,依着昭雪祠那盏孤灯的跳动频率,一息一引,织出第一道“未来警纹”。

  光影交错间,纹路渐成——三重回环嵌套,中央浮现出一枚残缺玉印,印面隐约可见“改命”二字。

  她瞳孔骤缩。

  这枚命印,她认得。

  十年前沈青梧被害当日,正是此人亲手将阴玉塞入她的香囊,伪造通冥邪术之证;也是他,在御前作伪供,一句“才人沈氏私祭幽魂,逆乱阴阳”,将她推入死局。

  如今此人不仅未受清算,反而借新政之机,步步高升,竟已位居清明司副使要职。

  周明远。

  线清垂眸,掩去眼底翻涌的杀意。

  指尖却悄然收紧,命纹丝线发出细微嗡鸣,似有悲鸣之意。

  她不动声色合上《清明总录》,起身整理案卷,声音清淡如常:“传副使周大人,即刻来衙署核对新赎籍案卷,事关重大,不得延误。”

  半个时辰后,脚步声由远及近。

  周明远身着青袍缓步而入,面上笑意温厚,拱手行礼:“不知姑娘召我何事?”

  “为查漏补缺。”线清递过一叠卷宗,目光低垂,“请周大人以朱笔批注疑点,明日呈陛下亲阅。”

  她特意递上的,是一支浸过桃木灰、炼过镇魂咒的朱笔——凡无通幽之能者执之,不过略感冰凉;唯通晓阴律、曾染魂债之人,触之如握烧红铁锥。

  周明远伸手接过。

  刹那间,他指尖猛地一抖,袖口微颤,冷汗自掌心渗出,迅速洇湿了袖里。

  他强压痛楚,脸上笑容不改,低头落笔,动作却比平日迟缓三分。

  线清静静看着,心中已然判下死刑。

  此人不但通幽,且魂脉沾染极深怨气,与当年构陷沈青梧的阴术残留完全吻合。

  更可恨者,他如今竟打着“推行新律”之名,暗中筛选赎罪者名单,剔除真正悔过之人,纳入权贵子弟——以律谋私,亵渎亡魂,罪无可赦。

  但她不能杀他。

  至少,不能以私刑杀他。

  沈青梧所立之律,最重“程序正义”——哪怕仇深似海,也必须依法裁决,证据确凿,方可执行终审。

  否则,便是对整个新秩序的背叛。

  “周大人批阅仔细,令人敬佩。”线清轻声道,指尖却已在袖中结出一道隐秘印诀,命纹丝线悄然缠上卷宗一角,“只是……近日阴气躁动,连昭雪祠的灯都不曾熄灭。听说,那是执念未散的象征。”

  周明远笔尖一顿,墨迹晕开一点黑斑。

  他抬眼,勉强一笑:“不过是风巧罢了,何足挂齿。”

  话音未落,窗外忽地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同一时刻,静言墙外,萧玄策立于雨幕之中,黑袍猎猎,仰望虚空。

  那道横贯夜穹的半透明长廊——静言墙,正泛着幽微金光。

  忽然,昭雪祠方向传来一阵剧烈律动,灯焰暴涨,映照长廊深处,竟似有一指轻点虚空!

  紧接着,赎籍光环自天而降,虚空中浮现一行血色文字:

  “伪赎者,当削其功。”

  字出即散,如灰烬飘零。

  萧玄策眸光骤冷,寒意贯穿脊骨。

  他立刻抬手,一道龙令飞出:“封锁清明司,任何人不得进出!调禁军彻查周明远三年账目、往来密信,尤其是与藩王旧部的联络痕迹——一个字,都不能漏。”

  而在冥途尽头,听律之墙前,断言猛然睁开双眼。

  那一瞬,他清晰感知到——那缕几乎消散的灰金波动,艰难地、颤抖地,再次震动了一下。

  仿佛耗尽所有残识,只为写下那七个字。

  随后,归于沉寂。

  断言闭目,掌心紧贴墙面,低声诵经如潮。

  他知道,她在坚持,哪怕只剩一丝意识,也不肯松开对律条的执守。

  人间灯火未熄。

  因为她,还不能走。

  而此时,在清明司档案阁深处,一片漆黑之中,一道身影悄然推开暗格。

  周明远抹去额角冷汗,手中捧出一卷泛着幽光的古籍——《幽冥补律》。

  他取出特制阴纸,提笔蘸墨,开始一字一字拓印。

  他不知道的是,每抄一字,纸面便渗出一丝极淡的血痕;

  他更不知道,那些墨迹深处,正悄然滋生出某种不属于人间的纹路——

  像是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缓缓睁开。
  http://www.abcsee.cc/36364/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