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第288章 异国来电与故人邀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88章 异国来电与故人邀约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秦淮河畔的暮色正悄悄漫上来,画舫的灯笼次第亮起,晕得水面泛着细碎的金波。我和苏瑶坐在河畔的茶亭里,指尖划过平板上标注的南京风水脉络图——明孝陵的神道石刻、中华门的瓮城格局,刚在下午一一踏访,此刻正等着梳理完笔记,去寻巷子里的鸭血粉丝汤。

  “方才在明孝陵看的那条中轴线,果然和紫金山的龙脉对得上。”苏瑶把温好的雨花茶推到我面前,瓷杯里的茶叶舒展着,她指尖点在屏幕上中华门的位置,眼底还映着方才所见的古城墙,“就是瓮城那处的排水系统,得回头查些史料才知是不是按‘藏风聚气’的法子修的。”

  我刚要应声,她搁在石桌上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屏幕亮起的瞬间,一串以“ 81”开头的号码像根细针,猛地扎进眼底——日本区号,陌生号码,偏偏在我们沉浸在南京风水考察的当口响起,像冥冥中伸来的手,猝不及防拽住了我以为早已埋进过往的线。

  “接吗?”苏瑶的指尖悬在接听键上,抬眼望我时,目光里还带着几分刚讨论风水时的清明。我喉结滚了滚,说不清是预感还是莫名的牵引,只觉得这通电话裹着股不同寻常的沉郁,却鬼使神差地说了句“接吧”。

  听筒里先传来沙沙的电流声,像深秋京都街头的落叶在风里打转,随后一个声音钻进来——不是记忆里每次通话都带着雀跃的清亮,也没有从前视频时藏不住笑意的尾音,反而平静得近乎克制,可那克制里又裹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像沉在深潭里的灯,明明灭灭间,偏要往我心里照。

  “小曹,”这两个字落下的瞬间,我攥着茶杯的手骤然收紧,温热的茶水溅在指缝间也浑然不觉,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撞得肋骨发疼——是小田,是那个从札幌的居酒屋开始,陪我在油烟里擦过酒杯、后来又一起挤在东京出租屋的姑娘,是那个被家族逼着去美国进修,还被要求和我分手的人。

  “是你?”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颤,连呼吸都变得滞涩。苏瑶立刻停下翻地图的手,指尖还停在中华门的图标上,却转头定定地望我,目光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安抚。

  “你在中国?”小田重复了一遍我的话,语气里没什么波澜,可那短暂的停顿里,我仿佛能看见她握着手机的手,指节或许也像我这样泛着白。“你什么时候回日本?要是定了日子,先给我留言,我这手机不能常开,但留言能收到,看到了就跟你联系。”

  我盯着茶亭外缓缓划过的画舫,那些碎片般的过往突然涌上来——札幌居酒屋里她教我用日语报菜名的模样,东京街头我们顶着寒风找兼职的夜晚,还有后来雪子帮我,让我进了她的公司,我以商务代表的名义去美国,和小田见过一面。可也是从那时起,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她是宝田家族要找的人,是未来要扛起整个财团的唯一继承人,而我们之间,早被家族划下了鸿沟,未来渺茫得像冬夜的星,看得见,却触不到。所以后来我才逼着自己疏远,逼着自己断了联系,以为这样就能把那段日子轻轻翻过去。可此刻她的声音隔着听筒传来,惊与喜像两颗石子投进心湖,刚泛起一点涟漪,就被理智按回了平静——连我自己都意外,那些曾让我辗转难眠的情绪,此刻竟只剩一声轻浅的叹息。

  “我……现在还不确定。”我张了张嘴,声音里的犹豫连自己都能听见。

  “我希望你早点回来。”她的声音突然低了些,那克制的急切终于藏不住了,像被按下去的火苗,还是从指缝里漏出了光,“我需要你。”

  “你现在怎么样?”我急忙追问,那些关于宝田家族的传闻、她从前偶尔流露的无措,突然像潮水般裹住我——她曾在电话里说“家族的规矩像笼子”,可现在,她的声音里却没了从前的抗拒,只剩一种沉甸甸的无奈。

  “我已经回日本了,现在在家。”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雪上的羽毛,却又重得砸在我心上,“下个月,我要定下来做宝田家族的继承人。小曹,我现在很需要你,你明白吗?”

