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第51章 第一场“打折风波”,我发现还气运比开店难多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1章 第一场“打折风波”,我发现还气运比开店难多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便利店开业第二天早上,人明显没昨天多。

  八点不到,门口却已经围了半圈人。

  不是抢货,是抢嘴。

  “怎么这袋面比镇上贵两块?”

  “鸡蛋咋还按个卖?以前在小卖部都是论把抓。”

  “你们这是山上下来就学人家城里黑心商家啊。”

  说话的是刘婶,典型“村里舆论反射弧”:谁家有事,她比当事人先急。

  她一边拍着一袋面粉,一边扭头喊:“王嫂,你来看看,这价是不是虚高了?”

  苏小杏站在收银台后,脸快笑僵了:“大婶,这个是山河里统一定价,跟镇上连锁超市一样的。”

  “那为啥不跟镇上的活动一样,买一送一啊?”刘婶不依不饶,“我女儿昨天在镇上,就买一送一。你这儿只写什么‘开业九五折’,九五折有啥用?”

  她说话的时候,把“九五折”咬得特别响,好像那 5% 是她家命根子。

  我心里默默吐槽:

  ——你昨天买一送一,今天还想原价再减五个点,老板不跑路算我输。

  系统很及时地在旁边挂出一行字:

  【负面反馈 1:价格认知落差。

  来源:刘婶

  情绪值:中度抱怨。】

  “你别给我上字幕。”我在心里骂,“你下来收银。”

  “小宴。”小杏朝我使了个眼色,“你来解释。”

  ——又到了“大学生出马”的时候。

  我走过去,拿起那袋面:“刘婶,你昨天是不是在镇上大超市买的?”

  “是啊。”

  “那地儿房租一个月几万,空调一天开十二个小时,人工五个人起步。”我一本正经,“人家还能买一送一,说明他们进价比咱们低好多,靠量赚。我们这小店,一天能卖几袋面?要是按他们活动走,怕是三天就关门,你是希望我们‘一天体验店’吗?”

  围观的几个人笑出了声。

  刘婶被一群人看着,脸有点挂不住:“那你们也不能比人家贵啊。”

  “我们没有贵。”小杏赶紧接上,“你算总价,咱这边原价可能高一块,但有九五折,算下来差不多。你昨天坐车去镇上,车费算不算钱?”

  刘婶被噎了一下,嘟囔:“那我也没想到你们这儿真能开起来。”

  “所以我们得先活着。”我笑,“活着才能慢慢给你们便宜,对不?”

  系统在一旁安静更新:

  【负面舆论:1 → 0

  公平感指数:黄 → 黄绿之间。】

  “还行啊。”我心里说,“这就算扭回一点?”

  【短期情绪修复成功。】

  “别夸我,我会骄傲。”

  问题暂时压下去,大家散开去各个货架翻东西。

  老马也来了。

  他肩上搭着一条毛巾,手里提着两袋刚摘的豆角和西红柿,放在门口:“小杏,这些你看咋整?”

  “放这冷藏柜边上。”小杏说,“我写个牌子,标‘本地菜’。”

  老马笑眯眯:“你写上‘古柳马家当天现摘’,显得有品牌。”

  “行,你有品牌。”我在旁边插嘴,“山河里旗下——马氏蔬菜工作室。”

  老马乐得合不拢嘴:“工作室这个词好,听着就不像我这种人。”

  系统弹出:

  【检测到“马家供应频率”提升

  ——马家与便利店绑定强度:弱 → 中。】

  【003 号对象候选权重:78% → 85%。】

  “别疯涨行不行。”我心里说,“你这一涨,搞得像我要拉他上山再推下去一样。”

  【宿主可以选择在未来项目设计中,为马家预留缓冲。】

  “我知道。”我压下烦躁,“你先别给我画未来折线。”

  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外传进来:

  “哎,这不是老马嘛。”

  说话的是苏小杏的父亲。

  苏爸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一只袖子挽得高高的,手臂上那块旧伤疤还在。

  他以前小卖部关门之后,一直去镇上给人搬货,今天难得在村里出现。

  “马老弟,你这菜卖给他们,不卖给我了?”苏爸半开玩笑,“当年我那小卖部也没少帮你压货。”

  老马一愣,下意识地挠头:“那不是……你那店不开了吗。”

  空气一下子有点尴尬。

  ——两家的账,在这一刻被放到同一个货架上。

  刘婶立刻闻到“瓜”的味道:“哎哟,旧账出来了。”

  “小宴。”苏爸转头看我,“你说说理。你小时候写作业,可是在我小卖部的木板凳上写的。”

