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新时代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白山之巅,长风浩荡。陈安推开那扇紧闭了几载的木门,缓步而出。
并没有惊动道场中的任何人,只是站到天池湖畔,目光越过茫茫云海,投向了遥远的南方。
此时正值黄昏,残阳如血,将漫天云霞染得一片赤红。
而在陈安那双眼眸当中,这红尘俗世的景象又是另一番光景。
只见中原大地上,原本盘踞在汴梁上空,那条由钢铁与黑烟重新铸就而成的黑色巨龙。
此刻尽显老态,一如当年旧周。
庞大的身躯上锈迹斑斑,鳞片剥落。
原本喷吐着浓郁蒸汽的鼻息,也变得断断续续,仿佛一台年久失修、即将散架的庞大机器。
而在其四周,无数细小的气运如丝如缕,正在不断地向外逸散,被四方豪强所吞噬。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陈安轻声低语,神色平淡。
他的目光继续向南延伸,越过淮水,跨过长江,最终落在了那座虎踞龙盘的石头城。
那里,正有一股蓬勃的新生之气,冲霄而起。
赤红色的气运汇聚成团,隐隐化作一条鳞爪飞扬的赤色虬龙。
虽尚显幼小,不及那黑色巨龙庞大,却胜在生机勃勃,凶猛异常。
它盘踞在长江上,仰天咆哮。
不断吞吐着江南的财赋与民心,正以此为资粮,飞速壮大。
而在其他南北各处,也有各种草莽龙蛇并起,呼啸风云。
“争龙之势,已经成了。”
陈安收回目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自古乱世,群雄逐鹿。
但这气运之争,终究还是要看谁能顺应天时,凝聚民心。
大周倚仗格物之利,立国两百载,早已将这红尘俗世的规矩改写。
然而成也格物,败也格物。
当轰鸣的机器变成了吃人的怪兽,原本用来造福万民的技术变成了压榨血汗的工具。
这气数,便也到了尽头。
朱重八能在这般局势下趁势而起,并非偶然。
“师父。”
身后传来一声轻唤。
金灵不知何时已至,她依旧是一袭玄裙,赤足立于雪地之上,周身气息与这方天地浑然一体。
她顺着陈安的目光望去,亦是看到了那南方的赤红气象。
“那是...朱重八?”
金灵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当年师父曾言,此人有潜龙之姿,如今看来,果真应验了。”
“既是如此,师父既看好他,缘何不去助他一臂之力?”
“助他?”
陈安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个伴随了自己数百载的弟子,淡然一笑。
“如何助?”
“是如当年二哥那般,为他练兵遣将?”
“还是如林灵素那般,以神通法术,强行干预人间兴替?”
金灵微怔,随即摇了摇头。
“弟子知晓师父定下的新约,不可直接插手凡俗。”
“但...师父既然希望这世道变好,若有您出手,这乱世岂不是能早日终结?百姓也能少受些苦楚。”
陈安走到湖畔的青石旁坐下,指了指身侧的位置,示意金灵也坐下。
“金灵,你虽已修行有成,但这人心之道,却还是看得浅了。”
他望着平静无波的天池水面,声音悠悠。
“这世间的路,终究是要人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若出手,固然能让他朱重八轻易得了天下。”
“但那样得来的江山,太容易。”
“不足以让他记得这江山背后的血与泪,记得他是为何而战。”
陈安顿了顿,眸光变得深邃。
“更何况,这红尘俗世的兴衰更替,于我等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大周也好,新朝也罢。”
“百年、千年之后,终将化作一捧黄土。”
“唯有这道,这追寻真理的心,方能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金灵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却又似有些不甘心。
“那便...什么都不做么?”
陈安看了一眼南方,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味。
“倒也不是全无关联。”
“朱重八既然已经拿下了应天府,有了立足之地,那便也有了试验的资格。”
“试验?”
金灵不解。
陈安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轻轻放在膝上。
图纸之上,绘着一些繁复而精密的线条,若是格物监的大匠在此,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那并非是如今大周通行的蒸汽机械,而是一种更为精巧、更为高效,甚至涉及到了电与磁运用的全新构想。
这是学宫这些年来那些学者们在清虚子等人的协助下,捣鼓出来的成果。
“学宫里的那些工匠们,最近弄出了些新玩意儿。”
陈安手指轻点图纸,语气轻松。
“有直流电机、有线电报,还有改良后的高产稻种......”
“这些东西,在学宫这方寸之地,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需要一片广阔的土壤,去落地,去生根,去验证。”
他看向金灵,吩咐道:
“你且传讯给清风。”
“让他从学宫中挑选一批不愿意离群索居,心怀入世之念的弟子。”
“带着这些技术,去应天府。”
“告诉朱重八,这是燕山学宫送给他的贺礼。”
“至于敢不敢用,能不能用好,便看他自己的气魄与造化了。”
金灵闻言,眼睛一亮。
“弟子明白了。”
“这便是师父所说的...借假修真,以世俗为炉,炼我学宫之道?”