  我喉咙发紧,想说什么,却被她接下来的话堵住——“很多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以前……以前都是你帮我想办法的。”

  这句话像根针,猝不及防挑破了我们之间隔着的时光。我想起她第一次带我见家族长辈时,在走廊里攥着我的手说“怕搞砸”,想起在美国见她时,她眼底藏不住的委屈,却连多说几句话都透着顾忌。那些温柔的、细碎的、曾支撑我走过最难熬日子的瞬间,此刻都化作心口的潮,却只轻轻漫过,没再掀起波澜。

  “这是我的私人电话,不能经常开,通完话我就得关机。”她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恳求,“我会把见面的地址用短信发给你,你按约定的时间来,好不好?如果第一次能见到你,我再跟你说清楚——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见到你,你明白吗?”

  “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听筒里就传来“咔嗒”一声,像断了的弦,骤然陷入死寂。

  电流声消失的瞬间,我坐在石凳上没动,手里的手机还带着她那边传来的余温,脑子里却异常清醒——我早已不是那个会为她的一句话辗转反侧的人,那段被家族拆散、注定无果的关系,我早就在心里做了了断,后来才有了身边的人,有了如今的生活。苏瑶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没说一句话,只是轻轻握住我的手,她掌心的温度像一缕暖阳,顺着指缝钻进心里,瞬间驱散了听筒那头传来的微凉。

  我转头望她,她的目光里没有追问,只有一种了然的平静,像方才在秦淮河上看见的波,不起风浪,却藏着安稳。“其实这该是好消息,”她的指尖轻轻蹭过我的手背,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她找到了自己的路,不管未来怎么样,每个人的日子都得继续走下去。”

  我看着她眼底映着的灯笼光影,突然觉得心里的那点空落被填满了。她抬手拂掉我肩上沾的茶渍,指尖划过我发梢时,笑着说:“别想了,我们去找吃的?方才路过巷口看见一家‘老南京鸭血粉丝汤’,闻着香味就走不动道,正好去尝尝。”

  我跟着她走进巷子里时,暖融融的香气瞬间裹住了我们——白瓷碗里的鸭血嫩得晃,鸭肠脆弹,粉丝吸饱了高汤,撒上一把香菜和辣油,瞬间就有了南京老城的烟火气。苏瑶给我添了勺醋,递到我面前时,突然说:“其实待在南京挺好的,你看这秦淮河、古城墙,处处都是踏实的烟火气。有时候我会想,你当初在日本待了那么久,会不会也盼着早点回中国?毕竟家里还有父母等着。”

  我喝着汤,滚烫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突然亮堂起来。“其实我也想过,”我抬眼望她,目光撞进她带着笑意的眼底,“只是还想在日本多学些东西,不管是风水上的学问,还是其他的,等学扎实了再回来,也能做点实在事。”

  苏瑶放下汤勺,指尖轻轻搭在我的手背上,目光里满是认真:“我不是感慨这些,只是想告诉你——不管你想去哪里,想做什么,我都跟你一起。你不嫌弃我跟着就行。”

  我攥紧她的手,指尖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和力度,仿佛能握住往后所有的时光。她抬眼望我时,眼底的期待像秦淮河上的灯,亮得让人心安;我迎着她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我怎么会嫌弃?而且你放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