  他说到“写作业”三个字时,语气里有种不自觉的骄傲——

  仿佛那几块木板、那盏昏暗的灯,也算参与了我考出去这件事。

  我心里一沉。

  系统安静地给出一行说明:

  【苏家老小卖部

  ——曾经是村里“日常气运流转节点”;

  ——关闭后,部分生活便利度下降,被“快递点 镇上超市”取代。】

  【当前:

  ——苏爸对“山河里便利店”既有支持,也有隐性失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不用你说,我也看得见。

  “马叔。”我先开口,“这样,你今天这两袋菜,我们按正常进价收,你先别一次性全压在我们这儿。”

  “本来就没打算全压。”老马说,“我这边也要拿去镇上卖点。”

  “那以后也一样。”我回头对苏爸说,“山河里这边是加盟店,定价、品控都有要求。咱要保证质量,你以前那种靠眼缘进货的方式不行了。不过——”

  我顿了顿,看着苏爸:“我准备在店里搞一个‘老顾客记账册’,你那边可以当第一批。这么多年我欠你们家的,先从这本账开始还。”

  “记账?”刘婶耳朵又竖起来,“你这是只给熟人记?”

  “不是。”我抬手比划了一下,“所有在古柳村有户口、愿意实名登记的,都可以申请记账,但是——每户有额度。”

  周甜已经“刷”地把手机举起来:“哎哟,这是要搞‘古柳信用体系’啊。”

  系统立刻亮起新的小红点:

  【宿主行为:建立“记账体系”。

  影响:

  ——短期缓解部分家庭现金压力;

  ——中长期增加债务纠纷概率;

  ——“谁更有资格记账”的公平感风险 ↑。】

  我深吸一口气。

  “额度怎么定?”苏小杏压低声音问,“我可不想再重演一次‘小卖部悲剧’。”

  “额度跟什么挂钩?”刘婶也凑过来,一副“你要是敢说跟成绩挂钩我就炸”的表情。

  ——大家都在等我的答案。

  “跟你们家,以后愿不愿意参加村里的公益活挂钩。”我缓缓说。

  “啥?”刘婶一愣。

  “比如说,谁家有人愿意来帮忙打扫村口、维护老柳树广场、参与村里的公共活动,记账额度就高一点。”我尽量说得简单,“谁从来不出面,记账额度就低一点。”

  人群里哗然。

  有人笑:“哟,还能用劳动换信用。”

  有人皱眉:“那身体不好的、在外打工的怎么办?”

  苏爸直接皱眉:“你这玩意儿复杂了,小卖部那时候简单,谁记账我记着,年底一算。”

  “那是因为以前记账的是你。”我认真看着他,“大家信你,不信账本。现在店挂的是山河里的牌子,账本是系统,要让它有点‘公’的味道。”

  周甜在旁边“啧啧”:“听听,这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欠债人讲话。”

  刘婶却敏锐地抓住重点:“那是不是——以后你们家便利店,谁家人缘好、爱露面,记账多;谁家闷头过日子,就少?”

  现场安静了一瞬。

  系统在我视野里拉了一条小曲线:

  【公平感指数:黄绿 → 纯黄。】

  ——哎,这下又黄了。

  “刘婶,你这么理解也行。”我说,“但你可以反过来想——以前村里搞什么活动,喊人,都是固定那几家出人。现在我们把所有贡献,都写进一本账里。谁出力多,年底可不只是在村委会墙上贴个‘文明家庭’,还真能在我这儿少掏点钱。”

  “那我家老头子扫了一年路,能不能换一箱油?”另一个大妈插话。

  “可以。”我点头,“我们后面会按工时折算积分,到时候你拿积分来抵扣。”

  “你这搞得跟城里超市积分一样。”老马感叹。

  “城里那套是为了让你多消费。”我说,“我们这套,是为了让你多出点力——顺便还能少花点。”

  系统悄悄弹出提示:

  【“劳动—记账—积分”三重绑定机制建立

  ——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预估 ↑

  ——“被参与感”提升,有利于缓和部分“运气嫉妒”。】

  【马家:因长期参与村里基础建设(修路、清沟等),潜在积分储备较高。】

  ——也就是说,我这套看似“公平”的方案,其实在暗中给马家加了一点权重。

  我忽然有点庆幸:

  有些偏心,是可以伪装成制度的。

  “那我要报名。”刘婶举手,“我老头子爱到处溜达,让他去扫广场。”

  “小宴。”苏爸瞪我一眼,“你这小子嘴皮子功夫见长。”

  “那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笑。

  他哼了一声:“暂时同意,反正你这账也得记到我们苏家名下。”