“孺子可教。”
陈安淡然一笑,挥了挥手。
“去吧。”
......
应天府,吴国公府。
虽是初定江南,但这府衙之内,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无数公文案卷如雪片般飞来,堆满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一身常服,伏案疾书。
“上位,歇歇吧。”
马氏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心疼地看着丈夫。
“这都三更天了,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
朱元璋放下笔,揉了揉眉心,接过莲子羹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妹子,咱不累。”
“如今咱们虽然拿下了应天,但这四周全是狼啊。”
“东面有张士诚,西面有陈友谅,北面还有朝廷的大军虎视眈眈。”
“咱若是不多操点心,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怕是转眼就要送人喽。”
正说话间,门外亲兵来报。
“国公爷,军师求见。”
“善长?”
朱元璋神色一肃,“这么晚了,定有急事,快请!”
片刻后,李善长匆匆入内,脸上带着几分古怪的神色。
“上位,府外来了几个人。”
“说是从北方燕山来的,要给上位送一份大礼。”
“燕山?”
朱元璋眉头微皱,“那是朝廷的地界,莫非是奸细?”
“属下起初也这么想。”
李善长从袖中取出一块非金非玉的腰牌,递给朱重八。
“但他们出示了这个。”
朱元璋接过腰牌,只见其上刻着两个古朴的篆字——长生。
入手温润,隐隐有一股奇异的气流在指尖流转,让人心神一清。
“长生门?!”
朱重八瞳孔骤缩。
他虽出身草莽,但这些年南征北战,见识增长的极快。
隐隐约约里接触到一些修行者,又岂会不知这天下间最神秘、最超然的所在?
那是传说中帮助大周已故太尉林冲再造神舟的神仙之人所开创的山门。
“快!快请!”
朱元璋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整理衣冠,甚至亲自迎出了二门。
府门外,立着三男一女。
皆是布衣打扮,但气质迥异于常人。
那种常年浸淫在学问与真理中的沉静与自信,是装不出来的。
为首一名青年,背着一个沉重的木箱,见到朱元璋,也不下跪,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燕山学宫弟子墨矩,见过吴国公。”
“先生免礼,快快请进!”
朱元璋没有丝毫恼意,反而热情地将几人迎入正堂。
待奉上茶水,屏退左右后,朱元璋才试探着问道:
“几位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教我?”
墨矩放下茶盏,拍了拍身边的木箱。
“奉山长之命,特来送吴国公几样东西。”
说着,他打开木箱。
里面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有什么绝世神兵。
只有几卷厚厚的图纸,和几个造型古怪、缠绕着铜线的铁疙瘩。
朱元璋和李善长凑上前去,看得一头雾水。
“这是......?”
“此物名为电机。”
墨矩指着那个铁疙瘩,眼中过一抹自信笑意。
“它不用烧煤,不用水力,只需通上这雷霆之力,便能自行运转,力大无穷。”
“若将其装在纺机上,效率可翻十倍;若装在车床上,可削铁如泥。”
“还有这个......”
他又拿起一袋种子。
“这是杂交水稻的稻种,虽尚在试验阶段,但若能推广,亩产可增三成。”
“以及这有线电报之术,搭配上电机,可让军令瞬息千里,不再受驿马之苦。”
随着墨矩的解说,朱元璋的眼睛越睁越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虽然不懂其中的原理,却也能看明白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朝廷为何强大?
不就是靠着格物监的那些蒸汽怪物吗?
而眼前这些东西,似乎比朝廷的那些还要...先进?
“先生......”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震动。
“这些东西,当真能用?”
“自然。”
墨矩神色傲然。
“学宫出品,必属精品。”
“只不过......”
他话锋一转,看着朱元璋。
“这些东西虽然好,但想要造出来,用起来,却需要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打破旧有的规矩。”
“比如这电报,需架设铜线千里;这新稻,需重新丈量田亩,打破旧有的耕作习惯。”
“吴国公,你敢用吗?”
朱元璋沉默了。
眼下应天初定,按理来说一切要以安稳为重。
而一旦接受了这些东西,就意味着要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可能会引起守旧势力的反弹。
但朱元璋更清楚,眼下虽然需要安稳,但也是最适合改革的机会。
况且如果不接受的话,又拿什么去和底蕴深厚的大周朝廷争?
拿什么去和坐拥无数战船的陈友谅斗!
“敢!”
片刻后,朱元璋猛然抬头。
“咱从一个要饭的和尚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一个敢字!”
“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能把这乱世平了,别说这些了,就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咱也敢!”
他站起身,对着墨矩深深一拜。
“请先生教我!”
墨矩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回礼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
建炎两百零七年。
在燕山学宫弟子的协助下,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以及以电为动力的试验工坊,在应天府城外悄然建立。
旧时代的迷雾退散,新的时代展露曙光。
http://www.abcsee.cc/42163/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