  她的嘴角弯起来,眼底的光更亮了,像把揉碎的星光装进了眼里。巷外的秦淮河还泛着灯笼的光,馆子里的热气往上飘,模糊了我们交握的手,却让彼此的目光贴得更近,连空气里,都漫着安稳的甜。从鸭血粉丝汤馆出来时,秦淮河的夜色已浓得化不开,灯笼的光映在水面,随波晃成一片碎金。苏瑶收起平板时,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南京东侧的方位:“按原计划,明天去镇江吧?”她抬眼望我,眼底还带着考察的兴致,“金山寺的‘寺裹山’、焦山的‘山裹寺’,还有北固山的‘寺冠山’,三座山三种风水格局,刚好能和南京的龙脉走势做个对照。”

  我点头应下,夜风里还裹着巷口桂花糖芋苗的甜香,方才因电话而起的纷扰,竟在这烟火气里淡了大半。

  次日清晨,我们坐高铁往镇江去,车窗掠过长江岸线时,苏瑶已翻出了提前查好的史料:“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自古就是‘江河锁钥’,你看这地形——三面环山,一面望水,刚好合‘负阴抱阳’的基址要义。”她指尖在地图上划出北固山、金山、焦山的位置,“三座山沿江一字排开,像把钳子守住江水,这种‘扼江控运’的格局,在风水里叫‘关锁有情’,能聚气,也能守势。”

  到了金山脚下,抬头便见金山寺的飞檐翘角从绿树间探出来,整座寺庙依山而建,殿宇层层叠叠往上铺,竟把山体裹得严严实实。苏瑶沿着石阶往上走,不时驻足观察:“你看寺门的朝向,正对着长江来水的方向,按《葬书》里说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江水在这里拐了个弯,气就被收住了。”她指着半山腰的慈寿塔,“塔是‘镇煞聚气’的法器,这塔建在金山最高处,既镇住了江面上的罡风,又把周围的灵气往上引,和南京紫金山的天文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绕到法海洞旁,岩壁上还留着古人题刻的“江天一览”。苏瑶望着远处的江面:“以前金山是江心岛,四面环水,后来泥沙淤积才和陆地连起来。你想,四面环水的山像什么?像浮在水上的莲座,这种‘水上浮山’的格局,在风水里是‘灵秀所钟’,难怪历代文人都爱来这里题诗——气场清透,能让人静下心来。”

  午后去焦山,和金山的“寺裹山”不同,焦山的寺庙藏在山林里,红墙黛瓦隐在松竹间,只有敲钟的声音顺着风飘出来。苏瑶踩着林间的石板路,指给我看山脚下的碑林:“焦山多石,石为‘山之骨’,骨硬则气刚。你看这些石碑,从六朝到明清,历代书法家的墨迹刻在石上,这叫‘人文之气’与‘自然之气’相融,让山的气场更厚重。”她蹲下身摸了摸一块唐代石碑的纹路,“风水不只是看山水,还要看‘文脉’,有文脉滋养的地方,气才长久。”

  最后到北固山时,夕阳正斜照在多景楼上。站在楼上远眺,长江在脚下拐了个大弯,江面开阔得能看见远处的货轮缓缓驶过。苏瑶指着江对岸的山峦:“你看对岸的象山,刚好对着北固山的山口,像道天然的屏障,把江水带来的气拦在这里。这种‘两山夹江’的格局,叫‘天门地户’,天门开则气进,地户闭则气守,镇江能成为千年重镇,靠的就是这天然的风水骨架。”

  下山时,暮色已漫过江面,江风裹着水汽吹在脸上,苏瑶手里还攥着片从焦山捡的枫叶:“其实风水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懂山水的脾气,顺着地形建城、造寺,山水就会反过来护佑人。就像南京的龙脉、镇江的江河,不是凭空来的‘吉地’,是历代人慢慢摸透了这里的气脉,才守住了这份安稳。”

  我望着她眼底映着的江景,突然明白过来——那些真正能让人安心的,从不是过往的牵绊,而是眼前这样,和同频的人一起,踏遍山水,读懂天地间的道理。夜风里,长江的浪声轻轻拍着岸,我们沿着江边往回走,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身后是镇江的山与水,身前是看得见的往后时光。
  http://www.abcsee.cc/41533/4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