  周甜小声嘀咕:“有些人啊,嘴上说反对,身体很诚实。”

  系统把公平感指数从黄往回拉了一点:

  【公平感指数:黄 → 黄绿。

  负面舆论:2 → 1。】

  我长出一口气。

  ——先糊过去再说。

  下午,来了一辆陌生的白色车,停在村口。

  车上下来三个穿着休闲西装的人,胸前挂着工作牌,后备箱里拎出几箱饮料和宣传礼品。

  “哟,外面的大老板又来了?”有人小声说。

  我眯了下眼。

  不是山河里总部的人,那帮人一来都是 SUV Logo 旗帜。

  这三个人衣服太“介于正式和随意之间”,更像另外一种人:

  ——项目推销员。

  “你好,我们是县里的某某农产品公司。”为首那个笑得很熟练,“听说你们这里开了一家新便利店,我们公司最近在搞‘乡村特产进城计划’,想跟你们谈个合作。”

  小杏一听“特产进城”,眼睛是亮的,但戒备也一起挂脸上。

  “合作什么?”她问。

  “简单说,就是把你们这儿的本地菜、土鸡蛋这些,通过我们公司的渠道送到城里的小区、单位食堂。”对方熟练地掏出一沓名片,“我们负责运输、宣传,你们负责供货。”

  老马下意识往前挪了一步。

  系统面板瞬间炸出两行大字:

  【外来节点接入尝试:

  ——县农产品公司(背后:山河社子项目)。】

  【预估影响:

  ——若合作成功,短期内马家等种植户收入大幅提高;

  ——若公司后期调整/撤资,本地供货方将承受主要风险。】

  我心里“咯噔”一下。

  ——山河社这仨字,终于在我的界面里出现了。

  之前只是当传闻听:

  镇上哪条河被挖,哪个山头被炸,背后都有一个叫“山河社”的风水顾问团在指点。

  现在它变成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农产品公司”,出现在我店门口。

  “我们这边也不强求。”对方笑得很柔,“可以先试合作一两单,看看效果。你们有谁是负责人?”

  三个视线同时看向我。

  小杏下意识往旁边闪了一步,把我推了出来:“他,大学生,懂这些。”

  ——真坑夫。

  “我只是打工的。”我笑,“我们店挂的是山河里的牌子,所有合作得先走他们的流程。”

  “那正好。”对方一点没被挡住的意思,“山河里和我们集团本身就有合作框架,你们这个店,是最佳试点。”

  他又很自然地补了一句:“而且我听说,你是古柳村考出去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生。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明白——资源来了,不能老想着躲。”

  这话,说得漂亮,也说得恶心。

  资源来了,

  你不接,是错;

  接了,

  以后出事,也是你的错。

  系统用极冷静的语气提醒我:

  【宿主当前选择将影响:

  ——马家是否成为“003 号对象”的正式落点;

  ——古柳村是否提前卷入大规模气运再分配。】

  我看着那人伸出来的手。

  周甜已经在旁边把画面录下,一边小声嘀咕:“这段对话,剪出来特别有现实感。”

  苏小杏站在我右边,手心都是汗,小声问:“要不……先谈谈?”

  老马站在我左边,眼神复杂——

  期待 犹豫 一点点“恐惧被落下”。

  整个画面在我眼里忽然静下来。

  ——开店只是第一步。

  ——项目只是更大的网。

  ——我欠的气运账,在这一刻,又多了一笔“可能欠得更重”的。

  我慢慢伸出手,停在半空。

  系统在我视野中央刷出一行醒目的小字:

  【是否允许“山河社—农产项目子节点”接入古柳村?

  选项:

  A. 拒绝接入(短期稳态,长期发展受限);

  B. 谨慎试点(收益与风险放大,需要设计缓冲方案);

  C. 全面接入(短期高收益,长远高风险)。】

  我看着那三个选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还气运这件事,好像从来没有“最正确”的那条路。

  “林同学?”那人催了一句,“你们年轻人,不会这么犹豫吧?”

  我收回视线,看着他的手,露出一个礼貌又有点冷的笑。

  “合作可以谈。”我说,“但——”

  我顿了一下,故意抬头看了眼店里的监控和周甜的手机镜头。

  “所有条款,我们要放在阳光下谈。”

  那人的笑容轻微一僵。

  系统在旁边跳出一行:

  【公平感指数:黄绿 → 绿。

  “被参与感” “透明度”提升。】

  ——我知道,这只是第一句。

  接下来的每一句,

  都可能是救人,

  也可能是坑。

  而我,

  得一边扯着便利店这块布,

  一边在下面,

  给所有人的命算折扣。
  http://www.abcsee.cc/47868/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